【教育】澳洲华人家长教育七大问题

2015年10月29日 澳洲梦社区



其实说是大问题也不尽然,但由于在别国的领土上用着自己文化的教育方式,可是作为孩子这样一个夹在中间的“接收体”却会觉得很别扭。

我有个朋友的小孩今年5岁,回到家之后跟妈妈说:“妈妈,妈妈,今天老师跟我们说澳大利亚应该加强和中国的合作关系,但要用一个比较适当的方式,我觉得这样说是对的。”这位“妈妈”的第一反应是,我们当然要和我们的祖国合作啦;可是小孩却回答,“No, I am an Australian.”

这位妈妈首先感觉到和孩子的沟通上有了一定困难,然后觉得学校竟然和5岁的孩子谈论连大人都没有办法回答的问题觉得有点不知所措。

那么这七大问题分别在哪些方面呢?

1. 孩子需要被人赏识

是的,不要让孩子只是在家里每天练习固定两个小时的小提琴,让他们去Rundle Mall上拉一个小时效果要更好。


2. 让孩子去犯错

华人家长为了照顾孩子都会做很多“保护工作”,把“保护”换成“保险”,只要对孩子的犯错有准备,就让孩子犯错去吧!


3. 正视与西方教育的区别

切记不要数落西方家庭的教育方式,只是做事方法不一样。我们当孩子是块宝,他们当孩子是根草,但事实证明西方小孩的独立性养成要比中国小孩早很多。


4. 还是把体罚放一边吧

没错,中国文化中不打不成才是一项“优良传统”,但是在现在看来,沟通和交流一样可以达到效果。如果实在压不下怒火,吃点甜食,吃甜的可以让人开心哦,而且孩子看到你在吃甜甜的东西,马上就会凑过来的。


5. 不要拿他/她跟别人比

“你看姑妈家那谁,你看隔壁老王家那谁,你看你们班上那谁!”我们小时候听得确实挺多的,但是这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6. 也不要拿孩子跟自己比

“想当年爸爸,想当年妈妈...”这其实没有什么好比的。以前听老一辈说抗战,说创业,说一路摸爬滚打,等笔者有娃娃了,估计只能跟Ta说爸爸那时和几个公会一起一路从奥格瑞玛把联盟打退到南海镇的故事了。


7. 抓住给孩子中国文化教育的时机

当然家长们都不想让孩子变成“Banana”,对于文化的接受会经历顺从,疑惑,抵制,权衡,包容和升华这几个阶段,3-12岁是培养孩子对文化热爱的黄金时段,要培养双重文化的自豪感,如果可以定期和孩子沟通那是最好不过了。


南澳首家专业中文背景的教育培训工作室新经典教育将于11月7日举办精品公益讲座。 讲座将结合传统教育观点与西方教养模式,融合中西方教养核心价值,针对海外华裔孩子所面对的“特别的现状与未来”,给予最有效的教育建议。


最佳策略教育公益讲座
11月7日
下午2:00-4:30
阿德莱德大学
Horace Lamb教室
主讲内容
当孩子逐渐长大,当代沟、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日渐明显, 亲子活动变得越来越难; 当你面对自己亲生骨肉, “轻”不得“重”不得,为人父母更是百感交集;

中“束”西“放”如何平衡? 家庭教育和老师如何分工合作? 如何面对澳洲华裔家庭的教育特殊性? 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兼收东西方精华, 应对未来国际化挑战?

报名方法
请长按二维码扫描添加新经典咨询号
小贴士
讲座当天
时间为2h30min,讲座仅针对家长,请当日安排好年幼孩子的托管事宜
主讲人
黄珊珊
曾任上海艺术人文频道文化类栏目主持人

兼职上海戏剧学院“即兴评述”课程讲师

中央电视台风云频道
商务访谈《奋斗》前导演、策划

受聘于安徽合肥万思培训学校
儿童双语教学与口才演讲教学顾问

拥有《英国TTT培训师资格证》
《国家普通话一级甲等》
《国家幼儿教师资格证》等资质

2014年5月于墨尔本市政厅主持华语文化活动

澳洲儿童教育基金会成员



新经典中文教育

新经典中文教育是专门针对澳洲华裔家庭的精品中文培训,为3至15岁的少年儿童提供中文背景全面教育一站式服务。


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语言程度、不同性格的孩子量身定做,致力于培养、提高孩子的规范汉语水平、文化底蕴修养和口才演讲能力。


海外教育面临的难题

中国家庭的孩子,出生或长成在澳洲。


夹击在原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且很可能两种文化都get不到。我们有可能用英文回应父母的中文,无法和祖父母沟通相处,不服管的儿童时期,叛逆的青春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精……


东方式的“管教”,西方式的“自由”,很多年轻爸爸妈妈的焦虑正在于此,一支手背着准备放行,一支手却又牢牢攥住,不能撒手。这种矛盾的心理和行为既增加了自身的焦虑,反映在孩子身上的问题也非常明显。

新经典

期待与您一起遇见孩子的未来!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