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们询问父母那一辈人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崇拜的“国民女神”都有谁
估计有很大的机率会听到这样一个名字
——“中国女排,郎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郎平,这个至今仍让国人耳熟能详的人物
从上个世纪女排崛起时的明星运动员
到如今享誉海内外、创造无数奇迹的金牌教练
她身上蕴藏的种种历史记忆与精神符号
从来不会随着岁月的消磨而老去
也自始至终都受到无数铁粉的追随与痴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不久前,她在美国的豪宅在网上曝光
可以看出内部装修大气而奢华,价值不菲
可在网友的反馈与评论里
并没有“中国人跑到美国过好日子”的眼红与嘲讽
而是一片欣慰的赞许之声
“郎教练辛苦了!你值得住这么好的房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0年来,郎平在许多人心里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可当她走下神坛,回归现实
也只是一位努力找寻自我、为生活而拼搏的凡人
特别的是,她也曾是漂泊在外的留美学子之一
而那段充斥着起落浮沉的海外岁月
也让这个“铁榔头”得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30年前,时代的巨手将她推向传奇
1960年一个寒冷的冬日,郎平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唯一有些不同的是,郎平的父亲是个体育迷,时常会带女儿到体育馆看比赛,可能也正因为如此,郎平小小年纪就迷上了排球。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73年,年仅13岁的郎平如愿地进入了北京工人体育馆少年体校排球班,开启了她身为排球运动员的荣耀生涯。随后,她又先后进入北京市业余体校及北京市排球队,并于1978年正式入选国家队,成为中国女排的得力战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其实在当时的女排队,郎平想不“引人注目”都难——她有着1米84的身高,摸高达3.17米的惊人弹跳力,健壮的体魄之下亦有着灵巧的敏捷性。无论教练还是队友,都对她寄予厚望。
只是人们不会想到的是,一个属于郎平与中国女排的时代,正随着历史车轮的转动而到来。
时间来到1981年11月16日。那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早早结束了工作,回家守在收音机或黑白电视前,关注着来自排球赛场上的动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那是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中国女排和东道主日本队,正在进行惨烈的冠军争夺战。
经过两小时零五分钟的鏖战,郎平以一记漂亮的重扣解决了战斗,最终,中国队3:2险胜日本队,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了世界冠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那个经济不够发达、物质不够充裕的年代,高高瘦瘦的女排姑娘却抱回了这么重的奖杯。人们沸腾了,欢呼着,将姑娘们的名字刻进心底。这其中,就有以扣球而威震四方的郎平。
然而,属于中国女排的传奇时代才刚刚开始。
1982年,第9届女排世锦赛,女排姑娘们完胜了东道主秘鲁队,再次为国家捧回奖杯。
第9届女排世锦赛领奖台,左二即为郎平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以3:0的好成绩战胜了东道主美国队,再度问鼎冠军宝座。
在中美对峙的赛场上,“铁榔头”郎平大力扣球的身影,也牵动起每一位国人最骄傲的情绪。
郎平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大力扣球
随着中国女排越战越勇,郎平的职业生涯也进入了黄金期。1985年,女排世界杯再次来到日本,在这次的决赛中,郎平带领着女排姑娘们大胜古巴队。而在胜负分晓后,郎平高高跃起的画面,也永远定格成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86年,在前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10届女排世锦赛上,中国队所向披靡,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至此,中国女排造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五连冠”神话,在体坛青史留名。
图片来自澎湃新闻,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这样的环境下,以郎平为代表的中国女排队员回国后会受到多少追捧与礼遇,可想而知。
早在1981年中国女排首度卫冕冠军时,《人民日报》就以头版头条的篇幅加以报道,盛赞女排姑娘的崇高与美丽,“用中国女排的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此后,在女排的每一个夺冠之夜,天安门前都会聚集起人潮,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甚至在国庆游行时,以郎平为代表的女排姑娘会站在单独安排的花车里,接受山呼海啸式的致敬。之后,再无运动员享受过如此殊荣。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身为女排灵魂人物的郎平,更是走到哪里都有粉丝追随。她扣球的英姿被印在邮票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与礼物堆满了信箱,就连出门看个电影都会被认出来,被堵得水泄不通…
郎平扣球的英姿被印在邮票上
对于自己拥有如此之高的“人气”,郎平其实是理解的。她曾在自传《激情岁月》中这样写道:“中国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
