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旭 岳东兴)
澳大利亚是近年来对华态度转变较大的国家之一。在澳前总理斯科特·莫里森执政期间,联邦政府否决维多利亚州政府同中方签署的“一带一路”协议,炒作新冠疫情溯源调查,甚至搜查中国驻澳记者住所……一系列举动让中澳关系持续下滑。
5月23日,安东尼·阿尔巴尼斯在堪培拉宣誓就职成为澳第31任总理。不论是中国还是澳大利亚,人们都希望这样的变化能够给两国关系带来转机,尤其今年还是两国建交50周年。
澳企重视中国市场
据澳大利亚外交兼贸易部介绍,中国是澳最大的双边货物和服务贸易伙伴,占澳对外贸易的近三分之一。近年来,由于中澳两国关系遇冷以及新冠疫情,双方经贸往来受到一些影响。
长期关注中澳关系的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去年12月在题为《为什么澳企仍在与中国开展业务》的报告中称,中澳关系2016年开始有“脱轨”迹象,随后逐渐下滑,导致“外交冻结”、澳一些出口品受影响。随着地缘政治风险增加,澳政府敦促企业采取多元化举措,但是澳企高管持不同意见。
报告列出澳企仍重视中国市场的五大理由:在中国的机遇并未消失;中国不仅是一个市场,也是创新方面的主要供应商和合作者;与中国合作有助于开拓新市场;管控风险是企业自然行为的一部分,地缘政治是众多风险之一;市场多元化是一个优先事项,但不是唯一的风险缓解策略。
澳矿业巨头福特斯克金属集团(FMG)首席执行官伊丽莎白·盖恩斯认为,该集团的业务增长与填补中国铁矿石供应缺口有着内在联系。目前,中国客户仍是主要市场,占该集团过去一个财年收入的近90%。
力拓集团澳大利亚首席执行官凯莉·帕克5月中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力拓集团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力拓一直致力于与中国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力拓集团自1973年开始向中国出口铁矿石,目前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中方(合作伙伴)不仅带来了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而且还有人才、技术和投资。”帕克表示,世界面临一大难题是减少碳排放,力拓期待与中方进行合作。“我们将一起合作,解决钢、铝的减碳问题。”
澳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所长彼得·德赖斯代尔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中澳关系遇冷,两国在经贸上正在“舍近求远”。比如,中方逐渐增加从其他国家获得能矿资源,而澳方则试图开拓其他市场,这么做的弊端是两国都增加了贸易成本。“我们应避免出现贸易‘分裂’的情况,那对两国而言代价都太昂贵了。”他说。
短期难有明显改观
不过,德赖斯代尔表示,即使反对党工党胜出,中澳经贸合作走向在短期内也很难有明显改观,因为两国对双边关系缺乏“信任和信心”。
“当然,他们也明白,新一届澳政府需要与中国进行合作,两国应有一个不同于现在的关系。”他说。
今年3月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共识》报告,也持类似观点。
报告称,通过对大选前两派政党的政策调查发现,两者在16个涉华政策方面趋同。报告认为,尽管两大党派在如何实施政策方面存在一定分歧,但从实质上看,执政联盟和工党在国家安全、特别是对华态度上,有基本一致的观点。
负责此报告的澳中关系研究院高级项目和研究主管埃琳娜·科林森表示,在澳当前舆论氛围下,两党对华政策都难以很快转向。
与前总理莫里森表态相似的是,阿尔巴尼斯在堪培拉宣誓就任总理后首次谈及澳中关系时说,与中国的关系“仍将是一个艰难的关系”,因为“改变的是中国,而不是澳大利亚”,澳应始终坚持价值观。但与莫里森的一大不同是,阿尔巴尼斯明确表示,他领导的政府将把澳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试图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玩弄政治”。
阿尔巴尼斯谈到,新政府在外交方面有“三大支柱”:与美国的盟友关系、与区域伙伴合作、参与联合国及其机构等多边论坛。阿尔巴尼斯宣誓就职当天就飞往日本,参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峰会。他表示,美国是澳“最重要的盟友”,澳与日本和印度有密切的关系。
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芮捷锐5月30日接受记者专访时称,期待两国关系立即好转是不现实的,至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这样的变化很难发生。
“新的政府刚刚产生,正在试图站稳脚跟,他们需要寻找新的顾问、重组内阁,”他说,“但是随着工作慢慢开展,他们应该会对两国关系重新定位……年底两国迎来建交50周年的时候,希望两国官方关系可以逐步正常化。”
民间期盼增强互信
不论怎样,工党在大选中获胜让不少人看到了中澳关系改善的希望。
