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网络
学业的成功,并不能代表你一定能在职业上一样拿到好成绩。
学院和职场之间的鸿沟,你意识到了吗?
宾夕法尼亚大学Adam Grant教授的演讲内容:
10年前,一个大三的学生在我的面前哭得像个孩子,只因为在他的学习生涯中,他第一次拿到了一个“A-”。
我很沮丧学生们痴迷于高分,甚至为此牺牲了健康。所有这些学生都加入了对完美主义的迷恋之中,并且相信最好的成绩是通向最好的研究生院和高薪工作的入场券。
我曾经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为自己定了目标,一定要在毕业的时候拿到GPA4.0,全A的高分。在那个时候,我认为这样的成绩才能反映出我的智力和毅力,表明我的优秀和能力。
但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研究证据很清楚:成绩优异不是事业成功的有效预测指标。
研究显示,在很多行业,成绩在最开始入职第一年的时候确实有些用处,面试官会分散一些的注意力于你的GPA,但一旦进入工作环境之后,成绩好将不代表你能在职场上有所发展。
比如,在谷歌,有些员工是在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辍学加入公司的,他们的成绩就与他们的工作表现无关(当然,如果的你成绩是D,你也进不了谷歌。)
学习成绩几乎不能评估像创造力、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交智商、情商、职场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成绩好的学生擅长于读书背书,记住很多知识点,然后体现在考试分数中。
但在职场,没有正确答案,也没有参考书,所有的问题都是突然发生的,需要你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曾经一群心理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经典研究,跟踪调查美国最有创意的建筑师,并将他们与最具建筑技巧但创造性较差的同行进行比较。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家唐纳德·麦金农(Donald MacKinnon)发现:“在大学,我们最富创造力的建筑系学生平均只拿到了B等成绩,”
原因很简单,这些学生做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们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但在那些不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的课上,他们宁愿不耗费时间。
他们只关心让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并会优先去做那些能激发他们内在动机的事情——最终这使得他们在职场上取得了成功。
得到最好的成绩是服从于学校的规则,而在职场上成功的要素是需要你的影响力和创造力。
来自教育研究人员凯伦·阿诺德(Karen Arnold)的见解:
“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的学生不太可能成为未来的领军人物,因为他们很容易融入体制,而不是试图改变体制。”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高中时的GPA只有2.65;罗琳从埃克赛特大学毕业时的成绩只有C;马丁·路德·金在莫尔豪斯学院的4年中只得过一个A。
如果你一昧的追求高分,那么你将花费更多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从未错过大学中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同时,为了不出现任何“瑕疵”,那么你就更有可能会去选修那些容易拿高分的课程,从而让自己呆在舒适圈里。
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更多更有效更有意思的事情上,比如解读一本深奥的小说,《芬尼根守灵夜》(译注: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学习一门语言;或者去加入新的社团,去做义工。
感受更多大学中的精彩生活,并在这些过程中体验失败和挫折,而这些经历将有助于你培养韧劲。
雇主们更看重技能,而不是分数。
在2003年一项针对500个职位的研究中,差不多有15%的招聘人员主动放弃了成绩很好的学生(也许是质疑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生活技能),超过40%的招聘人员在初步筛选简历时没有考虑成绩因素。
所以,走出误区。
全A都不一定代表一定能在职场获得成功。
那么如果你又拿不到全A,也没有任何其他技能,是否更应该质问自己:
走出大学,我,能做什么?
大学与职场之间的空白,多少留学生们都深有体会其中的苦楚。
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是所有对未来迷惘的我们心理上最真实的体验。
大学里是需要从书上找出一个正确答案,但在职场上没有什么正确答案,更多得是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阅读:
◈ 相比中国喜欢学霸,为什么美国顶尖大学热衷招收体育特长生?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