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难出贵子?BBC跟拍14个孩子56年,这部神纪录片今年出续集

2019年01月31日 发现新西兰





“寒门难出贵子”的论断这几年甚嚣尘上。


在中国,很多城市里的中产阶级中年老母亲如此用力地推娃、吼娃,无非就是想孩子们未来能稳固地继续呆在他们家庭目前所在的阶级,少数幸运者说不定还能逆袭成功,飞跃到精英阶级,成功实现阶级流动。



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相信:随着教育水平和社会福利的改善,社会流动性也将随之提升。但作为贫寒人家的孩子,由于经济条件受限,能给孩子提供的教育条件和资源都远远无法和城市里的中产及精英家庭相提并论,他们因此彻底失去了逆袭的可能。


但人生,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吗?


很多人都知道《人生七年》(《up》系列)这部纪录片,它经常会被当成阶级固化的典型案例来读。



最近几年这部纪录片频频被国内自媒体提及,主要还是中国的阶级分化正在加剧,人们对于自己及子女人生的未来尚不清晰,处于前所未有的焦虑状态,他们寄希望于在这个片子中找到答案。


因为在英国,阶级概念一直深入人心。BBC记者David Robson曾写道:


无论你是否喜欢,很多人都将阶级体系视作英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就像英国人对茶和蛋糕的热爱以及对谈论天气的热衷一样,融入了我们的血脉。


这部纪录片在英国挑选十四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每七年记录一次他们的人生。


2019年,距离上次拍摄又过去了7年,这些孩子已经63岁了,这部纪录片今年又要出新的一集了。



在镜头下长大的他们,花甲之年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多年来,这部纪录片已经展示了不同年龄阶段这群孩子的生活状态,纪录了他们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时的人生。


《21up》参与拍摄人员


7年前,《人生七年》系列拍了《56up》,纪录了主人公们56岁时的状态。纪录片播出后,《纽约客》杂志发表了影评指出:


英国阶级体系得到了方方面面的保护,但同时也有其内在的惯性——至少在美国人眼中的确如此。埃普特(导演的名字)纪录片的主角没有一个成为酒鬼或瘾君子,但多数人的命运都是可以预测的——工人阶级的孩子可以略微上升,富人家的孩子还是很富——看到这样的内容,不免让人有些焦躁


《56up》拍摄剧组



01

那些成为上流精英的人


对普通百姓来说,上流社会总是盖着神秘的面纱,怎样的娃才能成为社会精英呢?


尼克和约翰都是节目中典型的精英,他们一个是农村娃,一个本来就是精英娃,但无一例外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分外努力。


 / 尼克:精英逆袭者


片子里只有一个名叫尼克(Nick)的男孩成功实现了草根到精英的逆袭,真正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而其他人都基本上沿袭了父母的老路,呆在自己原生家庭的阶级。


出身农村家庭的尼克从小喜欢数理化,对科学有着强烈的兴趣。



长大后他从牛津物理系毕业后,28岁移民美国,在威斯康辛大学做核物理研究,是一名电机学教授 。



虽然个人生活也经历了离婚,但49岁再婚后生活平静幸福,事业也非常稳定,成为了普遍意义上的成功人物。



 / 约翰:成功人生的背后


约翰(John)就是那个人生一步都没走错的别人家的孩子。


生于精英家庭的他,当别人7岁还在满世界到处撒野时,他的爱好就很高端:读《观察家报》和《泰晤士报》的头条新闻。



他小小年纪就知道自己今后要走的每一步路,先读哪个学校,后读哪个学校,长大后就读牛津大学法学院。



事实证明,他果真沿着这条轨迹准确无误地走到牛津。



法学院毕业后,他成了一位诉讼律师,35岁的时候,他和前驻保加利亚大使的女儿结婚。


此后,他的人生一直稳定、富足。做慈善、陪伴家人、给家人最好的教育。他的朋友也都是“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的部长等上流社会人士,而他们也都是他从小的玩伴。


但谈到自己所处的阶层,约翰表示其实所谓的光鲜外表下,他们有鲜为人知的一面。9岁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家庭经济条件一落千丈,为了支付他们的学费,母亲不得不出去工作。后来读牛津也都是他自己考取的奖学金:


人们从这个节目看到我们以为这就是我们原本的样子,他们觉得我是与生俱来的享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剧组却无法展现我读书到深夜,考大学时的辛苦付出。




02 

中产阶级:有人欢乐有人愁


都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产阶级最焦虑,社会政策稍微一个动荡,他们就是首当其冲被收割的韭菜。


