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分享,请点击上方↑“琥珀尔澳洲生活体验馆”↑关注
很多专家都在说一个现象,葡萄酒行业鲜有大企业出现,也基本不可能出现大企业。最近中粮集团进口酒事业部总经理李士祎说,葡萄酒行业需要几亿、十亿甚至几十亿的大企业,而且认为只有一条方法才有可能改变葡萄酒行业没有大公司、没有大企业的可能性——那就是并购。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葡萄酒行业确实没有大企业,数据说明了一切。2014年年底,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总规模约在3000亿元(不知按什么口径统计)。根据财富统计研究院的2014中国葡萄酒报告统计显示,目前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年销售额约为50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产葡萄酒销售额408.17亿元;进口葡萄酒总额为96.77亿元(WBO对此比例存疑),占中国红酒市场20%左右。国产葡萄酒主要由王朝、长城、张裕等老牌酒企占据,进口葡萄酒的100亿销售额则由数万家进口酒商共享。大部分进口酒商的年营业额不到一百万元,即便是耕耘了将近二十年的中国最大的一家代理商ASC,其年销售额还不到10亿元。其实不仅是中国,葡萄酒行业如此分散,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全球葡萄酒超过10亿美元年销售额的公司也不超过3家。
因此可以说,葡萄酒行业酒商高度分散,品牌也同样高度分散。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
源头的碎片化
葡萄酒供应商众多,仅法国波尔多一个葡萄酒产区,就有酒庄八千家左右,整个法国有几万家葡萄酒供应商。虽然之前,大部分葡萄酒农或者葡萄酒庄不直接对外销售,而是交给大的代理商。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以及交通便利,现在随便一个葡萄酒展会上,你都可以接触到一个来自杜拉斯(Duras,法国西南小产区)的酒庄一家人,直接向你销售其葡萄酒。而发生这种现象的,不仅是法国酒庄,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澳洲等葡萄酒产国也是如此,任何一个葡萄酒供应商都能直接找到代理进口商。源头上的碎片化,其经销市场也注定碎片化。
分销商的碎片化
中间商(代理商、进口商等)众多,(年销售额)超过一百万元的很少。21世纪初,中国的葡萄酒各种企业加起来不到1000家,2012年,单进口商就有4000余家。根据上海酒类专卖局的数据,2014年上海就有7000余家大大小小从事葡萄酒销售的企业。但大部分的营业额都比较低,不比白酒、啤酒等动辄几百亿。葡萄酒领域里听到的很多故事,还是中国人买了酒庄,1000多万元、100多万元,还有几十万元价格的。
品牌投入少
进口葡萄酒各种环节众多,首先是葡萄酒的源头生产商,到中国有一个进口商,进口商之下还有经销商,经销商到终端,终端到消费者,价值链上每一个环节的人都把这个当成一个盈利点。最后,每一个环节都不会有预先市场的投入和品牌的建设,这样的进口品牌到中国怎么都做不大,两亿美元就已经是超级大牌了。一个两亿美元的品牌,在中国市场能投入多少?投入非常有限。经营者就必须保证他每一年都是要盈利的,不会去投资做品牌建设。
消费习惯的分散性
葡萄酒归根结底是个农产品,它有很强的地域属性和时间属性,不同产区、不同年份的葡萄酒会得到不同消费者的喜欢,这就会造成终端消费喜好的分散性。这点和茶叶类似,不同茶种、不同茶区甚至不同山头,以至于不同年份的茶都会不同,其价格和终端消费者也就不同。这就造成了消费的不稳定性和分散性。
大企业会有但仅限于餐酒
因此,葡萄酒行业一直没有大企业。但会不会产生呢?笔者觉得,随着葡萄酒的普及,应该会有知名的大企业出现,但是仅限于大众餐酒。
比如法国,葡萄酒商很多,但是却有卡思黛乐兄弟公司,占据法国商超餐酒的大半壁江山。原因无他,当一个产品成为大众消费品的时候,老百姓图的就是个方便,便捷性大于任何其他属性,即便它是农产品,即便要忍受同一种口感。还是举茶叶的例子,世界上茶农很多,各种茶不计其数,但是产生了立顿茶叶,全球第一大茶叶公司,其袋装浸泡茶遍地都是。中国葡萄酒的普及已经势不可挡,所以经营大众酒的大公司理应顺势出现,但是不是如李士祎所言,中粮会成为那样的葡萄酒巨无霸企业,那只能拭目以待。
另外一方面,品质酒以及小众酒,则继续会保持分散状态。比如希腊有家酒庄叫科斯塔·拉扎瑞迪酒园(Domaine Costa Lazaridi),做优质的希腊风土的波尔多混酿葡萄酒。毫无疑问,这属于小众酒,据其酒庄经理乔治(Geroge)说,他们在德国就有40家代理商。笔者觉得,这将是以后品质酒庄以及小众酒庄在中国的市场常态。因为,这些酒庄数量众多,信息时代的便捷性,让其可以直接接触进口代理商。另一方面,这些酒不可能成为日常餐酒,其销售基本受制于进口代理商的个人渠道。与此同时,世界上众多酒庄不同风土的葡萄酒,也将滋润日益增加且不断成熟中国葡萄酒消费者。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lakecooper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惊喜不断!
【企业QQ】398196782
【新浪微博】@琥珀尔澳洲生活体验馆
网上商城近期上线,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