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辛劳40年,养活9孩子,如今老了,全家人却盼他早点死

2019年01月01日 北美报告



北美报告(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因为人老了,感官会退化,但情感却不会。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艺非凡(ID:efifan)


感官会退化,

但情感却不会。


一生之约


人的平均寿命是75年,

狗的平均寿命是13年,

牛的平均寿命是15年,

而这头牛为一个家任劳任怨耕耘了40年,

全家10个人却盼望它早点死。



9年前,

韩国上映了一部纪录片叫《牛铃之声》,

讲的是一个八旬老人与

相伴四十年老黄牛之间相互陪伴的故事。



导演李忠烈耗时三年跟拍,

拍成79分钟的纪录片,

一上映便口碑爆棚。



被誉为"在冷冻里看见绿色的温暖胶片",

200万人民币的拍摄成本,

却创下300万人观看,

1.2亿(人民币)票房,

揽获诸多大奖,

成为韩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纪录片。



甚至韩国总统李明博亲自去影院观看,

接见导演李忠烈,

称赞《牛铃之声》唤起了  

过往社会的美好价值。



影片开始是一对年过八旬的

老夫妇在一座塔前跪拜,

为亡者祈祷,

妻子问:“你一定会伤心吧”,

老人沉默了一会说:

“死都死了,别再说了”。



老人崔元均和农妇李三顺是一对生活在

韩国京北山区中的老夫妇,

年届耄耋的他们仍无法放下手中的活计,

终日往返小家和田地之间。



老人在8岁的时候因为针灸左脚坏死,

留下残疾,行动不便,

农活成为一大难题,

幸亏家里有一头黄牛常陪伴左右,

老人天天驾着牛车去田里劳作,

养活了家里的9个孩子。



春去秋来,烈日寒霜,

时间在重复中缓缓流淌,

眼看孩子们全都长大成人

走出村庄四散天涯。



老人却离不开这片土地,

离不开陪伴自己几十年的老牛,

老黄牛见证了自己从年少到迟暮,

从青丝到白发,

在老人心中老黄牛是朋友,

更是家人。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老牛的四十年便是最深情的守候。



但老黄牛的寿命早就超过了生命的极限,

毛色斑驳,行动迟缓,

眼神浑浊,老态毕现,

兽医说:牛顶多还能活一年。



老人挤出个笑容回应道:

不,都不是真的。”

即使这个宣判,

早就在老人心里预演了千百遍,

他还是选择自欺欺人,

是不是我不信,就可以假装没发生。



他依旧像往日一样赶着牛车,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即使老黄牛已经一步三颤随时都可能倒下,

老人依旧不愿让它停下来。



这种执念和倔强让人费解,

难道他不心疼老黄牛吗?

难道非要压榨它至死吗?

看似狠心的老人其实比任何人都疼爱老黄牛。



虽然老人每天把牛赶到稻田里,

其实牛只是在田埂上悠闲吃草,

而老人却跪在地上拔草,

用镰刀一点点收割。



当其他农户早就用机器取代传统农耕工具时,

他依然坚持亲力亲为,

因为怕机器收割太浪费。

尝过穷的人,最懂珍惜。

每次粮食丰收后,

就寄给远方的子女。



相较于老人的沉默寡言,

妻子则更显得喋喋不休,

常常因为世俗琐事抱怨。



因为吃醋抱怨:

“你对一头牛,比对我还好。”

“老牛跟错了人,

我嫁错了郎,我这辈子倒霉了。”



因为喂牛抱怨:

老人不买现成的饲料喂牛,

而是每天早上起来割草做饲料喂牛,

非常的麻烦费力。



因为不打农药抱怨:

为了保证草料的营养的无污染,

老人坚决不往田里喷洒农药,

别人打农药,

他马上给牛戴上笼头,

怕牛吃到毒草。



已经分不清养牛是为了劳作,

还是劳作是为了养牛。

可是老人却乐此不疲,

沉默寡言的老人每次谈起老黄牛

都是一副神采飞扬的自豪样,

无神的眼睛都好似有了光彩。



一次老人睡着在牛车上,

是老黄牛一直把他平安的送到家,

路上遇到其他车还会躲车。



他们相依相伴走过了半生,

彼此默默相守。

 老人说:“对我来说,它比人更好,

虽然它不是人,不会说话”。



就连周围的人都说:

“这头牛,比你孩子还好。”

老人只能心酸地笑笑,

不去细思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也不愿意去面对自己年老凄凉的余生。

妻子说:“没有这头牛,他大概早死了。” 



老黄牛已经颤颤巍巍了,

老人何尝不是步履蹒跚呢?