诚然,当时的中国正逢改革开放之初,是一个在精神上需要营养的年代,也是迫切寻求精神支柱的年代。女排的崛起,恰恰填补了空缺。
但那种被国家重担与人民目光推动前行的感觉,也会让郎平“喘不过气”。她曾在自传中吐露心声:“打球不再是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时代的巨手将郎平推向一个神话,那么在这之后的许多年,她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走出传说,找回自我。
1986年,随着郎平正式退役,中国女排在国际巅峰赛场上的光辉岁月就此告一段落。而郎平,也来到了那个至关重要的人生转折点……
放弃官职赴美留学,她选择重新来过
暂别赛场之后,郎平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英语。而关于未来的人生道路,她的面前其实已经有了现成的选择——许多被视作“香饽饽”的官职主动找上了她,就等着她点头。
可她却在一番思索后,做出了“另类”的决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郎平深知,如今自己所能享有的一切,都是“女排冠军”的荣耀带来的。可若没有它的背书,自己又将如何?“我得重新学习本领,重新开始生活,必须把自己看成‘一无所有’……”
在这样念头的驱使下,郎平与前夫白帆双双赴美留学,到新墨西哥大学攻读体育管理硕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郎平的母校并非美国数一数二的名校,但却首次给了从小在赛场上摸爬滚打的她一个机会,一个真正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的机会。而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她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想当年,郎平是通过“公派自费”途径出国留学。这意味着她一方面要负担起学费生活费,另一方面又无法在美国打工以获得经济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那段从冠军跌落为穷学生的晦涩日子里,郎平只能寄住在当地华人朋友家,同时在就读的大学担任排球队助教,赚取一些微薄津贴。有时还会为了生计,给名不见经传的排球俱乐部打打比赛,即便需要带伤上场,也别无选择。
落差,肯定是有的。当亲身创造排球史“五连冠”奇迹的她,沦落为业余排球队的助教,哄着水平一般的美国学生,或是不得不“为钱打球”,那种迫于生存的无奈,难免让人消极。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可郎平却在这吃苦的日子里,依然保持着一股乐观的韧劲。她在自传中“自嘲”说,自己来美国,就是来找“颠倒”的,不然来美国干嘛呢?
看到昔日队友一个个成为身居要职的国内“大官”,她也坦然。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既然做出了选择,唯有无怨无悔地前行。
可以说,正是初到美国的那段身无分文、一文不名的经历,成就了后来更加坚韧镇静的郎平。她也毫不掩饰对此的感激:“如果没有这些起落浮沉,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95年,在美国漂泊多年的郎平终于获得了工作签证,收入与名气都开始稳步上升,唯一的宝贝女儿白浪也于两年前呱呱落地。事业、家庭,似乎一切都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可就在这时,陷入低谷期的中国女排却向郎平发来了“救急令”,字里行间全是迫切。在几番考量之后,郎平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美国的安稳生活,选择回国任教,救急于水火。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郎平不愧是郎平,多年经验加上在美国接受的系统学科训练,让这个“铁榔头”得以成长为当之无愧的“总教练”。在她的带领下,中国女排逐渐走出低谷,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大放异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郎平的足迹,也没有仅仅停留在中国。暂时卸任中国队教练后,她辗转于意大利、美国、土耳其执教,最终从中国的“铁榔头”蜕变为了世界的“总教头”,真正成为享誉全球的泰斗。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任美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带领美国队斩获一枚银牌,创造了美国女排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曾经那个在美国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穷学生,如今却用自己的专业与实力,赢得了整个美国的敬重与喝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2013年4月25日,在阔别中国女排14年之后,郎平终于以中国队教练的身份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此时的她,历经沧桑岁月洗礼,愈发沉着冷静,正为女排的重新崛起而蓄力。
事实证明,郎平第三度回归的选择没有做错。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时隔12年后再度卫冕奥运冠军,续写了80年代的传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流泪的郎教练与年轻的女排姑娘抱在一起,我们知道,中国女排的故事远没有结束。也正因为有了出走半生、归来不忘初心的郎平,中国女排的崭新时代,也许才刚刚起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回首往昔岁月,郎平的路走对了吗?
