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北洋之家(ID:bypm2016)
2018年,群星远行,
让人悲痛的是,2019年的第2天,
又一位巨星陨落……
这位老人叫顾方舟,
跟大多数默默无闻奉献的科学家一样,
他活着的时候不为我们知晓,
然而,有如他名字中的“方舟”二字,
他是让几亿中国人免于
“死神”威胁的“救星”!
是的,用“救星”形容他的功绩
一点儿都不夸张。
他对中国人的贡献实在太大,
甚至可以说,
从60年代直到今天出生的孩子,
都应该谢谢他!
1955年,一种怪病降临江苏南通,
全市1680人突然瘫痪,
大多为儿童,466人甚至死亡,
病死率高达27.75%。
怪病发展很快,
几年时间蔓延到中国中西部。
成为当时最严重的传染病,
这种怪病,就是脊髓灰质炎,
俗称小儿麻痹症!
顾方舟,
一辈子就只做了一件事,
用一颗好吃的“糖丸”,
驱走了威胁几亿
中国儿童生死的 “疫王”。
1月2日,“糖丸”爷爷走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他用这一颗甜甜糖丸庇护了
整整三代中国人。
顾方舟与“糖丸”故事,
要从一场变故说起……
01
01
不幸降临
1926年,顾方舟出生在
浙江宁波一个富裕之家。
父亲顾国光在海关工作,收入颇丰。
在顾方舟儿时的记忆中,
父亲很是英俊,
他总是穿着整洁干练的西装,
头发梳理得纹丝不乱,
胡子刮得干干净净。
顾方舟的父亲顾国光
然而,一场不幸突然降临,
1930年,顾国光在一艘非洲
来的货轮上做外勤时,
一只酷似蚊子的小虫子咬了他一口
起初,他只是觉得叮咬处有点痒,
谁知几个月后,持续高烧不退。
医生摇了摇头说:是黑热病
——曾在14世纪肆虐欧洲,
导致欧洲1/3的人口死亡的传染病。
33岁的父亲撒手人寰,
才只有5岁的顾方舟第一次
对传染病有了切肤之痛。
每每回忆起这段80多年前的往事,
即使已经90高龄的顾方舟
仍然会潸然泪下……
父亲去世后,
留下四个年幼的儿子
和一个还是孩童的弟弟。
母亲周瑶琴虽是小学教师,
但收入微薄,
一家人很快陷入贫困。
周瑶琴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女性,
她独自扛下丧夫之痛。
周瑶琴和四个儿子合影(左一为顾方舟)
为了养活5个孩子,
她誓不改嫁,
狠心将孩子送到母亲家中,
隐瞒自己32岁的年龄,
考入杭州助产护士学校。
三年后,学成归来的周瑶琴
带着一家人北上天津,
在英租界开了一家接产诊所。
1934年周瑶琴(前排右二)于杭州广济助产职业学校毕业照
她硬是靠着一个人
白天黑夜不停地助产接生,
供养几个孩子上学。
孤儿寡母想在天津租界立足谈何容易,
从记事起,顾方舟的世界
便充满了同学的嘲笑、
洋人的欺侮、警察的压榨……
有一天,几乎累到虚脱的母亲
抚摸着他的头说:
“儿子,你要好好读书。
长大了,你要当医生。
当了医生,我们就不用求别人了。”
那一刻,娘俩抱头痛哭,
父亲的病故,
母亲的嘱咐,
让顾方舟从小埋下学医的种子。
中学时代的顾方舟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
天津很快沦陷,一时间尸骸纵横,
满眼皆是残垣断壁。
已经开始懂事的顾方舟,
品尝到的是当亡国奴的滋味。
祖国被侵略者践踏,
他唯一能做的,
只有默默地好好学习。
1944年,顾方舟没有辜负母亲,
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
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
北京大学医学院
开学典礼上,顾方舟站得笔直,
他高举右拳,
庄严的宣誓:
无论至于何处,
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
我之唯一目的,为病人谋幸福……
02
02
留苏归来,
死神,也来了……
在北大,一心想当医生的顾方舟,
第一次从教授那里听说
当时的中国公共卫生事业有多落后:
厕所沿街沿河而建,
村落就垃圾遍地、臭气熏天……
卫生环境的恶劣直接导致疾病的流行,
每年“枉死之人”在600万左右,
鼠疫、天花等传染病
“无岁不盛行,无年不杀人”。
教授常常讲着讲着就哽咽说不出话来,
顾方舟十分震惊亦不敢相信的
却是真真切切、每时每刻发生在中国
城市、乡村的事实。
顾方舟跟同学在一起(二排右一)
顾方舟开始对自己的理想
——做一名医生产生了动摇。
当医生一年才能救多少病人啊?
如果人民不幸,
生活在污泞的环境中,
自己的医生做得再体面,
能安心吗?
他下定决心:
做一名公共卫生学家,
让更多的人活下去!
