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中,为防大家走失,请大家
点击上方 “创业财经汇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创业财经汇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作者:云松令
来源:商业说(ID:Business-Review)
最近一段时间消费股很火,受促销费政策鼓动,酒类和家电长期霸占增幅前几位,汽车偶尔也来凑一凑热闹,把春节之前的的红包行情打扮的热热闹闹,以至于大校总又出来讲牛市的五个阶段了。
股市上涨是好的,就算我很克制的后半年什么都没投,但是我年初买谢治宇的兴全基金还亏的一塌糊涂呢。涨涨总是好的。
然而,在降一降亏损压力,爽一爽之余,接下来难免就会保暖思淫欲。眼下这个涨,我能不能追一追,再努把力,争取给自己挣把高龄压岁钱呢?消费真的是下一阶段的主力吗?中国经济下一段真的要靠消费吗?
我看还真未必。
一、中国人均收入低,
贫富分化大,根本支撑不起有效消费
我不知道鼓吹靠消费的专家们有木有看过收入的数据。
2019年1月21日,统计局正式公布2018年系列统计数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按照当天的即期汇率换算,是4158美元,这是美国1970年的水平。
但是你知道2018年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吗?
47818美元,是我们的11.5倍。
这是人均可支配的收入。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你在公司扣掉所有七七八八的东西一年到手30万,这在北上广深都算是不低的水平了吧?
但你对面坐着一个美国人,他一年到头大概率比你还闲,从来不知道加班是什么,他一年扣掉七七八八的随便拿到手350万。
比一年到头在你面前旋转跳跃装腔作势,夜夜陪酒喝成孙子的你老板还要多很多。
最关键的是,他还不用考虑买房,人家住的是别墅;更不用考虑学区和无边无际的各种培训班养娃。
然后就这样的收入差距比,特朗普在那头高喊制造业回流,企业本地化投资。
我们在这边喊中国的经济以后靠消费了。
你这不是在消费,你这是在消遣,自娱自乐的有点过头了。
当然这还不算完。
我们的所谓可支配收入里,是不考虑买房、租房这些的,统计局统计数的时候,默认这些你是可支配的。但你支配个什么呀,你每月拿到手的那些所谓可支配收入,你第一时间要做的是要么交给房东还房租,要么交给银行换房贷。我敢打赌,大多数人的所谓可支配收入,至少有1/3,自己连捂热乎都没够就交出去了。
剩下2/3,年净收入30万那位公子,来你告诉我你打算怎么消费。你听樊委员的话,掏空6个钱包付的首付款,打算什么时候还一还?
啊,你说你还没买房。那你大概率还没结婚。彩礼是什么,来了解一下?
另外友情告知一下,冬末春吹,流感肆虐,千万别感冒哦。因为治流感神药奥司他韦还没有进医保。
你敢消费,你消一个我看看。
当然了,您肯定会说,消费嘛。中国还有一个物种,叫做中国大妈,全世界扫货,见马桶买马桶,见黄金买黄金,把全世界都买怕了。
据说着名漫画家尾田荣一郎,在他的知名漫画《海贼王》里塑造了一个世界“四皇”级别,极尽富贵的“大妈”,就是因为中国大妈来的灵感。
但说实话,我不知道你们见过没见过,我反正没见过这样的大妈。
我只见过一生勤俭,到老仍不舍得给自己买件衣服的大妈;我只见过,因为每天早上赶早市,买便宜菜把冰箱塞满,被自己儿媳嫌弃的大妈;我还见过病体沉疴,为了不让子女因为请假耽误升职加薪,硬是不愿意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叫回来照顾的大妈。
我甚至见过,因为得了重病,觉得一旦治疗势必给自己和子女增添无穷的压力,而一瓶农药下肚结果自己的,大妈他老公,你大爷。
在九曲黄河东流到海的九省通衢中,我见过无数这样的普通人。
有老人自己打趣,说自己有计划生育也管不了的三个儿子:绳儿子、水儿子、药儿子。
这三个儿子,送终养老,其去也急,省钱省力。
然后你跟我说,中国大妈买遍世界。
然而你可知道数据显示,中国10亿人没做过飞机,5亿人没用过马桶。
你们买遍全世界的大妈一定是天龙人的大妈,我们普通人没见过这样的大妈,也不背这样的锅。
我们最大的奢侈就是在少可怜的空闲中逛一逛拼多多。
二、未来收入增速向下的趋势不减,
促销费无非就是透支消费
我在《2019,康波已死,人生发财还看小趋势》一文中,讲过工程师红利的故事。
“红利”这个词,本质上其实意思是“吃定你。”
比如人口红利,他的意思是劳动力成本低,农民工工资低;现在说人口红利消失了,其实就是农民工工资涨起来了。
互联网红利,说的是流量成本低,买流量很便宜。现在说的互联网红利消失了,其实就是流量贵了,买流量还不如买线下店便宜。
然后工程师红利来了,理所当然的,这就是工程师成本低,工程师工资低嘛。
这里的工程师其实指的是广大的大学以上毕业生。
这是未来市民社会的主力。他们的低工资红利是未来创新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借以形成竞争力的关键。
就像当年工农业剪刀差,吃定农民,哺育工业,中国建立起了雄伟完善的工业体系。
现在这帮人,你既要吃他的红利,利用他来建立起更加雄伟的高科技产业,又想靠他消费来抬升GDP。
真的是想法太多。
“世间安得两全法,少给钱又促消费。”
鉴于这样的工程师红利,我们做了下边的图。
(GDP增速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关系图)
图中红线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蓝线是GDP增速。
我们的人口红利期在改革开放到1990年之前表现最为明显,GDP增速向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向下。大量人口拼命付出在为经济的起飞做贡献,但这个时候收入的增速是快速下跌的。经济为了起飞需要大量积累,还顾不上给老百姓按劳分配收入。
经济增速达到较高的稳定阶段之后,经济成果的分配才开始惠及全体。人均收入增速快速上涨,我们此刻也可以谈一谈消费。
但是之后不久,我们前期经济增长动力枯竭,经济需要寻培育新的增长动力。这时候我们有了工程师红利。为了利用工程师红利,以工程师为主的当前社会人均收入增速势必持续下行一段时间,集中精力积累资源,将经济送入更高质量增长的轨道。
就像改革开放之初那会一样。
这是经济增长的规律,也是下一个阶段的事实。也意味着在新主导产业出现,经济全面企稳之前,我们的人均收入增速势必还要再下跌一段时间。
在这样的收入增速下跌中,你说要促消费。
那简直好比镜花水月,缘木求鱼。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而在这样的阶段促消费,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
2015年,汽车增速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大杀器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登场——2015年10月到2016年全年,1.6L以下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2017年减半恢复成减1/4;2018年全部恢复。
于是结果就是,2016年,汽车销量增速10%以上,汽车二级市场全面向上;2018年汽车销量增速一口气跌成负值,汽车二级市场从2017年后半年一直跌到今天。
有人说,这样的刺激政策,干嘛要取消,如果不取消不就不会出现2018年负增长了吗?