郎平是独特的,她的人生曾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回忆,她本人,也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印记。
而她又是所有独特的女排姑娘们中,最为真挚而勇敢的那个。因为她在人生岔路口选择激流勇退,试图用异国他乡的求学、工作与生活经历,重新找回那个丢失已久的自我。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当我们时隔多年,回首郎平曾饱受争议的赴美留学与工作经历,又能从中悟出些什么呢?
首先,如果仅仅从学习与求知的角度来看,郎平的留学之路走得不仅正确,还卓有成效。
她活学活用专业知识,将中国女排日益打造为一支由主教练、助理教练、陪打教练、康复师、体能师、营养师、信息研究、数据统计等专业人才组成的复合型团队;同时引入“大国家队”的概念,用老队员带新队员的方式充分释放队员的能量,建立各个梯度的预备人才。
更重要的是,她注重对团队的人性化管理与训练,参考美国标准,为队员制定“私人订制”版的训练计划,代替国内传统的“魔鬼训练”。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然,在知识层面之外,出国留学带给她的更是一种更高的眼界与境界。可以说,正是出国这条路让她成为了现在的郎平,世界的郎平。
郎平在自传中提到,以前在中国打球,做什么都要考虑“成败”,以至于听到这些就发晕,可美国人的想法却不同,只要尽全力、做最好的尝试即可,“或成或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在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下,郎平学着走出缠绕多年的精神困局——“为国打球”。她终于想通,世界冠军只有一个,但生活不只是排球,作为终生热爱的事业,排球带来的应该是乐趣而非负担,否则就丧失了这项运动的本真。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也正是当年的留学选择,给了郎平职业的升华和自由,也给了她站在世界排球舞台的底气。她既可以是中国女排的教练,也可以是美国、意大利、土耳其队的教练,不再囿于国界。
真正的体育精神,本身就是超越输赢、超越国籍。而一个有国际视野的排球巨匠,应该要看到表面隔阂背后的东西,用更包容的态度,让排球文化在世界性的交流碰撞中达到新高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从个人生活与下一代成长的角度来看,郎平当年赴美的决定也益处颇多,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为在美出生的女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郎平与前夫白帆所生的女儿白浪
白浪是美国自然出生公民,从小就继承了妈妈的高挑身材与排球天赋,在美国青少年排球锦标赛中屡屡获奖,更曾入选美国排球少年队。
但无论是排球还是国籍,郎平都没有强求女儿一定要做或不做些什么,而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等她长大,如果愿意放弃美国国籍,或是把排球当成终生事业,郎平都表示支持。
1996年,郎平与女儿
最终,酷爱运动的女儿还是决定回归学业。
2010年,白浪以优异的成绩被斯坦福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全奖录取,最后选择就读斯坦福大学,攻读商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在毕业后顺利入职美国金融机构,成为一名投行精英。
当年,当郎平做出远赴美国的决定时,也许并不会想到,自己的选择还会影响到下一代的人生路径。但她是睿智的,并没有过多干预,而是放手让孩子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最终,也收获了一个格外优秀的女儿。
郎平出席女儿毕业典礼
当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
来评判郎平这三十年来走过的道路
得出的结论也许并不准确
值不值得,又给她自己留下多少美好或遗憾
其实只有郎平本人能够下一个定论
不过我们相信
身为老一辈“国民女神”的郎平
必然会用无怨无悔的追寻
为自己的过往与将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果有一天,我们询问父母那一辈人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崇拜的“国民女神”都有谁
估计有很大的机率会听到这样一个名字
——“中国女排,郎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郎平,这个至今仍让国人耳熟能详的人物
从上个世纪女排崛起时的明星运动员
到如今享誉海内外、创造无数奇迹的金牌教练
她身上蕴藏的种种历史记忆与精神符号
从来不会随着岁月的消磨而老去
也自始至终都受到无数铁粉的追随与痴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不久前,她在美国的豪宅在网上曝光
可以看出内部装修大气而奢华,价值不菲
可在网友的反馈与评论里
并没有“中国人跑到美国过好日子”的眼红与嘲讽
而是一片欣慰的赞许之声
“郎教练辛苦了!你值得住这么好的房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0年来,郎平在许多人心里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可当她走下神坛,回归现实
