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国内经济解读
国内方面,数据显示,8月进出口增速均超过预期。医疗物资出口、海外经济维持上行,均帮助外需维持稳定,但四季度风险将会上升。另一项数据显示,8月CPI稳定PPI再超预期。猪肉价格和服务价格均拖累CPI,异常天气、局部疫情仍有影响。PPI则主要受上游行业尤其煤炭拉动,价格向下游传导不变。商品价格涨幅放慢后,监管对此关注度下降。此外,8月社融从低位回升表现超季节性,主要受到政府债务增量拉动。表内贷款符合季节性,其中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稍有修复但仍偏弱。货币政策未受到通胀问题的影响,央行本周净回笼800亿元,收回上月末投放的流动性。总体上看,经济继续呈压运行,货币政策维持流动性的边际宽松,但没有明显松动。
风险事件方面,中美两国领导人周五通电话,但没有重大成果,双方表示将会继续接触。中美之间政治博弈仍需要关注。
第二部分 海外经济解读
【欧洲央行释放Taper信号 但未明确实施月份和规模】9月9日欧洲央行会议宣布三大重要决定:其一,维持三大利率不变,边际借贷利率为0.25%,存款机制利率为-0.50%,主要再融资利率于为0%。其二,资产购买计划(APPA)将继续以每月200亿欧元的速度进行。其三,有利的融资条件可以保持适度低于前两个季度的疫情紧急购买计划(PEPP)资产购买速度。不过,理事会将继续进行PEPP资产购买,总额为1.85万亿欧元,至少到2022年3月底,直到新冠疫情危机结束。
与7月ECB会议纪要相比,欧洲央行首次提到了要“根据对融资条件和通胀前景评估,适度减缓PEPP的购买速度”,但并未具体提及详细的实施月份和减购规模,仅提到会在未来几个月做好准备并在今年12月进行讨论。虽然拉加德否认该政策为Taper,将其定性为“校准PEPP”,但无法掩盖购债规模将要缩水的事实,也拉开了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即将转向的序幕。欧洲央行偏鹰的纪要和拉加德偏鸽的论调与当下欧元区基本面有着直接的联系:
一方面,欧元区CPI维持高位,并有进一步上升趋势。8月欧元区调和CPI同比和环比分别达到3%和0.4%,核心CPI分别达到1.6%和0.3%,四项指标均高于前值。其中,核心CPI同比增速创了近9年新高,调和CPI同比增速创了仅10年新高。并且,欧洲央行上调了最近三年的物价涨速,2021年CPI增速预期从1.9%上调至2.2%,2022年CPI增速预期从1.5%上调至1.7%,2023年CPI增速从1.4%上调至1.5%。
另一方面,欧元区经济复苏势头有所放缓。受德尔塔病毒冲击,欧洲不少国家重新加强了限行措施,导致经济复苏遭受影响。欧元区8月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分别为61.4和59,连续两个月下降。虽然9月欧元区ZEW经济现状指数达到22.5,连续8个月上扬,但是经济景气指数则下滑至31.1,连续4个月下降,说明欧元区经济是“强现状,弱预期”。
通胀水平较高且有进一步加剧之势,迫使欧洲央行尽早实施Taper,但是欧元区经济复苏势头放缓,贸然减购会进一步打击经济。因此,欧洲央行宣布未来将减少PEPP是为了安抚抗通胀的社会呼声,而随后拉加德的“非Taper,仅校准PEPP”的言论更像是安抚市场看空情绪。欧洲央行具体实施Taper计划与未来几个月的疫情、CPI、就业率等重要指标有着密切联系。
【澳大利亚央行宣布缩减购债规模 三年内不考虑加息】9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将购债规模从每周50亿澳元缩减至每周40亿澳元,并称至少将持续这一规模的购债水平到2022年2月中旬,澳大利亚央行将在明年2月中旬重新评估债券购买水平。由于德尔塔病毒肆虐,澳大利亚央行的此次Taper决策实属不易,澳大利亚国境处于封锁之中,最早要到今年11月才能解除,对于经济发展冲击比较大。澳大利亚央行在此时实施Taper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1)国内通胀水平连续上升。从去年二季度起,澳大利亚物价水平上升,今年二季度澳大利亚CPI同比增幅达到3.8%,远高于前值1.1%,增速连续四个季度加快;环比达到0.8%,高于前值0.6%,连续四个季度保持正增长。
(2)失业率连续下降。澳大利亚就业环境持续改善,今年7月季调失业率为4.63%,连续9个月下降。
不过,澳大利亚央行深知实施Taper后会对经济产生冲击,因此在利率方面维持现金利率0.1%不变,维持3年期债券收益率目标0.1%不变,并且宣称2024年之前不会加息,这无疑给恐慌中的澳洲经济一粒定心丸。
澳大利亚是首个宣布缩减购债规模的发达经济体,也是继韩国之后第二个收紧货币政策的发达经济体,说明货币政策转向将是全球经济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的主旋律。鉴于疫情和Taper双重影响,预计澳大利亚三季度GDP将环比大幅下滑,失业率将在未来几个月上升,澳大利亚经济有望在2022年一季度摆脱新冠德尔塔变异株疫情的影响重回正轨。
【俄罗斯将在2022年推出北极航线】俄罗斯总统普京在9月3日的东方经济论坛上宣布,俄罗斯计划在2022年开通定期的北极航线集装箱班轮运输服务,该航道从俄罗斯东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原称“海参威”)通往俄罗斯西部的圣彼得堡。并且,普京强调北极是亚欧航运的未来,因此会加快该项目的评估和测试,争取早日正式运营。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迅速,俄罗斯推出北极航线的可能性不断提升。俄罗斯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破冰船技术,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核破冰船的国家,尤其是“北极号”核动能破冰船可以打破3米厚的海冰,为过往的船只通行扫清障碍,此项技术为结冰期通过北极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同时,俄罗斯将继续完善北极航线沿岸基础设施建设。俄罗斯开通北极航道将在经济、环保、战略方面均有深远的意义:
其一,推动相关地区发展。俄罗斯的远东和北极地区均是该国欠发展区域,通过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航道的开拓,将推动两大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其二,缩短航程,减少运输成本,降低碳排放。如果走传统航线,从海参威至圣彼得堡需要2万公里;倘若走北极航线,航程就将缩短至1.5万公里。随着航程缩短,油耗将大幅减少,在压缩班轮公司和托运人运营及运输成本的同时,也能降低碳排放量,推进航运业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其三,为今后全面贯通亚欧北极航线打下基础。东亚至西欧北极航线已被讨论多年,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北极航道。倘若海参威至圣彼得堡航线开通,就相当于解决了最大的难题,开通东亚至西欧的北极航线将成为可能。从中国大连至荷兰鹿特丹的航行时间将缩短至33天,比传统航道减少12至15天。
其四,分担传统航道压力,提升战略主动性。3月底,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依然历历在目,仅仅停封6天就导致400多艘船舶无法正常航行,全球海运供应链系统濒临崩溃。2020年,苏伊士运河航道通行量为11.7亿吨,北极航道仅为0.3亿吨。随着北极航道的优化升级,将分流部分苏伊士运河的高负荷。同时,俄罗斯也可以降低对于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依赖,提高战略主动权。
第三部分本周重要事件及数据回顾
第四部分下周重要事件及数据提示
本文源自方正中期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