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董鑫
当地时间5月21日晚,2022年澳大利亚联邦大选初步计票结果显示,现任工党领袖安东尼·阿尔巴内塞将出任澳大利亚第31任总理。
截至政知君发稿,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的数据显示,在统计了超过70%的选票之后,阿尔巴内塞领导的工党距离独立执政所需的多数席位还差4席,尚有12席没有公布。
如果工党最终无法赢得76席,就必须与其他政党联合组建新政府。
但相比内政,阿尔巴内塞目前显然更关心外事,他已经给自己就任后的首次出访做出了详尽安排:
宣誓就职次日即前往日本东京,与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以及印度总理莫迪会面,并共同参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峰会。
阿尔巴内塞是谁?
无论在澳大利亚国内还是国际社会,在当选总理之前,阿尔巴内塞的知名度并不高。
阿尔巴内塞于1963年3月2日出生于悉尼,毕业于悉尼大学经济学专业。
他是澳大利亚史上首位意大利裔总理,也是半个世纪以来,上任时最年长、当选总理之前在国会任职最久的澳大利亚领导人,还有很多媒体注意到,他是陆克文之后又一个会说中文的澳大利亚总理。
阿尔巴内塞出身“草根”,早年和母亲住在悉尼市内郊区坎珀顿的廉价公屋中。
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家里的钱总是很紧张”,“所以,妈妈也教会了我一块钱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在考虑政府开支时,我很谨慎。”
1979年,阿尔巴内塞加入澳大利亚工党。1996年,他首次当选澳联邦议会众议院议员。
在工党政府执政期间,阿尔巴内塞曾担任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部长等职务,还担任过众议院议长。
2013年,他被任命为陆克文第二个澳总理任期内的副总理。但因为工党在当年9月的大选中落败,阿尔巴内塞只当了80多天的副总理。
2019年,阿尔巴内塞作为唯一候选人当选为工党领袖。
即将宣誓就职
在此次工党赢得大选之前,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已在澳大利亚连续执政九年。
澳大利亚每3年举行一次联邦议会选举。这次选举将改选众议院全部151个议席和参议院76个议席中的40席。
澳选举委员会网站介绍,今年有投票资格的选民人数超过1700万。澳实行强制投票制,年满18岁的公民必须在选举中投票。部分21日无法前往投票点投票的选民,已选择提前投票。
当地时间5月21日,澳大利亚举行了第47届联邦议会选举。
当晚10点50分,莫里森宣布败选,并祝贺澳大利亚工党赢得大选,阿尔巴内塞作为工党党首成为澳大利亚第31任总理。
获胜后阿尔巴内塞即表示,他将于23日宣誓就职。相比几位前任,阿尔巴内塞宣布胜选和宣誓就职的时间间隔明显缩短了不少。
举两个例子。
- 2019年联邦议会选举于当年5月18日举行,当晚计票结果显示莫里森获胜;当年的5月29日,莫里森与新内阁成员们宣誓就职。
- 2016年联邦议会选举是于当年7月2日举行,距离投票开始8天之后,特恩布尔于7月10日宣布获胜;当年的7月19日,特恩布尔与新内阁成员们宣誓就职。
事实上,选举目前还未完全结束。
根据规则,在选举中获得众议院至少76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将执政,其党首将担任总理。但如果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或工党所获席位都不足76席,就需要获得小党或独立议员的支持才能执政。
目前,澳大利亚全部选区投票结果尚未统计完毕。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的数据显示,在统计了超过70%的选票之后,阿尔巴内塞领导的工党在151个议席中赢得72席,但距离独立执政所需的多数席位还差4席。莫里森领导的执政联盟为52席,独立人士和绿党则拿下了15席。
到政知君发稿之前,仍有12席尚未公布。
马上出访日本
那阿尔巴内塞着急宣誓就职,是为什么呢?
宣布胜选之后,他向记者介绍说,在宣誓就职后,就将前往日本东京,与美国、日本和印度领导人共同出席24日举行的“四方安全对话”峰会,并分别与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一对一会谈。然后会于25日返回澳大利亚,开始认真干事。
“显而易见,‘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会议对澳大利亚来说是一个绝对的优先事项。”阿尔巴内塞说,他将告诉“四方安全对话”国家领导人,他们有一个“强有力的澳大利亚伙伴”。
澳大利亚天空新闻报道还指出,预计阿尔巴内塞将把4.7亿美元的东南亚援助计划带到“四方安全对话”会议上,以强调他的政府对该地区的关注。
对于此次“四方安全对话”峰会,此前西方媒体纷纷预测说,中国将会成为此次峰会的关键议题,包括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
这位会说中文的澳大利亚新总理会在峰会上说些什么?
更进一步说,今年是中澳建交50周年,澳大利亚也迎来了新政府,中澳关系未来走向如何?
听其言、观其行。
有个背景补充一下。
陪同阿尔巴内塞去往日本的是新任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她是此前工党影阁外长,也是目前在澳政坛职位最高的华裔。
今年3月16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在与黄英贤会见时指出,两国建交50年来各领域合作密切,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方对澳政策没有变化。
希望双方一道努力,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共同推动中澳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资料|新华社、环球网、观察者网等
校对|项战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