也只是一位努力找寻自我、为生活而拼搏的凡人
特别的是,她也曾是漂泊在外的留美学子之一
而那段充斥着起落浮沉的海外岁月
也让这个“铁榔头”得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30年前,时代的巨手将她推向传奇
1960年一个寒冷的冬日,郎平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唯一有些不同的是,郎平的父亲是个体育迷,时常会带女儿到体育馆看比赛,可能也正因为如此,郎平小小年纪就迷上了排球。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73年,年仅13岁的郎平如愿地进入了北京工人体育馆少年体校排球班,开启了她身为排球运动员的荣耀生涯。随后,她又先后进入北京市业余体校及北京市排球队,并于1978年正式入选国家队,成为中国女排的得力战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其实在当时的女排队,郎平想不“引人注目”都难——她有着1米84的身高,摸高达3.17米的惊人弹跳力,健壮的体魄之下亦有着灵巧的敏捷性。无论教练还是队友,都对她寄予厚望。
只是人们不会想到的是,一个属于郎平与中国女排的时代,正随着历史车轮的转动而到来。
时间来到1981年11月16日。那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早早结束了工作,回家守在收音机或黑白电视前,关注着来自排球赛场上的动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那是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中国女排和东道主日本队,正在进行惨烈的冠军争夺战。
经过两小时零五分钟的鏖战,郎平以一记漂亮的重扣解决了战斗,最终,中国队3:2险胜日本队,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了世界冠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那个经济不够发达、物质不够充裕的年代,高高瘦瘦的女排姑娘却抱回了这么重的奖杯。人们沸腾了,欢呼着,将姑娘们的名字刻进心底。这其中,就有以扣球而威震四方的郎平。
然而,属于中国女排的传奇时代才刚刚开始。
1982年,第9届女排世锦赛,女排姑娘们完胜了东道主秘鲁队,再次为国家捧回奖杯。
第9届女排世锦赛领奖台,左二即为郎平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以3:0的好成绩战胜了东道主美国队,再度问鼎冠军宝座。
在中美对峙的赛场上,“铁榔头”郎平大力扣球的身影,也牵动起每一位国人最骄傲的情绪。
郎平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大力扣球
随着中国女排越战越勇,郎平的职业生涯也进入了黄金期。1985年,女排世界杯再次来到日本,在这次的决赛中,郎平带领着女排姑娘们大胜古巴队。而在胜负分晓后,郎平高高跃起的画面,也永远定格成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86年,在前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10届女排世锦赛上,中国队所向披靡,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至此,中国女排造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五连冠”神话,在体坛青史留名。
图片来自澎湃新闻,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这样的环境下,以郎平为代表的中国女排队员回国后会受到多少追捧与礼遇,可想而知。
早在1981年中国女排首度卫冕冠军时,《人民日报》就以头版头条的篇幅加以报道,盛赞女排姑娘的崇高与美丽,“用中国女排的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此后,在女排的每一个夺冠之夜,天安门前都会聚集起人潮,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甚至在国庆游行时,以郎平为代表的女排姑娘会站在单独安排的花车里,接受山呼海啸式的致敬。之后,再无运动员享受过如此殊荣。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身为女排灵魂人物的郎平,更是走到哪里都有粉丝追随。她扣球的英姿被印在邮票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与礼物堆满了信箱,就连出门看个电影都会被认出来,被堵得水泄不通…
郎平扣球的英姿被印在邮票上
对于自己拥有如此之高的“人气”,郎平其实是理解的。她曾在自传《激情岁月》中这样写道:“中国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
诚然,当时的中国正逢改革开放之初,是一个在精神上需要营养的年代,也是迫切寻求精神支柱的年代。女排的崛起,恰恰填补了空缺。
但那种被国家重担与人民目光推动前行的感觉,也会让郎平“喘不过气”。她曾在自传中吐露心声:“打球不再是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时代的巨手将郎平推向一个神话,那么在这之后的许多年,她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走出传说,找回自我。
