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大佬坠落了!

2019年01月02日 创业财经汇


喜欢创业财经汇的亲们,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顶”吧!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创业财经汇”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来源:本文获授权转自硕士博士圈(phdmaster)


他只有小学文化,却一手创立了福建省最大的粮油企业。他一生致力于阻击“转基因”、“地沟油”,希望为国人造“放心油”。但是,就在本月初,这家福建本土粮油巨头却轰然倒下,被曝出负债30多亿,申请破产重组。没人能料到,纠纷、欠款、破产、重组等等会出现在这样一个踏实经营的企业家身上。他就是厦门中盛粮油集团的创始人黄文传。



黄文传是个苦命的孩子。1954年刚刚出生,家里就被划为“地主”成分,成为备受打击的“黑五类”。黄文传5岁不到,母亲便撒手人寰,所以,他从小就饱尝人间冷暖。


整个青少年时代,黄文传四处遭受白眼,即便家里的亲戚、同村的孩子都不愿意和他来往。


好不容易到了11岁,才得以进入学堂启蒙。然而,刚读到小学二年级,便接到上面通知,“地主的儿子不能上学”,黄文传只好回家务农。


更可怕的是,他不但不能上学,包括当工人、当兵等等所有出路都被掐断。


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啊。所以,黄文传只好到家附近的工地去拉板车“挣一个工分算一个工分”。那年,他刚刚13岁。

 

这一拉就是20年。每天早上5点不到,黄文传就推着一辆独轮车出门了,直到深夜10点多还没有收工回家。年复一年走山路,往村里运石料,他也就年复一年吃着地瓜和麦麸糊。

 

或许,黄文传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还有翻身的时候,直到1988年春天,洪溪村的土榨油坊濒临倒闭。

 

这一年,村委会决定将其承包给私人,好歹收回点成本。可是,公告贴出去半年多了,及时没有人响应,“有钱的看不上,没钱的又没胆量。”

 

机会就这样落到了34岁的黄文传身上。

 

“只要踏踏实实干,应该是一个可以长久发展的营生!”要知道,福建同安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就是花生,而小油坊生产的正是花生油。

 

但是,由于小作坊技术落后,纯粹就是“土榨”,坊里4个工人,即使一天到晚都没有闲着,最多也只能榨出80公斤的花生油来,“刚够发工资”。


再说,厦门本地花生就一季,也就是说,干一个月,其余11个月就没活干了。


所以,即便黄文传急得嘴上全是泡,小作坊还是入不敷出。


“必须搞机器榨油!”


“钱呢?”


“借!”


他跑遍了村里的亲朋好友,五块十块凑,“能借一点是一点”。

 

当然,大头还是要找信用社。没有资产抵押?那就靠嘴,“找客户经理、找信贷经理,找信用社主任.....”黄文传光在信贷社开户就跑了足足五趟,最后终于贷到了1000元。


正是靠着那1000元贷款,黄文传从上海买了一套二手的榨油机器。几年下来,他的小油坊规模逐渐扩大,从最初的4个工人发展到了50多个,厂房也超过了1000平米。


等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黄文传敏锐地意识到,粮油国家统购统销政策即将放开,“是时候鸟枪换炮了!”


厂房?换新的!1993年3月,一座拥有生产厂房、仓库、办公楼的“中盛粮油企业大厦”拔地而起。


品牌?重新做!这回黄文传注册的是“盛洲”,寓意一座茂盛的绿洲。


市场?大力拓!黄文传每天背着几十瓶花生油到福州、漳州等地转悠。时间一长,他就摸索出一条先放货后收钱的新路,“卖得掉就卖,卖不掉的我通通拉走。”


不用垫资?还有货卖?很多食杂店的老板当然一万个愿意。不过,还没到3个月,货又全退了回来,“油的品质太差了!”


怎么办?学!


