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澳洲人口正式突破2500万,其中在澳洲生活的华人总人数也突破121万大关。
到现在,虽然留学生和移民热潮有所减弱,但是在澳洲生活的华人总人口一直呈现上涨趋势。
对于华人在澳洲的生活,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巅峰,有人却葬送掉了自己大好的发展前景,慢慢将自己的生活过“废”掉。
在澳洲生活久了,见的多了,总结出来,有以下几类人,并不适合在澳洲生活。
一、
前一段时间,在澳洲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同学决定聚会,那时候,我见到了已经在同学群里销声匿迹很久的Jeff。
见到他第一面的时候,我们几个老同学,都被他的样貌彻底震惊了。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初读研的时候,他高、而且清瘦,戴个眼镜斯斯文文的。
可如今站在大家面前的,是个四肢肿胀,肚子胀成了球,身材发福到病态的中年大叔,我们一见面就开玩笑说,他怎么变成了周星驰电影里那个奔跑的胖子。
当晚,Jeff果然成了大家的焦点,然而,和他聊天后我才知道,这些年他经历了什么。
当时读研的时候,Jeff的英语就是后腿,雅思分数刚刚够录取线,听课也勉强。
不过这小子运气好,毕业后他女朋友把他身份办了过来,他也是我们同学里,最早获得身份的人。
当时我们都觉得,Jeff起步高,一定会大有作为。
但事实却是,毕业后,他在悉尼辗转换了几次工作,后来又跑到了墨尔本,却因为英语的原因,始终无法适应Local公司的上班生活。
而他心气又高,绝不去华人的公司打工,后来过了几年,他干脆直接辞职回家,领着政府的救济,加上老婆的兼职的收入度日。
这一待,就是十几年。 期间他很少走出家门,成天日夜颠倒、通宵打游戏、为省钱无节制地吃各种垃圾食品,老婆家人各种劝他,也不听。
后来他老婆无奈和他离婚,他依然无动于衷。
也许是因为长期缺少社交生活,我们跟他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神总有些许呆滞,似乎要反应一段时间才能理解。
Jeff的经历,让我开始真正相信:低质量的长期的宅家生活,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智、外貌,甚至是人生。
最近几年,我见过很多的中国留学生,还有新移民,因为英语的原因,在澳洲不愿意接触外界的社会,
放了学下了班就回家里待着,社交圈里全是中国人。
人喜欢在舒适熟悉的环境中待着,这是人的本性。
但可怕的是,这种舒适区一旦建立,你就会变得无比依赖,慢慢地爱上周围的墙,恋上舒适的屋,从而不愿意飞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花盆效应”,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当你对现状心满意足,日复一日地去做着同样的事情,不再将时间花在提升自己上时,那么你的成长见识,将永远停留在原来的那块区域里。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老去的标志,绝不是老成稳重、沉默寡言,而是不肯再尝试,不肯再容许自己置身不熟悉的境地。
当你停止了学习、固步自封,将自己囚禁在得过且过的牢笼中,那么你已经朝平庸迈进了一大步。
像Jeff这样不再走出自己舒适区的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
很多留学生都喜欢在图书馆学习,似乎这样效率更高,但真正在专心学习的又有多少呢?
我曾经在图书馆看到一个女生,她抱了一本厚厚的教科书,在我旁边坐下,将书摊在桌上,文具摆放整齐。
我以为她要开始学习了,可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她掏出了手机,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当我翻完了一章晦涩难懂的英文原著,她戴着耳机,在看抖音视频里的宅男女神跳手指舞;
当我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图书馆的时候,终于看到她不再刷短视频了——她点开了王者荣耀的图标……
学习?不存在的。
像这位女留学生一样的人,在澳洲还有很多。
他们微博段子张口就来,明星八卦关注得比谁都多,网红的名字如数家珍,比没出国的人知道的还多。
因为他们来到澳洲后,发现这里远远没有中国那种灯红酒绿,娱乐项目少的可怜,所以,他们将目光放在了国内那些杀时间的APP上。
十几秒可以刷完一个短视频,二十分钟可以打完一把游戏,一小时可以看完一集综艺。
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获得短期的快感太容易了。
但事实是,沉溺于短期快感之中,不再做长期投入,是一个人开始废掉的主要迹象。
玩游戏、刷视频、看综艺,追求这些短期快感,是人类基因里的特质,因为它们都可以给人及时反馈的机制,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让大脑分泌足够的多巴胺,哪怕这种快感是虚拟的、易逝的。
相比之下,去学专业课,去锻炼英语,去健身, 去找工作,去提升工作技能,这些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才能看到回报,这对于大脑来说,反馈的周期太漫长了,所以不如刷刷小视频、打打游戏,及时行乐。
我这几年见过太多的人,为了逃避思考不愿动脑,而愿意做任何事。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当一次又一次放纵自己沉溺于即时快感和虚拟的成就感中时,他们就离废掉不远了。
三、
下面再说说工作上的一件事。澳洲职场也是需要适应的,不论是在华人公司还是local公司。
之前曾经遇见过一个同事,人很好,但就是在工作上爱纠结,玻璃心,情绪化,经常抱怨。
我一听,都是工作上细枝末节的小事,可她就是非常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出都出不来。
就这样,她干了半年后,辞职不干了。走之前,我和她一起吃了顿饭, 席间问了她辞职的原因,她说她每天工作状态很差,心情也很差,因为这家公司充满了种族歧视。
我听完心里就明白了,其实,她只是把同事间的公事公办,想得太复杂,沦为了情绪的奴隶,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
觉得别人处处在针对自己,原本是自己工作出现了问题,但她偏要往歧视的方面想。最后,不仅在这里没有提高工作水平,还弄得大家都很不愉快。
这位女同事的经历,也让我想起罗伯·怀特的一句话: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都应该去努力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我们的时间和生活质量其实就是取决于自己的情绪。当你深陷情绪的深渊,让理智随时被情绪牵着走,那么你离废掉就不远了。
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有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四、
在澳洲生活了这么久,你是否也习惯了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靠着短期的快感和虚拟的满足感度日,常常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所左右?
如果是的话,那现在改变还不晚。我就引用最近刚读过的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里的一句话来结尾吧,“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
向前一步,也许一切都会不同。希望你能拥有改变现状的勇气。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