但事实上,这样的政策是一定会取消的。如果不取消,2016年的涨幅提振也不会有效果。因为老百姓手里没钱,不取消,他就会无限期等待。只有告知他未来会取消,他才会及时抓住政策窗口期,赶紧买买买。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既然提前在便宜的时候买了,那等你政策恢复,价格上涨之后,我就不买了呗。
所以长期来看,在居民收入不增长的情况下,刺激消费政策无效。
现在刺激汽车、家电消费的政策又来了。
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是不期待。
三、新主导产业的培育,投资还是主力
我敢跟你打个赌,你翻遍全世界任何一本讲中长期经济、讲供给侧经济的书籍,没有人会告诉你,促消费是解决经济问题的手段。
其实促消费提经济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把消费和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认为经济增长是有效需求不足的,就只有凯恩斯一家。说到底用促消费的方法来促经济还是凯恩斯短期经济那一套。
但凯恩斯宏观调控里,没有促消费这一条。因为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项中,受一个规范的市场经济国家控制的只有投资和政府消费这两项,民间消费政府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凯恩斯不开这个药方。
但是在我国,伟大的专家们看到投资不能扩了,政府消费被债务危机束缚住了,净出口又受外围环境影响,于是提出了促消费这个绝招。
但是对不起,消费不是你想促,想促就能促。
在国民经济循环中,消费靠的是收入,收入靠的是雇主,雇主雇人加薪靠的是资产回报率的提升,而资产回报率的提升,靠的是创新的、更高回报率的产业。
不看到这个循环,促消费无非就是减减税,发发补贴,过两年再恢复。前边我们也讲了,这样做没有任何效果,唯一的结果就是把未来的消费,提前搬运过来,让统计数据更好看。
其结果就像汽车购置税减半,16年固然实现了10%以上的增速,但到18年,取消了之后就得全面负增长。
而看到了这个循环,你就会发现,压根既不存在一个长期有效的促消费来促增长的办法。经济增长根本上要靠新主导产业的培育。
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当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后,劳动力成本上升,但技术创新并未得到显着发展,导致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相比,失去低廉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而在技术创新方面,无法与高收入国家比肩,导致经济长期停滞不前,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打破中等收入陷阱,靠的就是促进技术创新。
而技术创新一要利用工程师红利这一低成本优势,二还是要靠投资。毕竟追根溯源的想一想,创新从哪来?还是要真金白银的投出来嘛。
任正非说,2018年华为的利润是90多亿,但是科研投入150-200亿美金。
科技永远是靠投资投出来的。
你去某企业调研,企业说我技术创新了,给你看的除了专利数据,就是研发支出了。高专利,连年的搞研发,你相信,没错了,这家就是下一个华为。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给你讲了自己以高销售费用促消费了,你相信他能进入科技创新行列,实现中等收入陷阱跨越。
而这样无研发,大销售费用的企业,大概率的你会觉得他是权健。
四、新低点,我们该投什么
所以这样一分析,你就会发现,促消费本质上事件不靠谱的事情。
中国并不是促消费的阶段。
你的收入太低、购买了不足,贫富分化太大。极少一部分人买遍全世界,大部分人还在为了刨食苦苦挣扎。
促消费的政策并不是长期政策,他更多的只是在透支未来的消费,今天提振了消费,明天一定会掉下去。
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处于一个由非创新向创新引领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中,让居民储蓄,利用工程师红利加大创新投资,和鼓励居民借债买买买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你不可能既选头像面,又选国徽面,必须要有取舍。
而在这场取舍中,极其明确的是,投资创新是有利的,是能够帮助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也是历史规律和经济学规律共同指明的方向。
而促消费还不是现在的主要矛盾。
这样来看,投资的方向就极其明了。
不是大消费,而是大制造。
不是啤酒饮料矿泉水,而是5G新能半导体。
有故事说,80年代,国内富豪卖房出国,30年打拼回国不过能在国内把当年卖掉的房子买回来,还买的极其费力。
而留在国内与祖国共成长者,大都实现了财富的极大成长。
那是上一个阶段的故事,在下一个阶段,中国经济的必然方向和必争之路毫无疑问正是先进制造。
抓住他,也就赢得了和下一个阶段和祖国共成长的唯一机会。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留言,点👍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