1986年,随着郎平正式退役,中国女排在国际巅峰赛场上的光辉岁月就此告一段落。而郎平,也来到了那个至关重要的人生转折点……
放弃官职赴美留学,她选择重新来过
暂别赛场之后,郎平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英语。而关于未来的人生道路,她的面前其实已经有了现成的选择——许多被视作“香饽饽”的官职主动找上了她,就等着她点头。
可她却在一番思索后,做出了“另类”的决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郎平深知,如今自己所能享有的一切,都是“女排冠军”的荣耀带来的。可若没有它的背书,自己又将如何?“我得重新学习本领,重新开始生活,必须把自己看成‘一无所有’……”
在这样念头的驱使下,郎平与前夫白帆双双赴美留学,到新墨西哥大学攻读体育管理硕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郎平的母校并非美国数一数二的名校,但却首次给了从小在赛场上摸爬滚打的她一个机会,一个真正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的机会。而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她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想当年,郎平是通过“公派自费”途径出国留学。这意味着她一方面要负担起学费生活费,另一方面又无法在美国打工以获得经济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那段从冠军跌落为穷学生的晦涩日子里,郎平只能寄住在当地华人朋友家,同时在就读的大学担任排球队助教,赚取一些微薄津贴。有时还会为了生计,给名不见经传的排球俱乐部打打比赛,即便需要带伤上场,也别无选择。
落差,肯定是有的。当亲身创造排球史“五连冠”奇迹的她,沦落为业余排球队的助教,哄着水平一般的美国学生,或是不得不“为钱打球”,那种迫于生存的无奈,难免让人消极。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可郎平却在这吃苦的日子里,依然保持着一股乐观的韧劲。她在自传中“自嘲”说,自己来美国,就是来找“颠倒”的,不然来美国干嘛呢?
看到昔日队友一个个成为身居要职的国内“大官”,她也坦然。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既然做出了选择,唯有无怨无悔地前行。
可以说,正是初到美国的那段身无分文、一文不名的经历,成就了后来更加坚韧镇静的郎平。她也毫不掩饰对此的感激:“如果没有这些起落浮沉,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95年,在美国漂泊多年的郎平终于获得了工作签证,收入与名气都开始稳步上升,唯一的宝贝女儿白浪也于两年前呱呱落地。事业、家庭,似乎一切都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可就在这时,陷入低谷期的中国女排却向郎平发来了“救急令”,字里行间全是迫切。在几番考量之后,郎平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美国的安稳生活,选择回国任教,救急于水火。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郎平不愧是郎平,多年经验加上在美国接受的系统学科训练,让这个“铁榔头”得以成长为当之无愧的“总教练”。在她的带领下,中国女排逐渐走出低谷,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大放异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郎平的足迹,也没有仅仅停留在中国。暂时卸任中国队教练后,她辗转于意大利、美国、土耳其执教,最终从中国的“铁榔头”蜕变为了世界的“总教头”,真正成为享誉全球的泰斗。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任美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带领美国队斩获一枚银牌,创造了美国女排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曾经那个在美国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穷学生,如今却用自己的专业与实力,赢得了整个美国的敬重与喝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2013年4月25日,在阔别中国女排14年之后,郎平终于以中国队教练的身份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此时的她,历经沧桑岁月洗礼,愈发沉着冷静,正为女排的重新崛起而蓄力。
事实证明,郎平第三度回归的选择没有做错。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时隔12年后再度卫冕奥运冠军,续写了80年代的传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流泪的郎教练与年轻的女排姑娘抱在一起,我们知道,中国女排的故事远没有结束。也正因为有了出走半生、归来不忘初心的郎平,中国女排的崭新时代,也许才刚刚起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回首往昔岁月,郎平的路走对了吗?
