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 旅加学者
北京时间5月6日,中国发改委发布声明指出,鉴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某些人士近期“基于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推出系列干扰、破坏两国正常交流合作的举措,基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当前对中澳合作所持态度,决定自即日起无限期暂停发改委与澳联邦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牵头的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的一切活动。
中澳两国曾在互惠互利、互相尊重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良好的双边关系:早在1986年9月,中国时任副总理万里访澳之际,双方就建立了部长级经济联委会机制;2014年6月,首次中澳战略经济对话生效;2015年6月,中澳签署双边自贸协定,同年12月协定正式生效。在这种良好氛围下,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充分发挥了协调、沟通功能,对促进双边合作、实现互惠互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这一机制得以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是两国政府在重大问题上相向而行,本着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原则,和有利于促进双边关系、弥合彼此分歧的出发点及态度,去调整、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机制的某一方一再干扰、破坏两国间正常交流合作,完全体现不出沟通、对话、合作的诚意,体现不出“言必信、行必果”的态度,旨在确保这种两国间正常交流合作的沟通、对话机制,也就失去了继续下去的根本意义。
尽管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曾不止一次声称“愿意和中国保持沟通渠道”“愿意继续与中方举行对话和高层接触”,但在具体行动上却与这些姿态背道而驰:2018年8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无端将华为公司等中资企业排斥出其5G网络招投标项目;2020年4月,澳大利亚牵头推动针对中国的所谓“新冠疫情起源独立调查”,试图未审先判,将疫情责任污水泼在中国头上;2021年4月22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开创引用《外交安排政策法》先河,以“与联邦外交政策背道而驰”的理由,单方面粗暴撕毁维多利亚州2018年和2019年与中方签署的“一带一路”计划,并对中国这一得到国际间普遍认同的倡议极尽贬损之能事;5月2日,澳大利亚联邦国防部长达顿对《悉尼先驱晨报》声称,其部门正研究根据2018年以来的一系列新生效法规,迫使中资公司岚桥集团放弃已签署的达尔文港99年租约……上述种种单边、粗暴、罔顾国与国间最基本诚信和契约的行为,无不与澳方所声称的“愿意保持沟通”“愿意继续对话”的言论背道而驰。
不仅如此,近期澳方还屡屡在涉台、涉疆、涉港、涉南海等中国政府、人民最不容触及的底线问题上挑衅、冒险,甚至扮演急先锋。这无疑更加损害了双边各项对话机制的存在基础和意义。
在中国发改委发表声明当天,澳大利亚联邦贸易、旅游和投资部长丹•特汉也发表声明,称对中方决定“表示失望”,强调澳大利亚“仍对举行对话及部长级接触”持“开放态度”——真是这样么?
作为中澳总理定期会议下的重要机制,作为巩固双边关系各种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最后一次举行正式会议已是2017年9月的事。在此后至今的超过三年半时间里,澳方有没有表现出这种“失望”情绪和“开放”态度?有没有为推动这一重要机制重新恢复功能、活力,作出有积极意义的努力?
连日来,一些澳大利亚政、商人士纷纷表达了不希望中澳关系继续恶化的态度。但种种迹象表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迄今仅仅希望通过恢复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这个框架本身,来搪塞各方不满和压力,甚至不排除借以炫耀“我们不让步也照样有办法”的“外交成就”。但澳政府并未真正认识到此举对澳大利亚战略利益的损害,也尚未做好通过对话改弦更张、挽回损失的准备。
事实上,不仅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某些政治人物,很多该国各界人士也并未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些人士一方面担心“中澳经贸关系受损”,另一方面又寄希望于“中澳经贸关系恶化会抬高铁矿石等澳方优势产品价格,从而让澳赚更多钱”。日前,澳中关系研究所所长劳伦斯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担心中澳关系在一段时间内难以修复,另一方面却庆幸中方报复只到无限期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这一步,让澳大利亚可以如释重负,因为毕竟离中止中澳自贸协定还很远。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19年对华贸易占澳大利亚外贸比重的29%。澳大利亚各界迟早会意识到,不断损害这种来之不易的互惠互利关系,对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同比下降61%,创6年来最低值,中澳双边贸易也出现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抱着“我们再如何挑衅也离最严重后果很远”的侥幸心理,继续一而再、再而三触及中方的忍耐底线,更严重乃至最严重后果就必然会越来越近。如果仅想通过恢复对话机制敷衍塞责,则这个对华机制的存在就失却了其本来意义。(责任编辑: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