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你的自拍照,正被拿来招嫖”:女孩,请保护好你的隐私

2019年01月20日 北美报告



北美报告(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你们能想象到吗?你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每一个痕迹,都有人把它拿来兜售。

不要以为你的信息不值钱,当坏人们拿着它去做坏事时,就不一定了。比如,之前有1.3亿人的开房信息被曝光,只要别人想要,只要花上几百块钱就能买得到;再比如,有人拿着父母在朋友圈晒孩子的信息,盘算着怎么把这孩子拐了……

今天,我就想说说,在这个获取信息便捷的今天,你的隐私有多么地好获得,它又有多么重要!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国馆(ID:guoguan5000)




01


你在网上、朋友圈上发的个人生活照,很有可能在被人收集、贩卖、滥用。


前一段时间,张伟在使用一款名叫探探的移动社交软件时,无意中发现了朋友刘茜的照片。


刘茜得知后,很惊慌:“张伟告诉我这件事儿的时候我特别吃惊,因为我压根没有使用过探探。”更可怕的是,她的照片竟是用来在探探上招嫖。


没使用过探探,自己的照片却被人用来招嫖?那么,这些照片从哪里来的?


答案不言而喻:就是你自己在网络上泄露的,被有心人一点点收集起来,贩卖给了别人,用作广告营销,甚至色情招嫖。


有记者甚至专门扒出了收集售卖女性生活照的灰色产业链:


在网络上,有人出售各种女性生活照,有的图片是买的,有的就是从微博上搜集的,只要19块,就能看到35位女性的大量生活照。

来源 | 手机中国网


尽管有人呼吁要保护好个人信息,要加强监管。但不得不说,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你真的已经毫无隐私可言。





02

 QQ空间里的照片

/被人印在招嫖小卡片上/


哪怕是在QQ空间上更新动态、上传照片,你就已经暴露了隐私,别有用心的人,就有可乘之机。


而别有用心的人,未必就是陌生人。


不久之前,安徽滁州一名女学生,印有她照片的色情卡片,被大量散发在校园里,背面写了“找小姐”之类的黄色信息。


她赶紧报警。很快,警察抓住了散发卡片的嫌疑人陈某,而这个人,正是受害女生的前同学,因对她怀恨在心,一直想寻求报复。


陈某经常关注受害女生的QQ空间动态。


近段时间,他发现了她的生活照片,将其照片洗印一百张后,在背后写上了“找小姐”字样,还将她微信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也留在卡片上。


然后陈某来到受害女生所在的学校,在学校内将照片广为散发。

来源 | 看看新闻


你以为专属于你的QQ空间,有可能所有不怀好意的人,都在暗中窥伺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你已经毫无隐私可言。





03

朋友圈晒娃

/4岁孩子险遭陌生女子抱走/


衢州龙游县的杨女士,她的儿子儿媳,喜欢在朋友圈上晒孙女的萌照,记录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但他们可能没意思到,这些“关爱”的举动,差点给孩子带来灾祸。


有一天傍晚,杨女士去跳广场舞,儿子儿媳还没下班,她就把4岁的孙女,一同带到广场上。她沉浸在跳舞的喜悦中,把孙女忘在一旁。


正跳得起劲,忽然有熟人牵着孙女走来,告诉她:刚才有个陌生女人差点把你孙女带走!杨女士吓了一大跳,立即在附近查找,没想到那女子却迅速溜掉了。


从孙女的口中,杨女士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孙女在四处溜达,忽然就有一个40来岁的陌生女子上前问她,你是不是叫某某某。


孙女看了看女子,女子又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就在那边的超市,我正好碰到你了,要不要带你去找妈妈啊?


小孩子没吭声,陌生女子继续说:“我还看过你照片的。”正说着,和杨女士相熟的奶奶就过来了,陌生女子见势不对,就溜了。


杨女士的儿媳越想越后怕,经常上网晒女儿照片,去哪里、吃过啥,也都晒出来。对方既然能知道女儿的名字,还看过照片,很有可能都是从朋友圈里看来的。

来源 | 现代金报


按理说,朋友圈只有关注的好友可见。但一来,你微信好友可能有杂七杂八的人,二来,朋友圈的内容也可以被截图传播。


你已经毫无隐私可言。





04

根据明星微博内容

/网友推理出了她的家庭住址/


王珞丹是影视明星,人一有名嘛,就有人关心她的隐私。虽然从没透露过自己的家庭住址,但网络上不缺大神,推算出她的家庭住址,也是分分钟的事。


2011年,一篇名为《我是如何推理出王珞丹住址的》的帖子,在网络迅速蹿红。


帖子的发布者,从王珞丹的微博上,找到两张自拍照。这两张照片看似普通,但这位大神,却从中分析出许多信息:王珞丹住楼顶,小区是西式的,建成有一段时间了,小区至少有三个正方形花坛……


然后他打开Google Earth,截取一张北京城区的俯视图,将其分为若干区域,根据王珞丹的微博内容和一些简单的地理常识,排除部分区域,最终锁定王珞丹居住的小区。


整个过程,只用了40分钟。

来源 | 成都商报



还好发帖者只是游戏心态,并无恶意;要是坏人用上这一招,通过微博泄露的信息,找到你的家庭住址,后果不堪设想。


网友纷纷表示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网络“把人的隐私赤裸裸地暴露于世人面前”。


你已经毫无隐私可言。




05

你的开房信息

/可能被人卖了/


2016年,有记者以了解亲戚结婚对象为由,联系了贩卖个人信息的服务商。


对方工作人员表示,只要提供身份证号,就能查到开房记录、列车记录、航班记录、网吧记录、出境记录、入境记录、犯罪记录、住房记录、租房记录、银行记录、驾驶证记录等11个项目在内的材料,全套收费仅850元。


