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袍精英的教育之路丨新东方CEO英国伊顿公学寻访记

2019年03月01日 新东方前途英国留学


一所中学培养了19位英国首相,成为“英国政治家的摇篮”,诞生了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演员汤姆·希德勒斯顿(抖森)、作家乔治·奥威尔等众多著名校友。这完全超出了我们常人的想象,它就是名闻四海的伊顿公学。

 

迎着冬季绵长的细雨和湿冷的风,我和一位同事如约来到神往已久的伊顿公学。伊顿公学就坐落在泰晤士河畔的温莎镇上,和英国皇家的温莎城堡隔岸相望,奔流不息的河水从小镇穿过,似乎在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


伊顿公学校园内的主体建筑和方庭中央亨利六世的雕塑


走近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伊顿公学礼拜堂,这座后哥特式建筑如今仍是伊顿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伊顿公学的创建者、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当初雄心勃勃,想把它建成欧洲最大的礼拜堂。虽然这个宏图最终未能如愿,你伫立在礼拜堂里,依然能感受到学校走过的近600年的恢弘历程。

 

伊顿公学的主体校园和牛津剑桥类似,是典型的方庭建筑。主楼前的中央广场上矗立着学校创建人亨利六世的塑像。四周的老建筑就是学校的发源地,如今这些老楼里的教室已经所剩无几,更多是用作接待处、办公区、会议室和校长宅邸了。有些建筑因为历史久远,连学生都不让随便进入。当年顽皮学生在建筑物护墙板上刻下了密密麻麻的“涂鸦”,如今都成了见证历史的珍贵文物。


伊顿公学和温莎小镇交织在一起,教学楼和住宅难分你我。走在小镇狭窄的街道上,历史、文化、传统和学术的气息扑面而来。课间时分,身着黑色大衣、深灰白条长裤、白衬衣和灰马甲的伊顿学生,三五成群,从你身边匆匆而过,矫健的步伐和传来的阵阵笑语,给这个古老又宁静的小镇增添了几分别样的生机和活力。他们仿佛是穿越时空的小魔法师,正从容傲娇地走向未来。


课间10分钟,伊顿学生从一个课堂匆匆赶往另一个课堂



何为伊顿


伊顿将自身的“血统”和“品牌”视作生命,坚信优秀的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积淀的过程,并非仅仅通过开分校或者派几位教师授课就能进行简单嫁接。在伊顿公学任职12年的佩西·哈里森(Dr. Percy Harrison)博士开玩笑说:“伊顿从来都很低调”,伊顿的低调在于用匠心去打造独具特色的教育方式,低调也许或多或少也暗示着它的高冷,它的与众不同。

 

伊顿公学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校风,至今只招收13-18岁男生,学生全部寄宿。学校规模则已经从建校时的几十人扩充到了今天的1300人。哈里森博士特意告诉我们,这已经是学校目前的最大承载量了。伊顿每年招收新生250人左右,录取比例约为5:1。从表面判断,这个比例并不低。但是,伊顿的传统文化、课程强度和难度、每年逾四万英镑(约35万人民币)的学费、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严苛要求,无形中抬高了伊顿的入学门槛。

 

入读伊顿后的挑战更大。伊顿学生每天早上08:35分准时到教堂参加15分钟的早会活动,09:00开始第一堂课,每节课40分钟,午餐前需要完成五节课,中间要到会议大厅集合一次,那是发布通知以及学生和老师交流的时间。午餐大概在13:15开始,一个小时,午餐后一直到18:00,学生要么上课,要么参加体育活动或各种比赛,晚上是学生学习或者辅导时间。周六的安排也基本相同,上午上课,下午通常是体育比赛,晚上才可以自由活动。学校把高强度的学习、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培养男孩的坚毅精神当作了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此外,伊顿的学生都会参加各种俱乐部或社团活动,如果算进这个时间,学生基本上要从早忙到晚,每天面对的是长长的任务表,很难有大块的休息时间。难怪此前听说有学生拿到了学校的音乐奖学金,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因为实在没时间去完成学校规定的高强度音乐训练和演出。毫不夸张地说,作为一个合格的伊顿学生,必须要擅于管理自己的时间,要自律、自立、自强,能打善战,符合伊顿的人才培养标准。


伊顿公学一共有25栋宿舍,每栋宿舍楼大概住50名学生,这里就是伊顿学生五年的“家”。除了学习,这些男生平时的起居、饮食、比赛和娱乐等都在一起。每个宿舍配有一名舍监(house master),专门负责看管这50个学生,既是“班主任”,又是“家长”。舍监也是“以舍为家”,带自己的家属一起住在宿舍里,方便随时照顾学生。此外,每个宿舍还配有一名女舍监(dame),主要负责学生的生活起居。优秀的高年级学生还有机会担当“楼长”(captain),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一显身手。



