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的宝贝孙女安妮在机场亲吻奶奶、拥抱爷爷、问候最亲的姑婆情景还历历在目,但那已是两年前的事了。此次来加与以往探亲不一样,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视野也就不一样了,故想和你们交流、探讨一下。
对你们总的看法是:过去与现在的状态还算说得过去,今后则尚待努力。
你们来加已近十年,想起在虹桥机场挥手告别的时候,对未来的前景可以说我们彼此都没底,所以那时说的也只能是保重身体,安排好工作与生活的话语。从这个角度来讲,你们在加拼搏奋斗的十年还是可以的,表现在:你们身体都好,有较稳定的工作,建立了一个融合的人际关系网,安妮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坐在你们装饰整洁而明快的客厅里,想起以上这些还是令人欣慰的。
邻居赵叔叔说你们算是有成就的,我认为那是一半恭维一半鼓励的话,你们千万不能这样认为,我想你们也不会这样想,但不免心中有时会有些小小的满足吧。
的确,你们也像所有新移民一样:端过餐盘、跑过外卖;在大风雪里推坏过儿童车送安妮上托儿所;语言不畅受过他人歧视;等等。追昔抚今,也的确不易,但达到像你们这种情况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你们没什么更值得骄傲的地方。
也有为了我们到来的因素,你们新搬了一次家,比原来的居住条件又好了。
和你们谈谈我的感受:
来加后人们的择业观念与价值观是需要改变,博士可以自雇开店,本科也可以去做水电工,医生去当护士更没甚么,但有一点我认为是不能变的,那就是要有不断的进取精神,在这一点上你们是欠缺的。
除去刚来时为了生计,你们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学了一些求职必须的课程外,再没系统的、有计划的学一些新知识。就是在本职工作上,通过日常的沟通和就餐时的聊天,我也感到你们吸取新知识和钻研本业务的精神较差,书架上安妮的书倒比你们的业务书多。
我分析这与加国的环境和人们的意识有关,尤其是政府部门,而你们就自觉不自觉的受到了感染。对于这个问题和观念,我也和来加别的老人议论过,结合加拿大的社会和现实,也有的人与我有不同的认识;而我是从我们受的教育和经历,以及从对安妮的影响角度考虑谈的,你们自然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对安妮的培养要有规划与设想。从安妮在校学习和参加各种培训班表现出来的天赋看,她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不错,特别是在画画、围棋方面尤其令人感到欣喜,值得更进一步的精心培养。
但我认为你们更多的是着重于她外在的兴趣和技能上的培养,并为她创造优越的条件(这方面比你们国内妹妹依然的小孩条件好多了),而没有有意识的在她性格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上下功夫,没有为培养她的成长需要一些良好的品德打基础。
如:虽然弹钢琴几乎是每一个小孩都不爱弹,但安妮已学了近三年了,至今还坐不住,你们也不扳她这个不良习惯;安妮经不住挫折的打击和磨练;虽不娇气但有些懦弱;文具和玩具大多也是杂乱无章的堆放在抽屉和朔料盒里,这都没引起你们的正视。而且你们还学到了这里以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而不知道教育也还是要有正告和惩罚的。
对安妮“香蕉人”的身份你们缺乏长远考虑。
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理念博大精深,这应该让安妮知道和了解;可她又深处在加拿大,再也不能让她一句话、一件事像你们这样先中文再英文的思考模式了,这二者就是很大的矛盾,起码安妮的负担就十分重了,除非叫她二选一,如果真的如此,肯定的是选后者了。虽然你们也力所能及的做了一些,但我看你们在这方面没有准备和安排。我们支持你们来是为了你们,而你们不更是为了安妮吗。这点是你们需要补做的功课。
顺便说一句你们的表率作用。自你们有了安妮我们就与你们讲过:“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但你们较早的远离北京、上海的家去了哈尔滨读书、毕业了又在北京工作,最后又远渡重洋来到了加拿大,在你们从青少年到成为父母的成长过程中,家的作用与与影响在你们的心目中较淡漠,父母的表率作用体会不深,这方面没更多的感性认识。
你们要从安妮的欠缺之处反省自已,(诸如:不乱放衣服和书报、言而有信、毅力不强等等),要知道身教重于言教,时刻想到自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安妮呢。
此外不是小事的小事,应注意节约资源、注重环保。加拿大有丰富的水电自然资源,使得你们不特别注意节约水电,应养成水龙头开小、人走灯灭的好习惯(节能灯另说)。给安妮买玩具、文具要适当;食品吃完再买,比起国内来浪费也不少,实在令人可惜。(小时奶奶说的浪费是造罪的话早已丢之九霄云外了吧。)
再来说说我们来的事。
我们对办移民的宗旨是顺其自然,因为我们在国内的硬条件虽比不上“官、富”一、二代,但基本的硬件,尤其是充实的精神生活也算得上怡然自得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移不移民无所谓,不过能与安妮朝夕相处则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事。自她半岁到了我们身边,直到四岁又回到加拿大一直是与我们在一起。为了她你妈妈辞去了返聘的工作,我也推脱了不少出差和应酬。
一来固然是帮你们一把,二来也是把对力雄儿时欠缺的爱补回来—-还包括在教育力雄兄妹俩身上失败的教训和内疚拟补回来。因此我们还是来到了加拿大,何况加拿大也有它自然环境和食品卫生好于国内,清静等一些长处。日本社会学家讲的老年父母不宜与儿女在一起生活的论点在理智上我们是接受的,但在在感情上中国人尤其我们是难以做到的。
每当想起2004年上海的冬天那么冷,只为安妮脸上突然长了些湿疹,你妈抱她在雪地里走了20分钟,才找到了出租车去浦东儿童医学中心;每当想起我们看到安妮在加得到华人儿童唱歌一等奖录像的欣喜状时;每当想起她“娇孙恶卧百样出“的睡相时;每当想起她说长大要带奶奶爷爷去世界旅游时、等等的一切一切,我们心中对她的爱远远超出了舔犊之情,就不忍心再离开她了。
这些就是我们来加的出发点和归宿,别无它求。虽然我们会较长期的在此住下,但我们不想也不会打破你们的生活轨迹,希望你们一切按照你们的原计划、原模式照旧去做你们想做的一切事情,决不要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改变甚么。
而我们只是像赵叔叔说的那样:这些60年代的大学生,刚毕业时是响应祖国号召支援三线,现在则是心甘情愿地为下一代力所能及地做点事,具体的就是就是任劳任怨的做好后勤服务,解除你们的无后顾之忧。
自你们结婚以来,我们之间从来还没有这么长时间相处过,出于年龄、经历、教养等的差异,自然会对一些事有不同的看法,这对我们彼此之间都是新的课题。
如:隔代亲的教育问题、婆媳间如何相处的问题等。由于无论甚么人或事有差异就会有矛盾,这很正常,关键是矛盾的大小和如何看待及处理。但总的来讲,我相信我们之间会很好的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
上面所说的这些,你们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交流。
我们已在多伦多连续经历了两个严冬,在你们精心的照料下,没有出现有人说的老人有三怕:暴风雪、强低温、摔伤多。现在冬天已经过去,我们又来到了多伦多的春天里:树在抽芽,草在返绿,鸟在欢唱。到暑假时,我们想带安妮回国去看看,看她那最亲的姑婆和数不清的爷爷奶奶去。你们同意吗?
新西兰移民干货精选
移民家园网免费评估
点击阅读原文,享受您专属的移民自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