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中澳关系成了热点,在全球人民共同抗疫的大环境下,澳大利亚政府如同一个跳梁小丑,甘做美国的附庸,对中国百般诋毁。
要知道,中国连续26年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该国三分之一的出口产品是卖到中国。中国游客和留学生,每年送给澳大利亚的白花花的银子是数百亿美元。得了中国的好处,却在国际上却处处抹黑中国。
中国对澳出口商品展开正常的调查,澳方也借题发挥认为是借机报复。其实澳方也明白自己说的话伤害到了中国人民的心,但是反华的那颗心却始终不愿意放下。
其实澳大利亚自始至终反华除了因为是美国小弟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澳大利亚历史上,在澳华人太勤劳了。
这要从澳大利亚淘金时代说起。
19世纪50年代,英国发现并殖民澳大利亚已经近70多年了。澳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其中就有黄金。淘金热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淘金热的兴起,引起了周边岛屿上的黑人和大量的华人。
在淘金热初期的50年代,在澳的华人并不是很多。据最早的统计数据,1854年在维多利亚金矿区有2300多名,但是到了1855年年中,人数已达17000,年底更是超过30000人。
后来在新威尔士、昆士兰陆续发现了金矿,这两个地方又吸引了超过4万的中国淘金客。以至于当地的居民中,有七分之一是中国人。
众所周知,在外打拼的中国人都很能吃苦耐劳,淘金的活又是个苦差事,很多白人都没有中国人能干,所以中国人赚的就比白人多得多,很多中国人也在此地娶妻生子,逐渐稳定下来了。
由于肤色、生活和文化上的不同,特别是收入上的差异,这些白人就开始对中国人产生厌烦,认为中国人的到来拉低了他们的收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不少白人开始抵触中国人。
而真正的开始有组织的暴力排华则是美国淘金客的到来。
在美国淘金热的时候,就有大量的华人在美国西部淘金,美国人就有组织的进行过排华运动,大量华人因此伤亡,财产被洗劫。
美国淘金客的到来,也带来了排华的意识和经验。
美国人依仗白色皮肤的“优势”,在澳开始了暴力排华行为,他们拉帮结派,利用中国人安分守己的心理,私设公堂,对中国人严刑拷打,这一现象极大的影响到了澳洲人。
1854年6月,一批白人淘金者在维多利亚一个名为本迪戈的矿场集会,企图在7月4日也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纪念日把华人淘金客驱逐出矿场,由于当局采取措施,并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这一事件却拉开了有规模有组织排华运动的序幕。
这次事件也让澳政府开始考虑中国淘金客的问题,于是维多利亚当局开始下达命令,限制来澳船只载中国人的数量,对来澳中国人征收每人10磅的人头税,企图从源头上减少流入澳洲的中国人。这也是澳大利亚第一部关于限制华人的法案。
1857年7月4日,,维多利亚的巴克兰河金矿场爆发了大规模的暴力排华事件。华人750顶帐篷,30家商店和众多财物被焚烧,数十名华人丧生,华人财产损失共计5万英镑之多。但是当局对施暴者却置之不理。受到纵容的白人矿工于次日成立了“维多利亚矿工反华联盟”。
紧接着维多利亚政府又出台法案,规定在澳成年华人须每月支付1磅的居住税。维多利亚当局还呼吁其他殖民地联合排华。
1860年6月30日,在新南威尔士,1000多白人高举“不要中国人”的旗帜,手持凶器袭击了华人居住区,造成2名华人死亡,10人受伤。这次排华暴乱一直到次年9月。华人财产被洗劫一空。在后来的审判中,竟宣告所有参加排华暴乱的白人无罪。同年,新南威尔士出台法规,禁止华人入籍。
后来昆士兰州也加入排华,明令规定除了亚洲或非洲人发现的矿场之外,华人3年内不得在其他新矿场淘金。
随着淘金热的过去,白人和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没那么明显了,加上澳洲劳动力极其缺乏,各地政府相继废除了排华法令。但是种族歧视和排华运动却并没有因法令的废除而消失。
1880年,澳洲各地区举行第一次洲际会议,在排华方案上,多地依然延续了原来的政策。时隔八年,在1888年的第二次洲际会议上,各州达成共识:“在平等问题上只适用于英国人,中国人和英国人没有平等可言”。这一共识可谓是从淘金热以来最苛刻的排华方案。
到了1901年,澳大利亚成立联邦政府,排华和仇视华人的规定依然存在,澳大利亚进入了更为恐怖的“白澳政策”。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了1978年。
“白澳政策”虽然废除了,但是对华人限制的政策从淘金时代到1978年已经实行了100多年,这一百多年是澳大利亚从一片荒漠到发展成为一个成熟国家的过程,这一政策不仅伴随着澳大利亚的发展,也影响了澳大利亚数代人,“排华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岂是一纸规定所能废除的?
在国外历史上,特别是美、澳历史上,无数华人用自己辛勤劳动在获取财富的同时,为所在国家的建设付出了多少汗水?然而在西方所谓的“达尔文主义”和“白人至上”的观念里,华人始终得不到同等的待遇,难道就是因为华人太勤劳了吗?
归根结底,还是所谓的西方文明太狭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