从那个时候起,这个本想
通过当医生改变命运的年轻人,
开始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
1947年,他参加了声势浩大的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游行。
1949年10月,顾方舟毫不犹豫地
加入中国共产党。
之后,顾方舟放弃留在北京,
选择远在东北的大连卫生研究所,
这里是新中国重要的疫苗生产基地,
顾方舟主要从事痢疾的研究工作。
朝鲜战争爆发后,
他更主动要求奔赴现场,
救治患痢疾的战士。
二排左一为顾方舟
可刚刚在前线战斗一个月,
顾方舟突然收到一封加急电报,
上面只有四个字:速回大连!
回去后他才知道,
是国家选派他去苏联学习。
1951年8月,
顾方舟和375位留学生一起
踏上了北京开往莫斯科的直达专列,
汽笛一声长鸣,
他的心一阵紧缩,
看着站在月台上刚刚新婚五天的
妻子李以菀渐远的身影,
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
他舍不得妻子,但更牢记着
周总理为他们送行时说的话:
你们每一个人出去学习,
国内要花养活30个农民的钱,
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
在苏联,顾方舟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
常在昏暗的早晨就进了实验室,
晚上干到十一二点。
为了看懂世界医学尖端文献,
他努力克服语言障碍,
仅仅靠着几本简陋的参考书,
就自学了俄语、英语、日语三种语言。
1951年,顾方舟留苏期间的工作照
1955年,在苏联整整学了4年,
取得副博士学位的顾方舟
终于学成回国。
也正是在1955年,
脊髓灰质炎在中国集中爆发。
对于这种病毒,没有办法可以预防,
患病了更没有办法救治。
刚被感染病毒的孩子,
一开始就是感冒咳嗽等小情况,
但是一夜间,腿就不能动了。
染病后,超过四分之一孩子死亡,
活下来的手脚和四肢变形,
终身残疾。
有一次,一个妇女背着孩子,
一看到穿着白大褂的顾方舟走出来,
就一把拉住他哭喊着:
大夫,你把我的孩子治好吧。
他以后还得走路,参加国家建设呢。
顾方舟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他看了看孩子,
眼睛扑闪扑闪的,很是机灵,
身子却瘫痪了。
想到几万个孩子不是死就是残疾,
自己却无能为力,
顾方舟比孩子的母亲还悲痛
还难过……
几十年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顾老潸然泪下……
那一刻,他已下定决心,
一定要攻克脊灰!
1957年,他日夜奋战,
到处寻找当时医务工作者
不愿接触的患者粪便,
用病原学和血清学的方法
证明了I型为主的脊灰流行,
这为后来攻克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1959年,疫情
已经从南方传染到了中西部地区,
中国当时最严重的公共防疫事件
就是脊髓灰质炎。
如果疫情不控制,
后果不堪设想!
顾方舟心急如焚。
1959年3月,卫生部派顾方舟等四人
到苏联考察脊灰疫苗。
但在当时,世界上对付脊灰病毒
只有2种疫苗:
一是美国Salk死疫苗,
需要注射三次(每次高达5美元),
这对财政拮据的中国来说,
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种是活疫苗,
当时,美国的Sabin教授用9000只猴子、
150只猩猩进行研究,
发现了脊灰病毒的致病机理,
所制得的疫苗毒力低且稳定,
获得了初步认可。
但这种活疫苗风险极大,
一旦发生毒力返祖,
人就有会因为服用疫苗而得这种病,
美国迟迟不批准活疫苗临床试验。
无计可施的Sabin教授,
把疫苗分送给世界各地的著名实验室,
希望外国同行们
能帮助他进行临床试验。
其中,就有苏联!
顾方舟隐约感到,
活疫苗较死疫苗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他必须立刻得到活疫苗的资料。
可是,当时中苏关系趋于紧张,
跟美国关系冷到冰点,
从哪儿能拿到活疫苗样本呢?
03
03
第一个小儿人体实验
竟是他刚满月的儿子
顾方舟开始在苏联寻找活疫苗的下落,
令他十分惊讶的是,
有活疫苗的苏联科学家不是别人,
正是自己留学苏联期间的导师
——丘马可夫教授。
让顾方舟感动的是,
恩师二话没说,
就将活疫苗赠送了一些给他。
可活疫苗需要冷藏保存,
他立即决定:马上回国。
1959年9月,
一辆火车从莫斯科出发开向中国。
车上,一个年轻人守着行李箱,
生怕稍有颠簸便弄碎了里面的玻璃容器。
行李箱里,承载了
中国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
回国后,他立即成立了研究小组,
争分夺秒研究
活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他给227只猴子做了4500张病理切片,
要是把这些切片摞在一起,
有四层楼那么高
动物实验已经证明了疫苗的安全,
但只有在人身上测试通过,
疫苗才能真正算作安全。
冒着有可能瘫痪的危险,
顾方舟和同事们
亲自喝下了疫苗溶液,以身试药。
可是,疫苗是要给孩子服用的,
必须进行小儿人体试验,
找谁的孩子进行试验呢?
顾方舟思来想去:
若不敢给自己孩子吃,
凭什么给别人的孩子吃?
想到这,他毅然作出了一个决定:
瞒着妻子,让自己刚满月的儿子
冒着瘫痪的风险,
参加临床试验!
