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腾讯娱乐”并关注,在这里读懂娱乐圈
来源:Sir电影
id:dushetv
有一档国产剧Sir每天都在追。
给你安利过的——
《都挺好》。
电视剧的话题每天花式上热搜:
#苏家怎么娶到这么好的媳妇#、#苏家三个男人都是自私自利#、#苏明成出来挨打#……
这两天,随着剧情发展,热度又上新高。
一场苏明成暴打苏明玉的戏,把观众气得牙痒,进一步坐实了他渣男的人设。
微博上骂声一片。
扮演者郭京飞求生欲爆炸,带头要“打倒苏明成”。
后面网友跟上,站好队形,人人喊打。
看到苏明成在看守所,咬牙切齿但无可奈何地念了明玉写的忏悔书,又太解气,让人想拍手称快。
可这部剧播到现在你有没有一种感觉——
都挺好。
却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今天,Sir就来把话说明白。
《都挺好》的剧情冲突日益激化。
但剧作水准上,已经失去了原先的那种扣人心弦。
确切说是头两集。
拍得漂亮。
编剧懂得挖坑——
母亲去世,妹妹明玉的语气冷淡得像个外人,她是个不孝女吗?
父亲丧偶成了鳏夫,可为什么看起来挺自在?
二哥明成结婚十年了,二嫂才第一次见到明玉,你说奇怪不奇怪?
更懂得巧妙填坑——
明玉在回到老宅时,恍然间和十多岁的自己打了个照面。
一个回闪,把一家子的积怨交代得明明白白。
欲扬先抑,层层推进,几场戏过后就让主要人物的形象拔地而起。
确实勾人。
但从这以后,编剧对待观众好像是对待上了钩的鱼儿,再也没继续投放有营养的饵料。
就说一场戏——
大哥苏明哲刚从飞机下来,明玉来接机。
两人十年没见,明哲想来个拥抱,却被明玉推手婉拒。
明玉打完电话想帮明哲拿行李,又被明哲赌气拒绝。
明玉楞一下,大步上前夺过了明哲的行李,头也不回地说了声“这边走”。
从久别重逢的尴尬生疏,到明哲对妹妹的不满,再到明玉的干脆强势。
三个动作,将兄妹之间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像这么有嚼头的细节,你已经在《都挺好》里有多久没见到过了?
剧作失于精巧,流于套路。
人物缺乏弧光,单面人格。
虽然Sir每天都在追。
但也不得不警惕起来——
让我们追得停不下来的,是精彩的故事,还是被挑起又无处安放的情绪?
这个问题,Sir在《都挺好》原著中找到了启发。
作者阿耐。
她的作品,如今家喻户晓。
之前大热《欢乐颂》《大江大河》都出自她手。
小说的影视化改编,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删改。
读过原著后Sir发现——
《都挺好》没有大刀阔斧的手术。
却对每一个部位都做了微整形。
比如,蒙总。
电视剧中的蒙总,形象是近乎完美的成功人士。
有钱,有品,有情,有义。
自掏30万救明玉于生死边缘,如师如父一般对明玉关爱有加。
在小说中,蒙总的私生活则让人大跌眼镜。
他对明玉,利用多过信任;明玉跟他,阴差阳错多过死心塌地。
明玉自己也说:“老蒙的本质是个资本家。”
一出场,就是在洗浴中心里马杀鸡。
一出事,二奶、三奶抱着孩子纷纷出现分家产。
公司又出现抱着小孩的美丽N奶,N奶身后总有一个集团内部的支持者。
蒙总肯定是被家中一帮莺莺燕燕给闹疯了。大家在嘴里都说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心里大多有点不怀好意,谁叫他一个人占了那么多美丽的社会资源。
而在剧中,“师父”两个字显得过于单纯和理想了。
再说重男轻女。
剧中是母亲一个劲地偏心。
明成工作前想旅游要2000块,苏母一口答应;等明玉要1000块钱,苏母用“没钱”搪塞。
明成学习成绩不高,高考没过分数线,还是家里花钱上的二本;明玉是班里的尖子生,本能冲击清华,但苏母自作主张给她申请了免费的师范生名额。
饭桌上,5个鸡腿,苏母夹给两个儿子,偏偏漏掉了明玉。
原著里呢?
不是说母亲没问题。
而是她厚此薄彼的同时,也还是留有余地,并非完全不讲情理——
苏母铁腕下养出三个出色的儿女,个个都是小学初中高中时候的尖子,年龄到了,顺理成章进入最高学府……
考虑到大儿子每学期来回火车票的昂贵,苏母严令二儿子苏明成考入较近的上海复旦大学,二儿子一向听话,没有异议,再说复旦并不差。
苏母与从小倔强的明玉大吵三百回合不分胜负,干脆走了直线,与明玉的班主任商定把明玉保送入本省本城的国家重点大学。
妈妈出手分了大碗里的肉。大哥二哥每人两块,她和妈妈一块,如果有剩,爸爸也可以吃块最小的。
在剧里,你感觉母亲完全把女儿当仇人对待。
而书中更现实,母亲不是不爱女儿,只是在有限的物质和爱面前,她选择把最少的那一份给了女儿。
还有苏明成在看守所的遭遇。
从苏明成考上复旦来看,他也不是完全的窝囊废。
而剧版的苏明成,千不是万不是,都是他的错。
真的这样吗?
