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博弈论中有一个模型叫“懦夫博弈”,赌的是谁更不要命:比如两名车手向对方驱车而行,如果任何一方都不避让,那么双方势必相撞且都会损失惨重;如果能有一方避开另一方,虽然避免了损失,却会被耻笑为“懦夫”。——因此,谁能坚持直行到最后而逼迫对方先打方向盘,那么谁就是游戏中的赢家。
可以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在1月8日上午针对美伊冲突的讲话,就带着浓烈的“懦夫博弈”色彩。在一份时长9分钟的发言中,特朗普称美国已准备好拥抱和平,“伊朗看起来是退下了(stand down),这对各方来说都是好事。” 他强调,美国已达到了能源自给自足,不再需要中东的石油,需要重组美军在中东的部署。实际上,随着连日来“流血事件”的不断发生,美伊两国在这场博弈中已经越陷越深。在美国政府在1月3日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使用无人机在机场击毙伊朗精锐武装指挥官苏莱曼尼后,该事件进一步发酵,伊朗随后对美国驻伊拉克境内的两处军事基地发动了导弹袭击报复…偏偏巧合的是,一家满载着176人的乌克兰航空的飞机在射程上的德黑兰附近坠毁,无一生还。
虽然此前伊朗方调查人员给出的普遍版本是“飞机故障”,但根据最新来自乌克兰的45个专家组成的调查小组的分析中却指出:该飞机在坠毁前已经起燃,并考虑到除了可能因为发动机故障导致外,也有可能是一枚防空导弹击中了它。而在美国情报部门的最新报告发言中,甚至用了“非常可能”来描述这架飞机被导弹在空中击中的可能性。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危险在下一刻就可能吞噬生命的地方,却仍然驻扎着300个澳洲军人——哪怕在来自伊朗的重要政治影响下,伊拉克国会早在三天前就通过决议驱逐美国军队以及其盟军出境,澳大利亚驻军也不例外。
1
驻扎在伊拉克的300个澳洲士兵、在霍尔木兹海峡的澳洲海军
最近,澳洲人民在网络上纷纷呼吁仍然驻扎在伊拉克境内的300名澳洲士兵撤离回国:“回来吧!伊拉克从来不需要你们,但澳大利亚的山火非常需要你们!”“与其在中东保护美国的石油权益,不如回国保护我们自己国家的权益。”“我们的军队力量占了还不到1.3%,能有什么用呢?回来吧!”…但事实上,澳洲军队在这一问题上对于美国的支持,可以追溯到早在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领导下发动入侵伊拉克之时。
以澳洲军队以“反恐”为名义在伊拉克地区进行的「Okra军事行动」为例,该行动自2014年在澳洲前总理艾伯特带领下发起迄今已耗费高达25亿澳元,仅本财年的支出就高达2.4亿澳元。而除了在伊拉克拥有地面部队之外,澳大利亚还在去年底今年初以“保护航运自由”的名义,向毗邻伊朗的霍尔木兹海峡派遣了一艘军舰、侦察机和一批国防军。
与驻守伊拉克的地面部队类似的是,澳洲政府对于该计划同样没有给出该派遣小组什么时候撤回的消息。莫里森曾经在关于该计划的发言中表示,“随着任务接近尾声,就像我们在所有这类问题上的做法一样,”政府会再考虑他们如何返回。他补充,“我是说,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我们只能根据我们所了解的情况进行规划和作出承诺。”的确对于军事武装力量而言,几百个人几乎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了——可澳大利亚又为什么会甘愿弃炮火的危险与军费的“燃烧”不顾、而执意不愿挪走这几步看似可有可无的闲棋呢?