我自不变


伊顿的不变体现在对其自身传统的尊重。从内到外、从衣着到行为举止,伊顿都有严格的规定,有时学校甚至不避讳阶层的观念,内部也分成三六九等。比如,学校25个宿舍中,叫college的宿舍就非同一般,通常是成绩优秀者的宿舍,不仅地处校园中心,还享有更好的居住和膳食条件。这些学生的着装也享有特权,可以在本已讲究的校服外再套一件黑袍,让人一看便知道是来自college的优等生。


最精英的伊顿社团(Eton Society)由最高年级的近20人组成,他们有权在礼拜堂活动中督促其他学生、帮助他们登记参加各种活动等。这听上去像是普通差使,实则是一种权力的体现。伊顿社团成员的特权也同样体现在不同的服饰上,他们可以穿颜色稍浅的灰色长裤,马甲颜色可以任意选择,不必拘泥于普通的黑色或深灰色。而这些小精英们也唯恐他人不知其特殊身份和地位,经常选择颜色扎眼的花马甲,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气派。

 

伊顿公学的150位老师也有不少自己的传统,上午11点30分就是教师们的传统聚会时间。近百号人穿着各式长袍黑衣,挤在一个狭长的大厅里,主持人首先走上讲台来一段英式幽默,算是暖场的开场白,接下去大家自由交流。这是老师们每天欢聚的最好时光,校长也会盛装出席。习惯先预约、再见面的英国人,此刻也不必拘泥小节,可以在大厅里自由穿梭,各自寻找想见的老师和同事。一旦遇上想找的人正在跟别人交谈,你还得遵守学校特有的排队传统,攥着别人长袍的一角,在一旁排队静候。


伊顿校长西蒙·亨德森(左)和伊顿在线CEO佩西·哈里森博士(右)与作者合影


这次去伊顿访问,我们还有幸听了一堂11年级的英文课。授课老师是在伊顿执教30多年的英语老师乔尼·诺克斯(Jonnie Noakes),上课内容是莎剧《麦克白》(Macbeth)里的片段。全班19名学生围成几桌,老师边讲边分析剧中人物班柯(Banquo)的特点和心理活动,用一系列启发式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寻找理解的线索。

 

诺克斯老师课前对我说,这将是一次以传统方式进行的授课,以教师为主导,启发学生回答问题,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讨论。其实这样的课堂和授课方式,让我这个来自中国的老师感到尤其的熟悉和亲切。伊顿的学生举手发言可谓踊跃积极,课堂节奏紧凑流畅,一堂课40分钟在老师和学生的你问我答中不知不觉过去了。走出教室时,诺克斯告诉我除了每周六小时教学任务,他还兼任伊顿公学学习创新和研究中心的主任,利用课外时间继续探索和研究教学法。


伊顿同学在英语课上讨论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我亦创新


伊顿不仅有悠久的传统,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走进“学习创新和研究中心”,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现代气息。厚重的传统木桌椅换成了白色可旋转式组合桌椅,实验教室的一面墙用整块的单向透视玻璃建成,教学研究人员可以在不干扰课堂授课的情况下进行真实场景的观察和评估。

 

伊顿公学尽管明确表示不计划在海外建分校,其在线教育的投入却在不断增加。接待我的哈里森博士也是伊顿在线业务的CEO,他表示伊顿在线旗下的EtonX公司于2015年向中国市场推出了“领导力”的网上培训课程,最近又针对海外市场推出了“未来技能培训课程”,涵盖公众演讲、批判性思维、创新、简历和面试等软技能的培训。伊顿希望通过科技手段和自己的在在线平台,给国际学生提供高品质的网上课程,和更多海外学生分享伊顿的教学理念和实践。

 

这样的办学理念和其建校初衷是一脉相承的。亨利六世1440年决定创建伊顿公学,目的就是想给当时的70名“穷男孩”提供良好的教育,让他们能够顺利进入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今天,伊顿虽然以高昂学费出名,但每年有20%以上的学生会获得不同类型的经济资助,另外还为70名左右的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尽可能为更多聪慧却无力负担学费的孩子提供进伊顿的读书机会。

 

这就是伊顿公学,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传统和教育使命,包涵着贵族和阶级的特色习俗,同时又保持着开放的思维和态度,在教育革新的前沿不断地求索和开拓。走出伊顿公学图书馆的时候,我注意到书架显眼的位置上摆放着伊顿校友乔治·奥威尔的多部著作,我相信这就是伊顿的骄傲。记得乔治·奥威尔说过,“如果你不会写作,你就不会思考,如果你不会思考,别人就会来帮你思考。”正是这样思想影响着一代代的伊顿人,让伊顿公学薪火相传,在历史的光辉中散发出古典又现代的迷人魅力!


伊顿公学的图书馆一角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周成刚在路上”原创。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