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旧金山华人资讯网 ID:chineseinsfbay
前几天,桂姨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她坐在几个blocks以外的小公园里,越想越委屈:自己大老远飞到美国,人生地不熟的,孩子不能常陪自己不说,昨晚为了管教孙子的一点小事还让自己看脸色……
不在身边互相惦念 接到身边适得其反?
平日里几乎每一天,桂姨和老伴儿都早早的起床,给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准备早餐。小的们都上了幼儿园,每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等下班时再接回来,除了周末都是早出晚归。
送走了孩子们,原本热闹的房子突然空荡荡的,像极了桂姨的心。桂姨就开始擦地,擦桌子,擦窗户……下午,她和老伴儿午休起来,又开始准备晚上的饭菜。
得空就划拉划拉手机,看看国内的大姐和小妹有没有什么留言或更新的照片……看着表,算着洛杉矶和国内的时差,稍晚点国内的女儿和小外甥就醒了,还想抓紧时间跟他们视个频。
一天的大多数时间,老俩口就那么等啊等啊,表都快看破了。
就为了孩子们回来坐一桌儿吃饭说说话这两三个小时,有时候儿子还得在公司加班,或者隔三差五辅导一下孩子的作业。有时候,可能等一天就只打个照面,聊不上几句话。
有时候,他们在家呆久了想出门转转。但语言不通,特别怕白人邻居跟自己打照面,虽然人家只是笑眯眯的说hello,自己也会摆摆手说“嗨”,但还是觉得满心尴尬……
到了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度,自己突然成了“聋子和哑巴”!
他们是传统的中国老一代,特别好面子,内敛不善表达。路上遇见跟谁都笑丶露出一口灿烂大白牙的路人甲乙丙丁……习惯了陌生人冷漠脸的他们,反而觉得怪怪的。
不是没有想过找个公园看看有没有老人家一起跳跳舞,唱唱戏,练练太极拳。但因为离老华人区有点远,热闹的晨练公园周末才能去一次,家附近也没有发现合适的老人活动中心。
老伴儿特别喜欢下象棋,偶尔打打麻将,但现在他看着ipad直摇头,“在这么大个美国,连个切磋技术的老伙计也找不到喽!”
见不到孩子们的时候,日日想念;可如今,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来美国后的感觉并不为过,怎么来了这里,就像坐牢一样?!……
想着想着,桂姨不仅更怀念在国内的最美夕阳红,没事亲戚家串串门,跳跳广场舞……
衣食住行皆烦恼 ?
美国的好处依然在,天蓝,空气又清冽,食品与医药也安全,街心公园是社区标配,学校老师特别有爱,孩子们的生活开心的不得了。
但到了老一辈儿这里,却变了滋味。
在美国,不开车寸步难行。
桂姨和老伴儿在国内都开车,但在洛杉矶却只能露怯,美国司机的车速之彪悍实在叫他们不敢上路,另外交通规则不熟,英文地图路标什么的都看不懂,心更慌了……老伴儿经常逗闷子,你说,美国咋没电动摩托或者三蹦子呢?
(点击图片体验吧)
吃的也不顺口,虽然每天也是自己做,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周围也有华人超市,菜也不少,但一周才去一次,蒜苔丶韭黄什么的很少见,山野菜、鲜鲅鱼、荞面条就更别说了……虽然儿子特地带她去美国本土的Sprouts超市里称了各种粗粮,可那棒子面是啥……熬出来一点香味都没。
另外,孙子孙女特喜欢吃披萨和热狗,有时自己精心准备了炒菜也不太给面子,心里怪不是滋味……
想想,自己家楼下多方便啊,各种小店卖:粗粮馒头杂面条,各种糟卤熟食肉菜……不想做饭,随便买点现成的都行。
儿子平时工作忙,周末多安排全家一起去买菜购物,或者带孩子出去公园或乐高丶迪斯尼之类的大游乐园玩。孩子们都希望老人家们一起陪着玩玩,桂姨心里盘算着,不去吧,失去了陪孩子们的机会;去了花不少钱,自己就在旁边看着丶等待,一天下来,也是真心累。
论道穿,特别要好有腔调的桂姨也很多看不惯,“这些老美太不讲究了,路上男男女女一水儿大裤衩运动裤和T恤,连带领儿的衣服都不爱穿。” 她逛街的爱好在这里也得不到发挥,她说自己逛了好多商场里也挑不到几件看上眼的褂子和裙子……
Anyway,方方面面都让她感觉:基本的生活乐趣都没了……
享福还是受罪?