2
恐怖报复?伊核协议?…美伊冲突的本质
不可否认的是,刺杀苏莱曼尼只是一个美伊对峙激化的支点,而究其冲突的实质,真的是如特朗普口口声声所说不能让伊朗拥有核武器吗?实际上,不管是最近发生的这些“流血事件”、还是2018年“伊核协议”的破裂,其实都不过可以追溯到早年间继1979年伊朗占领美国大使馆并劫持人质,1980年代美国在“双伊战争”中支持伊拉克,以及90年代力度扩大的伊朗制裁中体现的美伊冲突的一种延续。有不少学者认为,美国与伊朗的冲突实际上还是来自于地缘政治角度的利益冲突。对于美国而言,在全球主要石油输出国中,可分为包括加拿大、阿联酋、科威特与沙特在内的「亲美阵营」,与包括伊朗、俄罗斯、伊拉克、利比亚、委内瑞拉在内的「反美阵营」,而在这个被修剪得寥寥无几的反美阵营里,伊朗实际上是如今除了俄罗斯之外仍然保持“坚挺”的国家。尽管过去四十年来伊朗经济在美国制裁下表现不佳、近年来通胀率走高,但实际上伊朗除了盛产石油之外,还扼守着全球石油重要通道霍尔木兹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南部之间,呈人字形,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要道,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素有“海湾咽喉”之称。“霍尔木兹”在波斯语中的含义为“光明之神”,而这份耀眼的光芒也使这个地方在历史上一直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目标。1930年代,海湾地区的石油陆续被发现,各大国加紧抢夺海湾的石油开采权与控制权。冷战期间,海湾地区成为美苏争夺的战略要地。80年代,随着海湾地区石油储藏量的进一步探测结果显示,海湾地区一度被誉为世界的“石油宝库”,霍尔木兹海峡成为国际石油运输通道。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卡塔尔等中东产油国的原油出口,都要经由霍尔木兹海峡运往西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作为“石油宝库的阀门”,如今全球大约五分之一的石油都依赖这一海峡运输,其中,包括运往澳大利亚15%的原油和近30%的成品油。与此同时,自2018年伊朗在美国宣布对其石油禁令后称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去年又在该区域扣押了外籍几艘油轮之后,这个地方也实际上早就成为了美伊博弈的一个重要支点。
3
澳大利亚在掺和什么?
去年,澳大利亚宣布加入“国际海事安全建设”,重点在于确保航道和商业航行的自由。而这一结构的存在,其实也是为了应对在通过海峡期间发生的事件和威胁。澳洲政府表示,澳大利亚将与美国、英国和巴林等国际合作伙伴合作,“依照国际法”维护海上贸易安全通行的权利。据称,派遣的澳洲人员很有可能从事情报和后勤工作;其他军事力量则可能会护送油轮,并监视来自空中的潜在威胁。
但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国际法教授唐纳德·罗斯维尔(Donald Rothwell)看来,虽然霍尔木兹被公认为是国际航运路线,也就是油轮与军用船只即便经过伊朗水域也有权在这些航道上安全通行,但当军用船只进行护送等行动时,这个权利就可能会消失。“航行自由不是绝对的,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水域的航行可能受到法律限制,” 他说,“在我看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试图护送没有悬挂澳大利亚国旗的船只通过该海峡时,会有重大的法律问题。” 罗斯维尔教授补充,行动的规则以及澳大利亚国防部队在受到攻击时能否进行自卫仍然是个问题。而正如美国和伊朗互相给对方冠上“恐怖主义者”的头衔一样,这些行动在澳大利亚的军队与伊朗看来,也有可能带着完全两个不同的“滤镜”:对于澳大利亚与其他合作伙伴来说,这份新军事任务实际上加强了对于反恐与反海盗的贡献;但由于这些行动针对的是“非国家行为体”而不是针对另一国的海军,伊朗实际上也可声称这些行动的存在构成了使用武力的“非法威胁”。两种似曾相识的说法,究竟谁才是对的?又或者是利益当头,本就没有对错?
END
不仅仅是美国、伊朗与澳大利亚,这条最窄处甚至只有30多公里的海峡还牵扯着许多国家和人们的命运。1月6日,国际油价走出8个月以来的新高,超过了沙特原油设施遭无人机袭击以来的最高记录,国际金融机构甚至已将油价看向每桶100美元上方。此外,石油供应的基本面或也因此改变。尽管目前国际石油供需基本平衡,甚至因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而供过于求,但作为石油主产区的中东地区一发生地缘政治紧张,还是会立即推高油价。只要美伊不和谈,持续紧张的地缘政治就会不停推升油价,而这不仅不利于制造业和增加成本,还可能会进一步拖累增长动力不足的世界经济。
与此同时,这一系列的“黑天鹅”事件也极大地触发了全球避险情绪:黄金价格在1月3日当天就创下7年来的新高,黄金价格连续上涨至近每盎司1600美元;而避险情绪加剧,影响的不仅是部分资产抛售,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与恐慌,——还有如今这个市场里,每一个草木皆兵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