电视剧中,明成下了狠手,把明玉打成骨裂,血流满地:
“我侥幸没被苏明成打死,那不是因为他手下留情,那是因为我苏明玉命大。”
但原著小说中,明玉的伤情只是皮外伤,她自己也清楚明成留了三分力:
“大嫂你扶我起来,我先喝了红糖水,不行再去医院。明成算是手下留情,没太下重手。”
明成打人,固然不对。
但小说显然是给他的错误,留了余地。
而且,他也不是看守所里关了三天,就没事人一样地出来。
他经历的,是残暴暗黑的“监狱风云”。
明玉在其中做了点手脚,把明成和重刑犯关在一起,并找人记录下明成受的辱。
具体是什么样的耻辱。
小说里,写得很隐晦,又不失冲击力——
里面关的这帮人个个都是等着审判的,心头狂躁不安总得找个人发泄,十来平方米的房子住着八九个人,本就憋闷得没处发泄,来了新人,大家还不合着伙儿给下马威?
比如说我们骂人用的‘吃屎’,一个人望风,两个人压住手脚,一个人实施,快得很,等管的人巡查过来,嘴巴早抹干净没一点证据了。
朱丽不由自主想到律师同学说起的明成可能遭受的待遇,想到明成的嘴巴不知碰过什么,也不知明成刷干净了嘴巴没有,一时肠胃抽搐,食不下咽,恶心的感觉冒上心头。
明成打明玉的做法,过火了。
但明玉报复明成的做法,同样也过火了。
而且,她的内心也并不透明——
刘律师助手一点不含糊,上来笑嘻嘻塞给明玉一张纸条,明玉一看,摇摇头,举起来放到明成眼前,确保明成看见了,才嘻笑道:
好样的,真好样的,学勾践学韩信学龙阳,学英雄得从微时,不,从穷途末路学起啊,卧薪尝胆算什么,哼哼。这张纸条我等下去妈坟前焚烧,让她老人家地下有知。
才不像剧中说的,单纯为了保护自己那么正当。
那是一种,把仇家踩在脚底,再吐上一泡口水的快感。
随意从《都挺好》的改编来看——
它把矛盾复杂的棱角都剔除了,剩下只有二元对立的煽风点火。
这家里男的都是混蛋,女的都挺可爱。
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于——
苏大强的作。
苏明哲的面子。
苏明成的巨婴。
在Sir看来《都挺好》正在走向一部剧版的“致贱人”。
里面不再有丰满的,能让人换位思考的角色。
只剩下了一个个为了宣誓三观和倾斜情绪所设立的靶子。
不难看出差别。
矛盾冲突,尖锐了;情节合理性,弱了。
苏家三Boys,“丑了”;角色立体度,薄了。
但过去,我们追一部剧不是单纯为了站谁或打谁。
而是当是非对错成为过往云烟时,留下的那值得咀嚼深思的故事。
《大宅门》。
讲述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
白景琦出生时越打越响的笑声,拉开人物的悲喜和命运奏响旧朝覆灭的序幕。
一部好剧,靠情节推动,不是情绪推动。
通过不同个体故事性叙述,来反映家庭关系,时代背景、社会问题。
透过白二奶奶的果敢和智慧,看新女性和旧女性之争;从白景绮与季先生的关系看逆与孝的挣扎;从七少爷的迷途归返,一窥中国教育的严重缺陷。
家长里短,不只是一地鸡毛,更是一叶知秋。
《父母爱情》。
从新的社会制度建立到改革开放再跨入到新世纪时代的变迁,沿着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生命轨迹,编织一场充满温情的父母式的爱情。
没有一波三折的家庭事故,没有天雷勾地火的激烈情节。
一步一个脚印,娓娓道来两人从相遇、相知、相恋、结婚到老度过的一生。
何为现实主义?
不是狗血,是平凡。
《金婚》。
讲的是数学老师文丽和重型机械厂的青年标兵技术员佟志结为50年的婚姻之路。
这条路,充满了磕磕碰碰。
两人经历了性格不合、吵架不断、为儿女操心、第三者介入、白发人送黑发人等种种矛盾、痛苦。
最终彼此关爱相互扶助支撑他们度过人生最黑暗岁月,最终牵手走进金婚。
好的家庭剧,是与生活和解,而不是造个出气筒解气的。
Sir曾经夸过《都挺好》的真实。
当播到现在,这份真实也在慢慢失真。
什么是生活的真相?
在Sir看来,没有绝对的圣母,也没有骨子里的坏人,在是与非,情与理之间,还有一块模糊、挣扎的中间地带。
是明知道走下去是错,但还是得异常清醒地看着自己走向错误,承担后果。
剧版《都挺好》的改编就有点“鸡贼”。
通过引爆泾渭分明的互恨情绪,消弭掉现实生活的复杂。
讨伐,比讨论更能取得统一。
情绪,比情感更有传播力。
结果呢?
反对,比反思更不需要成本。
看观众/读者的反应便可知一二。
小说《都挺好》豆瓣页面下的高赞评论:
“我生怕自己活成那个无知无耻的二儿子。”
而剧版《都挺好》下被顶得最高的是:
“想要暴打郭京飞。”
↓↓↓戳阅读原文,在线观看《都挺好》,在剧里除了作精苏明成你还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