一人一牛都到了无力抗衡天命的年纪了,

病和痛全都找上门来,

就算医生已经警告老人不能再劳作了,

老人依然倔强地在清晨赶牛去田里。

他说:“人只要活着就得干活,除非我死。”



那份执拗和顽固让人不解,

直到他病情越发严重,

子女们终于穿的光鲜亮丽开着车回来了,

围坐在一起聊天吃饭。



老人默默地坐在一边,

孩子们絮絮叨叨, 

很热闹老人却越落寞,

明明是最亲近的家人,

中间却横亘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老人一直没有说话,

直到听到妻子子女商量着   

把老黄牛卖掉才有所动容,

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悲凉和无奈。



妻子说:“老牛都走不动路了,

没什么用了,不如卖了。”

明明在说牛,却听起来异常刺耳,

是啊,牛老了,没用了那就卖掉,

那人老了呢?没用了该怎么办?

难道也要被抛弃吗?



迫于子女和妻子的压力,

老人把老牛牵来牛市场,

但因为老牛实在太老了,

根本没有市场,

老人却“狮子大开口”开了一个天价,

引得围观的人嘲笑讥讽。



在牛贩子眼中,

牛只是一个劳动工具,

当牛失去了创造价值的能力之后,

便能随意抛弃。

而在老人心中,

这不是能用钱衡量的。



老黄牛或许也感受到了周围的一切,

眼睛里竟然掉下眼泪来,

印度教里说,

牛的眼睛里映射着整个世界。



就算它不会说话,

感情也是相通的,

那个眼泪像是一种被守护的感动,

也像一种受人嘲讽的委屈,

最懂老人的或许就是老黄牛

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一生。



老人开的高价自然没有人肯买,

他正好有理由把牛牵回去。

我们或许明白了老人为什么始终不听劝阻,

就算年老也不愿意闲下来的原因。



因为他在与岁月作斗争,

他在证明自己并非无用,

唯有劳作才能让自己创造价值,

虽然天命不可违,却依然不服老。



老黄牛也是如此对待,

如果老牛闲下来了,

那它很快就会死掉,

只有让它感受到存在,

才能坚持走下去,坚持活下去。



果然,

本来兽医预言只能活一年的老黄牛

又活了三年,

直到第三年的冬天的某个早晨,

老黄牛倒在了牛棚没有起来,

任凭老人如何呼唤拖拽老黄牛也挣扎不起来。



生命就是这样,

就算是推迟,该来的还是得来,

人类从不具备与上天讨价还价的能力,

能做的也只能是各安天命。



老人最后抚摸着老黄牛的头,

给它梳理毛发,

剪断了老黄牛身上  

系了一辈子的铜铃和鼻环。



做最后的告别,

然后缓缓地说:“放心地去吧。”

老黄牛像了却了所有心愿一般,

闭上了眼睛。



铲土机里的土一点点覆盖在老牛身上,

逐渐全部掩埋,

老人在掩埋处撒上老牛生前爱喝的米酒,

今生,只能先送你到这里了。



失去老牛的老人身影越发单薄落寞,

让人心疼,

老人坐在枯树旁,

手里的牛铃被风吹得悠悠作响。



他在想什么?

或许会想到老牛为这个家庭奉献的一生,

或许会想到自己与老牛互相扶持的时光,

或许会想到自己繁忙的一生。

铃声远去,感动依旧。



整个纪录片没有华丽的场景,

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

没有深刻的台词,

只有朴素和真实的镜头,

平铺直叙的对白和真实感人的故事。

却打动了每个人的心。



李忠烈是韩国独立纪录片导演,

在拍这部纪录片之前,

因为事业失败,

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他正准备自杀。



拍完这部纪录片之后,

牛死了,他却活了,

他不仅救赎了自己,

也感动了整个韩国。



回想当年,

李忠烈感慨万分:

“老爷爷和牛,

像药一样治愈了我的自杀倾向。”



纪录片的结尾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谨以此片献给所有牛只,

和为养育儿女受尽苦难的父亲。



很多人的父亲都是这样,

父爱如山,从来不说,

却始终默默地为你做好一切,

不邀功不抱怨,

爱得深沉又安静。



曾经的父亲是我们心中的超级英雄,

像钢铁巨人一般保护着我们,

但是他其实也会老,

他也有一副脆弱的血肉之躯,

他最需要的便是陪伴和关注,

最怕的便是情感抛弃和冷落,

因为人老了,感官会退化,

但情感却不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文章转自公众号:艺非凡,非常感谢!

作者:鲤思鱼

来源:艺非凡

平台: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

最近读者都爱

看这些文章哦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