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品赛背后的男人

2015年01月22日 Wine Australia


成功并非偶然,成功的背后是因所需的各个因素各就其位而制造出的一种状态。而让2014 Wine Australia Thirsty Thursday盲品赛(以下简称盲品赛)成功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参与每次主题策划和主持的James Dai戴效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和这位背后的男人——James来聊聊比赛背后的故事以及他个人对澳大利亚葡萄酒的一些想法。

(图片来自网络)

James,美食记网站(www.gourmet114.com)创办人、A+澳洲葡萄酒学校认证讲师、2011年中国葡萄酒挑战赛评审。


#1.除了主持Thirsty Thursday盲品赛,据我所知,你也会不定期组织一些盲品比赛。是什么让你对“盲品”这项活动如此热衷

James:其实办盲品活动的初衷是因一个很简单的理由--不看酒标,给葡萄酒一个很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上盛行看标,看品牌选择葡萄酒。我们只是想通过盲品来找到“好”酒,盲品这个过程让我们也认真公平地对待每一款葡萄酒。随后的盲品就变的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的方向。

#2.上次和本届盲品比赛年度冠军陈翔宇Sam Chen聊到过关于盲品逻辑这件事情,能否传授下你的盲品逻辑?

James:其实我与其他人基本都是按WSET系统来,看颜色香气口感质量,评估价格范围开始记录盲品的过程,当然你想好好研究盲品的学问,必然要学习葡萄品种的本身特性,产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酒庄与酒庄风格差别。盲品是需要花时间学习,通过实践积累的一个技能。

#3.本届Thirsty Thursday盲品决赛中,作为评审你觉得哪款葡萄酒是最容易犯错的?为什么?

James:嗯…我个人认为其实本次比赛中,超级刁钻的题目是没有的。说到容易犯错,这些可能是参赛选手受大赛心里影响比较多。举个例子在决赛中第二轮来自麦克拉仑谷(McLaren Vale)的歌海娜(Grenache)。同样出现在第一轮的时候,参赛选手大家发挥的都很正常,而到了第二轮可能就因为心理发生了略微的变化,会动小脑去猜主办方的出酒思路,一不小心就会走入心魔的怪圈。所以,大多参赛选手都错在这题上面。盲品嘛,需要一颗平常心,根据酒体表现逻辑性地去推断出最后的结果。动小脑,你就输了。

#4.你是如何看待近年来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地区的发展?

James:这个问题的区域性比较宽泛,如果按上海地区来说近2年是稳中有升的。不过内陆地区,比如四川成都、东北地区都是属于爆发性增长的。这其中包含着许多因素,例如: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市场推广,进口关税即将取消,葡萄酒本身的口味以及价格被当地市场所接受。最主要的是中国内陆地区的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只有具备品鉴葡萄酒的能力才会带动整个市场的消费。

#5.在你心目中,澳大利亚是否存在满分酒,如果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James:哈哈,当然有。满分酒首先要是好喝!“好喝”也分类别的,最基准的判断其实是在一个价格范围内比较,比如在300元/瓶的价格范围内我就会按300元的标准去评判。当然有些超“价值”本身的葡萄酒是存在的,这也是盲品的意义所在。而对于名庄酒我们也会按更高的标准要求和品鉴。

6.作为上海地区的A+讲师,你是如何解读这个课程的?

James:A+澳洲葡萄酒课程分为Level1,2,3级别。相对而言Level 1是目前市场接受度最高的,首先是因为课程本身的普及性质决定的,无论是具有葡萄酒理论知识基础的还是无基础的学生,只要具有学习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兴趣就能参加。在课程设置上Level 1是全面且具有系统性的,品鉴环节由三款白葡萄酒和三款红葡萄酒组成,这样可使得学生能很好了解澳洲葡萄酒的相关典型特征。至于Level 2我个人认为这个取决于学生的来源,有部分学生已具有相当的系统性葡萄酒理论知识作为后备支援,所以学习起来会轻松一些。而对于刚刚通过Level 1考试的学生有可能稍微早了一些些,Level 2的课程设置走向会从大到精,从范到具,专业性的知识强了,所以有可能对这部分学生来说会不太容易消化。我个人认为在Level 1学习考试结束后有一个继续学习发酵的过程,再攻读Level 2会来得得心应手一点。Level 3这个级别更像是针对澳大利亚葡萄酒超级发烧友准备的课程,难度不言而喻,所以还是在试验阶段。


非常感谢James跟我们分享了那么多。

小编在本次访问之后也有了一些心得:

在学习葡萄酒这条路上是没有“速成”二字。“花时间”、“热情”、“坚持”才能攻克学习葡萄酒这条路上的种种难题。而作为Thirsty Thursday盲品赛功不可没的James,犹如通往下一个,再下一个的终点的指南针、领路人。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