1995年国庆,黄文传随团到香港考察。整整7天他都泡在香港的各大商场,看人家卖什么油,怎么卖油,看老百姓买什么油。等到黄文传返回福建的时候,带的纪念品还是三瓶油。


“别人的长处就是我们的学习方向。”


此后,黄文传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对这三瓶油进行化验,“从外观到成分,从品类到色泽,”并花了500多万对“盛洲”食用油的配方进行改良,“油的品质必须醇正、醇正、再醇正”。


而且,黄文传灵感大发,一改之前简单粗糙的大桶油的包装方式,推出便于携带的小包装、精包装。


没想到,这一学很管用。


很快,新的盛洲花生油凭借新颖的包装和携带的便利,迅速在福州打开销路。而且,正是“盛洲”花生油醇正的品质,让黄文传在福建省内站住了脚。


有一个例子可说明问题,那就是1996年、1997年的时候,他还在到处找人代销,而等到2000年,却有100多家全国代理商主动找上门。那一年,盛洲的销售额翻了3倍多。


2年后的2002年,黄文传在同安高科技园区投资6300万打造了3条先进的食用油生产线,产品也从原来单一的花生油扩充到花生油、玉米油、调和油、橄榄油等5个系列12个产品。


从此,黄文传和他的盛洲开始冲出福建,走向全国。


2005年全国出现地沟油事件,黄文传第一个站出来,“若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买一赔十!”很快,“本店已使用盛洲食用油,敬请放心食用”的醒目招贴就遍及厦门街头巷尾,并迅速蔓延到湖南、江西等中南五省。


让人拍案叫绝的是,盛洲食用油从来没被人投诉过,历经200多次抽检,每次都是100%合格。


2008年,食用油行业遭遇最惊心动魄的暴涨,最极端的情况,价格一天调整三次,很多厂家大发国难财。唯独黄文传站了出来,“绝不涨价,每个月按照原有消费量投放市场!”


那一年,黄文传亏损了3000多万。但是,他不后悔,“喝水不忘挖井人,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政府的帮助,我就不可能有今天!”


2010年出现转基因事件,黄文传又是第一个站出来,“也许我们现在吃了不会怎么样,但是谁知道,下一代,下下一代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数呢?”

 

为此,黄文传坚决倡导生产非转基因食用油,并提出打造中国“非转基因食用油”第一品牌。

 

到了2017年,经过前后近30年的奋斗,黄文传和中盛的梦想已经基本实现,“盛洲”食用油年综合产能超63万吨,产值超过50个亿,不仅占有福建省40%以上、厦门市70%以上的食用油市场份额,更是畅销全国,进入全国食用油品牌前五强,被评为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不过,黄文传生活上依旧极尽节俭。


从创业开始,他便以厂为家,一住就是24年。


他每天去公司的食堂吃饭,自己打饭打菜,和员工们坐在一起吃饭。

他滴酒不沾,也很少应酬。


有人说他“不近人情,不谙世故”,有人说他“抠门、古板、孤僻”,为此,黄文传得罪了不少人,也没少受人刁难。


但是,他不在乎。


为啥?因为他要把钱省下来,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去。黄文传先后捐款超过3000万,而且他从不作秀,越是落后的地区越捐助,穷苦农民出身的黄文传对底层的百姓更加感同身受。


从2004年起,他连续14年为厦门360户下岗特困家庭每年供应两箱食用油。


2013年,黄文传更是一下子捐了500万元给厦门市教育基金会,设立“盛洲·黄文传教育基金”,用于帮助家庭困难的大学生。

 

可惜,花无百日好。

 

就在大家认为黄文传即将功成名就,退隐江湖之时,2018年12月6日,厦门中院一纸公告,宣布中盛破产重组。


在民营企业的坍塌潮中,黄文传不幸被击中。这位在商海里搏击了近30年的江湖老手也没有逃过这一轮的信贷收缩。


据悉,中盛负债总额高达30多亿,几乎所有的不动产、商标、机器设备等均处于抵押状态。


好在中盛集团生产经营还在正常运行,黄文传还有翻盘机会。


好人应该有好报!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留言,点👍转发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