近日,澳大利亚15名学者以联合署名写公开信的方式,致信澳新任总理阿尔巴尼斯和外交部长黄英贤,呼吁澳政府改善对华关系。
公开信写道,澳政府换届,给澳中关系改善带来机会。作为研究中国的教授们,大家认为,新政府可能会避免上一届政府过于激进的做法。在外交关系处理上,澳方需要做的是双向沟通,而不是“麦克风外交”,应少一些公开挑衅,多一些国际合作。一个同时考虑到大国的战略关切、外交和经济利益的对华政策,可能会更好、更持续确保澳国家和经济安全。教授们呼吁澳政府在对华关系上进行上述调整。
公开信署名学者中,包括澳国立大学中华全球研究中心主任本·希尔曼、澳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简·戈利(葛丽珍)、澳前外交官乔斯林·切(梅卓琳)、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詹姆斯·劳伦斯森(罗震)等。
这封公开信至少发出了民间良好意愿的信号。在莫里森执政期间,该政府对华的不友好态度已经影响到了民间。葛丽珍就曾因为对西方媒体涉及新疆问题的抹黑报道提出质疑而遭到网络攻击。
曾担任澳外长黄英贤资深顾问的艾伦·贝姆上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很失望看到澳总理又重申所谓捍卫澳价值观的外交辞令,新政府应考虑有所变化。他认为,刚结束的大选,已带给澳政坛近50年来最重要的影响,堪称“政治特征”之变,将为澳中关系改善带来积极因素。
此前一次重要的变化发生在1972年大选中,前工党领袖惠特拉姆获胜,成为澳二战后首位成功领导反对党赢下大选的工党领袖。他在三年执政期间,不仅与中国建交,而且改变了澳政治氛围,使澳外交更自信,基本奠定随后几十年走向。
贝姆称,此次选举中,以往属于保守党(自由党-国家党联盟)“票仓”的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选区,选票纷纷转向一些女性独立议员。她们虽也属于保守派,但年轻、能力强、素质高、还有更强的包容性,有决心推动澳改革步伐。
贝姆分析,另一个因素是华人选民带来的。从一些数据可以看出,在以前保守党的安全选区,这次亚裔民众纷纷投给了工党;而在工党传统的“票仓”选区,支持率又有所提升。这都表明华人社区反感自由党-国家党联盟此前执政时用“中国威胁论”打“政治牌”,也受够了前政府在涉华关系上存在的“隐性种族主义”。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将推动澳中关系改善。
贝姆建议两国恢复成熟、互利的贸易关系,并重新建立健全合作机制,特别是在应对全球变暖、疫情、核武器扩散和粮食短缺等全球重大威胁上强化合作,这是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容易找到合作点。
针对澳一些政客渲染的“中国威胁论”,他认为,澳中双方不如适时考虑在国际维和任务、太平洋岛国警务执法中,加强两国军事和警务合作交流,让谣言不攻自破,这有利于增强双边互信。
德赖斯代尔则建议,中澳双方能够找到共同关心的核心利益,并利用好现有的合作机制和框架,比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另外,中方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在德赖斯代尔看来,这也给成员国澳大利亚提供了与中国改善关系的机会。
“谈判过程预计会有困难,但这是一个澳中两国接触的机会。如何恢复彼此信任,将是一个必要条件。”他说。
【背景链接】中澳经贸不会轻易“脱钩”
近年来,由于中国与澳大利亚关系遇冷以及新冠疫情,中澳经贸往来受到一些影响。不过,2021年,中澳货物贸易出现大幅逆势增长。
据澳外交兼贸易部官网,截至2021年7月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在2020年下降3%,总额为2450亿澳元(1澳元约合4.7元人民币)。2020年,澳对中国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1590亿澳元,比2019年下降6%。
2021年,中澳货物贸易出现逆势增长。据中国海关总署2022年1月18日公布的数据,2021全年中澳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312.12亿美元,增长35.1%,其中,自澳进口1648.24亿美元,增长40.64%;对澳出口663.88亿美元,增长24.16%。中澳货物贸易进出口逆差984.36亿美元。
此外,澳政府今年3月发布的《资源和能源季刊》报告,反映了澳对华出口的强劲态势。2021年,澳铁矿石出口总收入达到1530亿澳元,比2020年的创纪录收入又高出370亿澳元(增长32%)。其中,澳2021年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达到近1260亿澳元,占澳铁矿石出口总收入的82%。从贸易价值来看,2021年澳对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长33%,而从出口量(7.2亿吨)看增长约2.8%。
除铁矿石外,液化天然气也是澳对华主要出口品。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