郎平是独特的,她的人生曾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回忆,她本人,也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印记。
而她又是所有独特的女排姑娘们中,最为真挚而勇敢的那个。因为她在人生岔路口选择激流勇退,试图用异国他乡的求学、工作与生活经历,重新找回那个丢失已久的自我。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当我们时隔多年,回首郎平曾饱受争议的赴美留学与工作经历,又能从中悟出些什么呢?
首先,如果仅仅从学习与求知的角度来看,郎平的留学之路走得不仅正确,还卓有成效。
她活学活用专业知识,将中国女排日益打造为一支由主教练、助理教练、陪打教练、康复师、体能师、营养师、信息研究、数据统计等专业人才组成的复合型团队;同时引入“大国家队”的概念,用老队员带新队员的方式充分释放队员的能量,建立各个梯度的预备人才。
更重要的是,她注重对团队的人性化管理与训练,参考美国标准,为队员制定“私人订制”版的训练计划,代替国内传统的“魔鬼训练”。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然,在知识层面之外,出国留学带给她的更是一种更高的眼界与境界。可以说,正是出国这条路让她成为了现在的郎平,世界的郎平。
郎平在自传中提到,以前在中国打球,做什么都要考虑“成败”,以至于听到这些就发晕,可美国人的想法却不同,只要尽全力、做最好的尝试即可,“或成或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在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下,郎平学着走出缠绕多年的精神困局——“为国打球”。她终于想通,世界冠军只有一个,但生活不只是排球,作为终生热爱的事业,排球带来的应该是乐趣而非负担,否则就丧失了这项运动的本真。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也正是当年的留学选择,给了郎平职业的升华和自由,也给了她站在世界排球舞台的底气。她既可以是中国女排的教练,也可以是美国、意大利、土耳其队的教练,不再囿于国界。
真正的体育精神,本身就是超越输赢、超越国籍。而一个有国际视野的排球巨匠,应该要看到表面隔阂背后的东西,用更包容的态度,让排球文化在世界性的交流碰撞中达到新高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从个人生活与下一代成长的角度来看,郎平当年赴美的决定也益处颇多,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为在美出生的女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郎平与前夫白帆所生的女儿白浪
白浪是美国自然出生公民,从小就继承了妈妈的高挑身材与排球天赋,在美国青少年排球锦标赛中屡屡获奖,更曾入选美国排球少年队。
但无论是排球还是国籍,郎平都没有强求女儿一定要做或不做些什么,而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等她长大,如果愿意放弃美国国籍,或是把排球当成终生事业,郎平都表示支持。
1996年,郎平与女儿
最终,酷爱运动的女儿还是决定回归学业。
2010年,白浪以优异的成绩被斯坦福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全奖录取,最后选择就读斯坦福大学,攻读商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在毕业后顺利入职美国金融机构,成为一名投行精英。
当年,当郎平做出远赴美国的决定时,也许并不会想到,自己的选择还会影响到下一代的人生路径。但她是睿智的,并没有过多干预,而是放手让孩子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最终,也收获了一个格外优秀的女儿。
郎平出席女儿毕业典礼
当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
来评判郎平这三十年来走过的道路
得出的结论也许并不准确
值不值得,又给她自己留下多少美好或遗憾
其实只有郎平本人能够下一个定论
不过我们相信
身为老一辈“国民女神”的郎平
必然会用无怨无悔的追寻
为自己的过往与将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觉得文章不错请点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喜欢文章,给个好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