但人生很长,你怎么知道明天是怎么样的呢?中产阶级,也是一个意味着无限可能的群体。


 / 苏:中产阶级的知足常乐


苏(Sue)成长在伦敦东区普通的工人家庭,20多岁没读大学就早早结婚的过早地损失了年轻人的精彩生活。



30多岁就离婚的她,在旅行社做一份普通的工作,还要养两个孩子,看起来她马上要被残酷的生活打入底层了。


但生活的奇妙就在于它的未知。她不但在40岁遇到了自己的真爱,42岁的时候她重新开始做全职工作,在伦敦大学皇后学院法学系做协助课程管理工作。



56岁那年,苏成长为伦敦大学研究生部的主管,还加入当地话剧社业余时间参与舞台剧演出。



乐观开朗的Sue事业爱情双丰收,买了自己的房子,她表示虽然没有太多退休金,但是只要日子能过,家庭关系和睦,又有什么关系呢。


 / 保罗: 工薪阶层的安贫乐道


保罗七岁时住在伦敦的一家福利院里。



他没读过什么书,很早就当了建筑工人。20多岁,他遇见了苏珊后,两个人卖掉家当财产去澳洲房车旅行,这次出游加深了他们的感情,了解了彼此可以依靠终生。


28岁,保罗和苏珊结婚后生了两个孩子,夫妇俩把大量时间都花在陪伴孩子上。


虽然夫妻两人自己没上过大学,但却知道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未来。他们其中一个女儿在父母的教育和良好家庭氛围的影响下考入了大学。



保罗一家虽不大富大贵,但安贫乐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比如不办信用卡,不靠借贷生活,必须拥有一份工作,踏实努力。



夫妻两人现在都在养老院做着普通的工作,他们有五个孙子孙女,没有债务、儿女绕膝、健康自在、婚姻美满。


保罗觉得,这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 尼尔:从中产阶级到流浪汉


尼尔(Neil)7岁时候非常纯真可爱,他明亮的眼睛和天真的笑容在14个孩子中让人过目不忘。



生于利物浦郊区中产阶级家庭的他,希望自己未来能进入牛津就读。



但牛津的大门没有向他敞开,他在阿伯丁大学读了一年后就退学了,在工地里打工。



21岁时还大谈理想的他,28岁时竟然沦落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不知道未来在何方。



但神奇的是,又过了7年,流浪汉竟然成了伦敦的一名自由民主党人。



从政一直是他的理想,49岁时他成了一名自由民主党议员,他曾被当作“英国未来的首相”邀请去澳洲做演讲。但人们不知道的是,毫无背景的他是一个领着救济金生活的单身汉。



精神方面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孤僻古怪的性格让他无法长久和异性相处,消极负面是他人生的基色。



尼尔的浮浮沉沉飘摇动荡,让人感慨时光这把利刃带给人的改变,它可以把你打磨得圆润如玉,也可以风蚀原本的精致美好——这就是人生。




03

不可预设的人生


所有伟大的作品都有一个共性,不同的人可以在作品中看到不同的世界。


有人将它作为“寒门难出贵子‘’的铁证,有人看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还有人觉得结婚不能太早,不能将人生的幸福寄托在婚姻上……



的确,《人生七年》拍摄的初衷是要讨论阶级固化的问题,导演迈克尔·艾普特被称为“天生的社会学家”,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的他对英国的阶级制度有自己的思考:


当时我对英国的等级制度十分愤怒,我认为它是对人的一种浪费,是一种偏见。每个社会都有等级,但英国的等级目前可能正在经历一些变化,可能比过去更容易跨越。


我相信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特别是当人们在少年时期就显示出某种卓越才能的时候,这些才能更应该得到鼓励。当他们因为阶级出身而得不到发展机会的时候,就是一种极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他曾热衷于以自己的标准给人物贴标签,甚至以上帝视角预测他们的未来。但随着拍摄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开始放下自己先入为主的想法,只想纪录人生真正的变迁。


因为人生没有模板,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套路可循。



主流社会定义的成功者和精英固然让人仰视,可是平凡人的生活能收获阳光和彩虹则更让人想由衷地为他们点赞歌唱。


也许每个人都羡慕尼克和约翰这样的社会精英,但那样的人生仿佛可望而不可及。再说,精英同样有精英的烦恼,他们也曾经历离婚之苦,丧父之痛。



对于普通人来说,像保罗一样一生做着普通的工作,爱着一个人,成功平衡了家庭和事业,养育了出色的子女和孙辈,未尝不是一种更大的满足。


56岁和7岁的保罗


而像苏那样年轻时把精力给了婚姻和家庭,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岁月却教会她勇敢和执着,事业和爱情双丰收的她更收获了中年后的自信和满足,这是另一种风雨过后见彩虹的丰满。


21岁和56岁的苏


///


如今,中国父母集体追求精英化教育,恨不得一天24小时把娃塞进各种辅导班。追求精英之路的确没错,但这不意味着世界上只此一条路,更不值得全民疯狂投入。


按着别人成功的样本依样画葫芦,最后也许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跨越不了阶级,但能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学会享受不同阶段不同境遇下的风景,莫不是一种更大意义上的成功。




- End -



/ 推荐阅读 /


△ 比死更可怕的是,还没玩命地活过


△ 最新最全!移民新西兰的所有方式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