在顾方舟的感召下,
研究所的科学家们
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
这些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们,
用一种看似残酷的执着表达着
对国家、对人民、对科学的爱。
10天观察期过后,
顾方舟和同事们喜极而泣:
疫苗是安全的!
努力没白费,
疫苗确实是安全的!
不敢想象,中国脊灰疫苗I期人体试验
竟然就是在顾方舟和同事们
以及自己的孩子身上进行的。
随即更大规模的II期试验开展,
2000人,全部成功。
最后III期要扩大到450万人,
如何进行疫苗的大规模生产,
成为摆在顾方舟面前更大的难题!
04
04
向"糖丸爷爷"致敬!
1960年,顾方舟和同事们来到昆明,
他们必须尽快在这荒郊野岭中
建成生物研究所和疫苗生产线。
研制生产出450万人份的活疫苗,
完成疫苗最后的推广实验。
研究所建设之初的山洞。
然而,困难超出顾方舟的想象,
研究所建设之初,
就是从这个山洞开始挖建的……
顾方舟干起了苦力,
一袋水泥200斤,他扛起就走,
有时为了给蔬菜施肥,
他跳到化粪池中,
山上没有冰箱,存不了疫苗,
他每天把疫苗背到山下的肉制品厂冷藏,
有时一天往返十多次。
培养细胞需要恒温室,
顾方舟和几名电工自己建……
前排右一为顾方舟
每天干重体力活,
生活条件更是无比艰辛。
大家衣着破烂,连条完整的裤子都没有,
赶上三年困难时期,
科学家们都是饿着肚子干活!
难以想象的是,
仅仅9个月后,大楼拔地而起
面积达13700平方米的
研究所(疫苗生产基地)终于建成了。
而活疫苗生产的关键技术,
在顾方舟和科研人员的反复实验研究中
也一一被攻克。
时间不等人,
他们迅速地投入到了
中国首批减活疫苗的批量生产!
脊髓灰质炎疫苗!
1960年,周总理来到了昆明。
顾方舟激动地说:
“周总理,我们的疫苗如果生产出来,
给全国7岁以下的孩子服用,
就可以消灭掉脊髓灰质炎!”
周总理听了,认真地问:“是吗?”
顾方舟拍着胸脯道:
“我们有信心!”
与脊髓灰质炎真正的较量开始了!
1960年到1961年,
北京上海等11座城市,
450万名孩子开始服用活疫苗,
统统都见到了效果。
疫苗93%的防疫率,
更是让他和同事们欣喜不已。
至此,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
正式宣告成功!
很快,1500万人份的疫苗生产任务完成,
一箱箱疫苗通过飞机,
火车、汽车运送到全国各地。
面对全国日益好转的疫情,
顾方舟没有大意。
疫苗需要冷藏保存
农村和偏远地区怎么办?
另外,疫苗是液体的
味道苦,小孩很抵触
怎样才能制造出既方便运输
又让小孩爱吃的疫苗呢?
一天,顾方舟看到三岁的儿子
拿起桌上的糖果,
他突然意识到:
为什么不能把疫苗做成糖丸呢!
这样,固体方便运输,小孩还爱吃!
就这样,上亿中国儿童都吃过的
“糖丸”正式诞生!
千万别小看了这颗糖丸,
自1964年“脊灰”糖丸疫苗全国推广以来,
“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
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
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
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
1978年,这颗糖丸正式列入计划免疫,
每个孩子都会吃到。
40岁以下的中国人
几乎都吃过这颗糖丸。
顾方舟更是制定了
脊灰活疫苗制造和检定规程,
指导了50多亿人份疫苗的生产与检定。
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
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
他从未停止与脊髓灰质炎斗争的脚步,
80多岁时,他还在指导学生们
做出更好脊灰疫苗,
在他的努力下,
一批批现代的,
更安全高效的脊灰疫苗面世,
比如无需冷冻的糖丸:
↓↓↓
更安全更高效的滴剂
↓↓↓
1994年,中国最后一例
脊灰病毒被消灭,
1999年,已经73岁高龄的他
亲手给孩子们喂糖丸。
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
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卫生部举行,
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
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世卫组织宣布中国
彻底消灭了脊灰野生病毒的传播,
成为无脊灰国家!
从疫情爆发时的无能为力,
到彻底消灭这种传染疾病,
顾方舟为此奉献了一生的心血,
他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
更值得我们说一声:谢谢!
可令人悲痛的是,
顾方舟老人在1月2日凌晨,
离开了我们,
离开了这个他无比热爱的世界,
顾方舟不止一次地说过:
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
可就是这一颗小糖丸,
挽救的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
更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顾方舟老人走了,
如果能见到总理,
他终于能拍胸脯说:
总理,咱们中国人
已经消灭了脊髓灰质炎,
您可以放心了!
顾老走了,人间少了一颗“巨星”,
天上多了一颗闪闪发亮的星辰。
谢谢您,糖丸爷爷!
一路走好!
来源:北洋之家(ID:bypm2016),中国最有人文情怀的文化微刊!有温度,更有态度!欢迎订阅~
英国好物
英国好物
我要赚零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