老妈“笼中鸟“一般的感受,让大儿子Derek也不禁开始怀疑,接他们来美国一起生活是对还是错……
“父母在,不远游”。但现实将人推往远方的时候,你却只能举手投降。有时候他也觉得对父母非常内疚,毕竟老人家已经为了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接到身边却依然没让他们享到福,甚至还剥夺了他们原来的生活乐子……
从觥筹交错的“中式喧闹”到好山好水好寂寞的“美式孤独”,连年纪尚轻的新移民们都得花不少时间来适应,更别说上了年纪的父母了。
一个人上了年纪以后,脱离以前的社交环境更容易失落,语言不通,文化不同,更是挑战。不少飘洋过海来到美国的老人家,与孩子们团聚后,生活得并不舒心。
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中有一部叙事绵长的《推手》,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留美多年儿子把父亲宋先生从台湾接到美国养老,但身为太极大师的他却难以融入到美国生活中,最终离家出走。
“不少老伙计都羡慕我们来美国跟儿子享福了,却不知道我们是多么尴尬……”在异国他乡,与父母合住这件事比原来的社会更难。与外界语言不通导致父母的受挫感,以及对子女的依赖感丶在两种文化冲突中对下一代教育的分歧等等加大, 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之间的家庭矛盾常被加倍放大。
美国帕洛阿图大学副教授朱贲靓近年的一份调查指出,每100名华裔老人就有15人常有自杀念头。特殊的文化背景以及身处异国的文化语言挑战,使得华裔老人面对压力时往往埋在心中,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极易心里苦闷与忧郁,产生自杀念头及实际自杀率较其他族裔更高。
不了解还不知道,原来问题竟然如此严重!
从容“推手” 与崭新生活过招!
正如《推手》中最后的画面,朱先生问陈太太:“你现在想去哪儿?……”
到底,什么是答案?
之所以给这部电影取名《推手》,大约是李安所悟到的“推手博弈之道”吧。
电影里,太极其实是一个符号,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的顺势哲学同样可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博弈。
从”襁褓“到”油枯灯灭“,人历其一生都是在不间断的社会化。虽然老人们保有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根深蒂固,但为了融入新的生活中,也不得不顺应水流,消化吸收,兼容平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其实,很多老人也慢慢学着看透。孩子们在外打拼多年,不可能回去发展的话,为了“含饴弄孙丶三世同堂”,家人聚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总要有人退一步……
既来之则安之,最需要做的就是去“享受”这种转变!而子女除了要恳切的关心父母,聆听他们的心思烦恼,也要多多引导并帮助他们打开心怀。
南怀瑾先生曾在他的书中写到:“一个人老了以后,一定要养成一种兴趣。”
没错,有了兴趣,就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小编建议老人家们多多敞开心,有空了出去社区走走,认识一些邻居和朋友。
记得要参加老乡会,老人社区,以及教会活动,都可以成为交到朋友融入新环境的契机。
设想一下,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老人在一起打打牌丶下象棋丶唱老歌,看看老电影,有了玩伴儿和团体,平时儿孙们也放心,老人们也不会再那么思乡想家……
这不由得令人联想起,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父母们在校内垦荒种菜之事——其实种菜更像是一个娱乐项目,老人们将那个花园称为“三棵树”,他们每天常常聚集在一起,锻炼身体,聊天消遣。
其实,国外的生活虽然比较单调,但也真没想象中那么糟,父母们只是需要一个过程慢慢调节,学着去enjoy哦!
新西兰移民干货精选
移民家园网免费评估
点击阅读原文,享受您专属的移民自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