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及国家战略背景下,“走出去”或“出海”已成为越来越多中企的选择,而在近年来中澳两国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也连续11年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合作伙伴等因素影响下,澳洲也成为了中企“走出去”及“出海”的优选之一。
然而随着营商投资环境的改变,中企在澳“碰壁”的次数越来越多,就在近日,一家中企还在澳洲陷入了“付款纠纷”。
被要求支付欠款1.9亿!中企提出上诉
《澳洲财经见闻》3月14日消息,中国最大的锂电新能源和新材料供应商天齐锂业近日发布公告称,3月9日,公司在澳洲的全资子公司TLK收到西澳最高院的付款指令书,要求TLK在7天内(3月15日前)向MSP工程私人有限公司支付工程欠款,本息金额共计3888.15万澳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
据悉,为了付款问题,MSP已向澳洲外资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要求,审核天齐锂业将部分澳洲锂业务出售给镍矿商IGO的交易。对此,天齐锂业表示,目前TLK已经根据相关法律提出了上诉,并申请中止执行付款指令书,而在上诉判决未终止前,TLK也可暂时不执行付款。
TLK为何会被“追债”?与MSP承包的西澳奎纳纳建设氢氧化锂项目有关。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内容为建设澳洲本土第一座氢氧化锂工厂,计划建设成本为7亿澳元,然而由于全自动化工厂的复杂性、工厂涉及的变化以及劳动的成本高于预期,预计实际建设成本将达到12亿澳元,比原计划超出4亿澳元。
大降61%!中企对澳投资“断崖式下跌”
TLK与MSP的“付款纠纷”尚未明朗,中企对赴澳投资的兴趣越来越小却已是事实。新华网援引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发布的数据指出,2020年中企对澳投资刚过10亿澳元,远低于2016年高峰时期的165亿澳元,与2019年相比大跌61%;另外,这10亿澳元有86%都来自中企在澳已成立的子公司,而非来自总公司。
对此,国立大学的专家表示,中企对澳投资在近年来大幅下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澳洲政府对外国投资审查越来越严格,如将审查的时间延长。而从长期来看,澳洲政府此举不仅增加了本国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还有可能造成大量资本的流失和更多竞标者的撤离,最终导致资产价值的降低。
以中企在澳洲投资占比排名第二(35.8%)的房地产行业为例,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指出,鉴于在过去10年,中国买家在工业地产领域买家身份明确的交易中稳居第一,若中资大量撤离,澳洲的商业地产估值将受到负面影响。
而根据澳媒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澳大利亚已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拒绝了不少于10个中企赴澳投资项目。分析指出,这将进一步“劝退”中国投资者。
文 | 李银苏 题 | 凌明 图 | 饶建宁 卢文祥 审 | 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