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乡村路边为什么一大排邮箱还配个小红旗?

2019年02月19日 走遍美国


走遍美国

带你走进一个真实的美国!

关注


前年过世的一位老教授,曾经年年给我们寄一封新年贺信,讲述他和夫人过去12个月的种种,如今阴阳两隔,再也盼不到这封独特的礼物,让人惆怅。


你上一次翘首期待的信件是那一封呢?


文 | 国青帝

来源公众号:美国疯女博士(DrWhoUSA)



50年代设计风格的邮箱


邮政与沟通


在美国乡村路边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一大排邮箱:


这让人十分困惑:一个邮箱应该对应着一户人,难不成这好几户人都扎堆住一块儿了?


当然不是咯,恰恰是因为户户人家之间相距太远,把大家的邮箱聚集在一起,邮差就不用开那么远的路一家家的送啦。


我们刚刚搬到乡下时,在网上登记换地址,表格上还特意有一条选择题:大件包裹需要送到家门还是留在邮箱附近呢?可见,这种邮箱和真实住址不在一块儿的现象还蛮普遍的。而且,还专门给离群寡居的人们寄购买邮票的表格,也就是说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邮票(当然这也是针对美国乡下互联网不发达的情况的落后措施)。


不起眼的邮箱,仍然见证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不同。说到底,邮件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随着人与人的地理距离越来越远以及科技的发展,其形式一直发生着变化,过去是一笔一划斟酌再斟酌,如今是即时通讯、没得到秒回便哭瞎了眼……


我们要说的比过去的人要说的更重要了么?并没有,不过是期待不同了,沟通的期许便升级换代。


这么娟秀的字迹是哪位名门闺秀?原来是未来的维多利亚女王和一生挚爱埃尔伯特王子见面后写给他的第一封信。


之前写过吐槽美国快递有多糟糕的文章,美国地广人稀,做邮递花费巨大,美国邮政署(USPS)年年亏损却每年处理着两千多亿、占了全世界44%以上的卡片和信件(美国历史频道2008年数据),说明美国人仍然极度依赖邮政署(当然垃圾信件可能占了一大部分)。


微信拜年、电子贺卡满天飞的今天,中国人早就不寄贺卡了,可老派的美国人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其实我觉得每张4、5美元的贺卡真心贵,还不如直接送张购物卡……


作为信件的接收器——邮箱,也并不是和邮政同时发展起来的。中国汉代开始的送信业务,马儿在各个驿站整装待发,需要这项快递服务的皆为达官贵人,一般人家别说邮箱了,连字都认不全,所以说知识就是生产力啊!


法国人曾经用热气球送过信

热气球也就罢了,居然还用过飞艇……


美国独立之前,邮政业务由英国把持,邮件被留在了旅店或者酒吧这些社交场所供人领取。但是他们犯了一个大错误:请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做邮政署长。这位美国历史上最跨界的老兄支持美国独立,在美国建国后吸取了英国邮政业务的经验教训,建立了可靠的邮政署,发展迅猛,15年后美国就有了75所邮局。


富兰克林,神一般的男人在1775年建立了美国邮局


现代邮箱


无论是多么小的山村,邮局都和General Store(杂货店)一样,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机构。美国许多小商户仍然没有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缴费还得靠信里夹张支票。可是物流的自动化已经将邮件分拣这样的工作分配到了大城市,乡下的信件越走越慢,本地信件竟然要三天才能走到——现代社会的所谓高效,总是会损害到一部分人。


我住在学生和芝加哥公寓的时候,邮箱长这样甚至更小:



包裹自然是不易放进去的,还好如果是学校统一管理的宿舍,大包裹可以宿管处代领。可是我在芝加哥的公寓邮箱连DVD碟片都放不进去,公寓管理员是位罗马尼亚的移民大叔,修理、收租都是他,哪里会管你什么包裹,所以包裹丢得我心灰意冷。


直到住进独栋楼,邮箱虽然还是很小,但至少不用担心和好几十户共用,包裹放门口也从来没丢过了。而寄信也再不需要寻找蓝色的邮筒,只要直接把信放入邮箱,再把小红旗立起来,邮差就明白有信投寄,约定俗成。

这就是小红旗的功能,小设计大作用


独立的邮箱就像一个独立宣言,宣告着对于这个住宅的主权,可是它又每天独自矗立,经受着风吹雨打,还有年轻人的挑衅:一些无聊的高中生,以袭击邮箱为乐,可怜的小盒子怎么禁得起飞驰汽车中飞出来的石头或者棒球棒的暴击,主人也往往无可奈何,报警吧实为小事一桩,忍气吞声吧又怕这些熊孩子们得寸进尺,毕竟,邮箱也是私人领地的一部分。


设计心理学


除了安全性,邮箱更能个性化,但是高度却都必须符合邮局的规定,原来这也和美国邮局的投递方式有关:


为了节省人力,美国邮差车一般都只有一个人驾驶,驾驶座在右边

这样的高度和离马路宽度,保证了邮差不用下车即可投递,刮风下雨的影响少,更不用冒被恶狗追的危险。但是这样符合邮差利益的邮箱并不多,特别是城市里地窄人多,邮差还是得靠开动11路,是个辛苦活。


这几年回国在工厂的宿舍区我看到了诸如“丰巢”这样的新型邮箱,对于喜欢在网上买买买可并不能时时在家恭候的年轻人来说,这确实是一大福音,可惜他们一直找不到盈利模式。 



美国大城市的公寓如果有这么多人住,楼下也都会有保安了,所以我也只是在蒙特利尔的酒店式公寓见到类似的智能邮箱。


美国人比较土,他们可以搞成这么夸张的:



俨然是雕塑作品啦。


自从秋季开学后,我就基本上没有更新过公众号了,自身的不自律当然是最大的原因,曾经2007年开新浪博客的时候,坚持每周更新两篇,即使是毕业、搬家、开始新的工作也仍然是笔耕不辍,一直写到孩子出生,才渐渐的越发懒散。放弃了过千万的浏览量,确实是件憾事,说什么俺也是个早期的网红啊!


我的耿直和毒舌在网上遭受大量谩骂和讥讽,也常常让我生厌,不是因为受不了批评,而是因为不值得。


呵呵,我发现我这个人几乎从来都是最早关注甚至从事新事物,比如漫画,比如网络游戏,还有博客,可也从来没有坚持到底直到做出成绩,写作可以说是坚持最久的事情了。所以还是要感谢各位亲,催更转载,人生还是需要继续书写。



推荐阅读

中美国民价值观千差万别,中国人花800美元买件衣服,美国的中产阶级认为这是脑子有问题?


美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强烈推荐)

“我们只骗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国外商家专坑中国人被曝光!


第一次入境美国,如何和海关打交道?


美国最好的东西是这个,但是你永远带不回来

越穷越胖,越胖越穷!在美国是这样,在中国也是这样


美国老人的时间都花在哪?


中国车祸为什么那么多? 一个海归的话让国人沉默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