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的长微博《孩子,你慢慢来》这两天刷爆了朋友圈,我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就是该文中提到的在“哭声免疫法”的改良版“循序渐进哭泣法”(也有译为延时响应法)。上一篇《远离不科学的睡眠训练,让宝宝快乐安睡》(回复“不科学的睡眠”可查看)一文已经解释什么是法伯的循序渐进哭泣法(延时响应法),今天我们重点讨论我为什么不支持该方法。
要弄清楚为什么该方法不能解决婴儿的入睡或接觉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
婴儿即将醒来或醒来时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曾经专门撰文探讨了婴儿夜醒的18种需求,如饿、热、冷、胀、闷、痛、痒、太干、太湿、太吵、太亮、惊吓、害怕、身体紧张、失去平衡、睡姿不舒服、生物钟、不想睡了等。婴儿的需求需要被及时恰当的满足,否则他们一定会更强烈的寻求帮助。一方面循序渐进哭泣法(延时响应法)忽视了婴儿的需求,另一方面延时可能导致婴儿释放更高强度的需求信号。(相关文章:《宝宝夜醒的18种情况》回复“夜醒”即可查看)
无论是马克.维斯布朗(《婴幼儿睡眠圣经》作者),还是卡普《最快乐宝宝组织创始人,5 S 安睡法创始人》,都特别强调看护人应读懂婴儿醒来的真正需求。
2
如果婴儿的这些需求没有被接收到、没有得到满足会怎样?第一个阶段:
婴儿开始会释放一些温和的需求信号,如扭动身体等、哼哼、咂巴小嘴、轻舞小手、轻轻晃动身体、收缩身体等。
第二个阶段:
如果在第一个阶段看护人没有及时读懂婴儿的需求信号或没有及时正确地满足婴儿的需求,婴儿则会释放更强的需求信号,如哭泣、喊叫等。
第三个阶段:
如果在第二个阶段看护人还没有响应,婴儿可能就不仅会释放表达需求的信号,同时可能释放因为需求不被看见、不被理解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如大声哭闹并伴随身体的烦躁、打挺等。这种超强信号和被忽视、不被理解的负面情绪也会令宝宝们疲惫、口渴、身体不舒服等。而过累可能导致宝宝难以入睡,即便入睡后也难以长睡和睡踏实。很快他们又会再次醒来,寻求看护人的帮助,如此形成睡-醒哭闹-疲惫-睡的恶性循环。
此外,该方法在心理学界也备受争议,李雪老师也就这个问题专门写过博客讨论过,大家可以参考阅读(《心理医生全面揭示“哭声免疫法”的真相》回复“揭示”可查看),作为亲密自然育儿法的研究者和支持者,我不认为科学育儿和亲密育儿是矛盾的。
3
婴儿入睡前需要什么?这个问题很多父母也许从来没有想过,但实际上婴幼儿要顺利入睡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如合适的睡眠环境、睡眠需求、情绪平静、身体放松、合适的时机(即不会不想睡也不会过累)等。大部分宝宝睡前的闹觉行为可能都是告诉看护人:嗨,这怎么睡呀?
忽视这些需求表达,粗暴的把孩子放在卧室里任其哭泣(无论是哭声免疫法的“哭到宝宝累了自己睡”也好,还是法伯的“循序渐进的控制宝宝哭泣”也好),不仅没有帮助宝宝接觉遇到的困难,反而可能造成上面提到的生理或心理上新的需求或伤害。
当然不排除少数婴儿把“哭”当作一种运动,即便是这种情况,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我们孩子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来运动?难道他们不应该在白天清醒时进行充足的运动吗?
4
睡眠过程婴儿为什么醒来?睡眠专家在统计婴幼儿的夜醒数据时,发现总有一些宝宝的夜醒次数是超过正常水平的,而导致这些非正常夜醒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睡眠环境、宝宝的作息(包括白天的活动和睡眠)、宝宝的进食、宝宝对外界感官刺激(如声音、光线、空间、湿度等)的处理能力、宝宝的身体发育(如肌肉的紧张与放松、身体的平衡能力)、生物钟、安全感等。
5
什么才是满足婴儿这些需求的正确方式?正确的方式是基于婴儿的真正需求:如宝宝醒来是因为饿了,那就应该进食;如热了就应该减少被褥;如睡姿不舒服而婴儿自己没有能力在睡眠中调整,看护人就应帮助婴儿调整睡姿直到舒服;如身体紧张,就应帮助婴儿放松身体等。如入睡前宝宝觉得太吵了,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让环境更安静一些。
6
为什么同样的情况一些婴儿难以入睡、夜间频繁醒来,而另一些不会?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必须正视婴幼儿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在胎儿期就存在了。如婴儿对于同样的光线或声音,一些婴儿会感到舒服,而另一些会觉得不适,这是他们对声音和光线的感官处理能力不同造成的。
我在前面写过一片文章,这里的睡眠能力包括婴幼儿的感官能力、身体发育、生物钟、安全感等。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下,有些婴儿会有严重的睡眠问题,而有一些却完全没有。
(相关文章:《发展宝宝的睡眠能力才是解决睡眠问题的根本》回复“睡眠能力”)
相信看到这里,您已经认识到了发展婴儿的睡眠能力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科学的睡眠训练(我更喜欢称之为睡眠管理)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入睡流程、一个哄睡方法、一个接觉方法,它应该包括了从胎儿期到婴幼儿期帮助宝宝们更好的发展自主入睡能力的全部。
ps:文章内标注回复可查看内容需关注微信公众号“婴幼儿发展王荣辉”回复查看
注:本文为婴幼儿发展王荣辉教研室原创文章,任何商业机构、媒体(含自媒体)、网络等平台在未获得授权转发或转发未署名出处,一经发现,教研室将启动侵权投诉流程。
本文转发已获得婴幼儿发展王荣辉教研室授权,其他如需转发请加微信:2970526092获取授权。
推荐阅读
【回复1】查看【专家专栏】为什么越动越聪明,运动对学习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回复2】查看【专家专栏】正确诊断宝宝睡眠不好的“病因”,打造金质睡眠有妙招
【回复3】查看【专家专栏】最坑人的八大育儿陷阱(系列一)
【回复4】查看【专家专栏】别让身体发育走上“歧途”——警惕宝宝天使般的“W”坐姿
【回复5】查看【专家专栏】最坑人的八大育儿陷阱(系列二)
【回复6】查看【专家专栏】婴儿是否可以趴着睡觉?
【回复7】查看【专家专栏】孩子上小学,父母可以很轻松
想获得更多育儿资讯请加婴幼儿发展王荣辉微信:w4008780066
【如何分享】
1.点击文章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2.点击文章右上角(...)→发送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