如果另查个人征信,费用为300元,查开房记录要200元。


记者征求同事同意后,报上了同事的身份证号,果然对方很快发来他开房记录的整体截图。每一次记录,都能把入住时间精确到秒。

来源 | 南方都市报


2018年8月,某酒店集团也陷入数据泄露风波,酒店入住信息被人拿到网上贩卖,中招用户可能高达1.3亿人,开房记录2.4亿条。


酒店消费者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入住离开时间、消费金额等信息,都可以买得到。

来源 | 北京商报、IT桔子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你的个人信息,早就曝光在互联网上。你透明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无处可逃。


你已经毫无隐私可言。




06

网上订票信息被泄露

/遭遇诈骗被骗205万/


2014年,深圳市民刘先生,委托朋友在航空公司官网上,订购了两张从深圳飞往南京的机票,机票订购成功后,支付了1360元。


但第二天,朋友收到短信,称因机械故障,取消了航班,每个人会得到航空公司300元的赔偿,短信还给了一个400开头的电话。


朋友将短信转发给刘先生。因为短信中,包含有航班号、刘先生的姓名以及身份证号,因此刘先生深信不疑,以为真有退款。


他拨打了短信中的电话,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操作,结果银行账户中被骗走205万元。

来源 | 羊城晚报



而这套骗术的起点,就在于骗子竟然能准确掌握刘先生的个人信息。但究竟是谁泄露了信息?还是骗子通过什么渠道买到的?反正暂不得而知。


但个人信息泄露,让你在明处,而骗子潜伏在暗处,让更多的骗局,变得防不胜防。


你已经毫无隐私可言。




07

Wifi类APP泄密

/9亿用户信息如同裸奔/


如今智能手机时代,一些应用APP能够给我们带来生活的便利,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更多隐私泄露的风险。


央视《经济半小时》曾曝出惊天消息:某类wifi链接类APP,只要消费者下载并使用,这个消费者的手机就自动成为了这个软件的一个流动间谍。


它借用消费者的手机,会窥探这部手机周边和经过地点所有的Wi-Fi信息,悄悄偷取各类Wi-Fi的密码信息,在消费者丝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这些信息传软件的后台,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


记者尝试使用这款软件,在普通居民小区,短短几秒钟能轻松蹭上加密网络,还能通过软件看到Wifi背后更多的个人隐私信息,比如个人微信。


通过这款APP,甚至能轻松进入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的网络系统。


这款应用有9亿人,9亿人的信息如同裸奔,细思极恐。它会如何收集和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及其他信息。包括使用者手机的基本信息、IP地址、GPS定位,等等。


很多人可能都没细看这项条款,就直接点了“立即体验”,个人信息就这样被轻松让了出去。

来源 | 今晚报、央广网


而这样在不知不觉收集你的个人信息的APP,也不知还有多少。


你已经毫无隐私可言。




08

大数据时代

/你更容易被消费主义引诱/


很多时候,APP的隐私条款,你没注意看,或者不得不同意某些泄露隐私的政策。


但更多的时候,无须你的同意授权,网络平台仍然能够通过技术手段,采集用户数据,分析出用户的“用户画像”,从而精准地向你推送广告。


推送的广告,已经精准得足够可怕。


网上有人爆料,他在群里和人聊天,一直在聊关于猫的话题,最近也没有搜索关于猫的消息,结果第二天,就受到了卖猫的广告推送。


还有更恐怖的,他在群里看到有陌生人发了一个四合院报价的图片,他就点击看了一眼,结果第二天又收到了“出售四合院”的广告推送。(来源:互扯程序)


所以,你可以想象,通过大数据,别人可以比你自己,更懂你的兴趣爱好,更能走进你的内心世界,进一步通过精确的广告,诱导你走进消费主义的怪圈。


以某外国电商巨头为例。它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分析顾客的购买历史、浏览历史、朋友影响、特定商品趋势、社会媒体上流行产品的广告、购买历史相似的用户所购买的商品等等,最后向你推荐的东西,恐怕都是你想买的。


该外国电商巨头利用其20亿用户账户的大数据,通过预测分析140万台服务器上的10个亿GB的数据来促进销量的增长。(来源:199IT)


所以,对于那些年轻的月光族,那些只懂得买买买的剁手族,真的不要全怪他们过度消费,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


毕竟他们的消费心理,已经被互联网大公司们研究得太透彻了。


你已经毫无隐私可言。






09


然而你能怎么办?


科技在不断进步,负面效果就是,掌握科技的人,对普通老百姓的侵害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大。何况,隐私这种事,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意,这更加给了某些人肆无忌惮的理由。


国内某互联网巨头的大佬曾说过:“中国人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很多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性。”


这话说得很赤裸裸,甚至引起了公愤。


但你又能怎么做?你能选择不上网?你能选择不使用智能手机?你能选择一个APP都不用?


如今,学习、工作、生活,全部都离不开网络。你真的没有办法,你已经全身心依赖它们,没有多少本钱和大佬们讨价还价。


然而舆论风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曾经我们的隐私意识,越来越淡薄,但当更多人意识到隐私泄露的风险时,保护隐私的呼声,将会越来越高。


没有隐私的时代,你越应该有保护隐私的意识。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人。


当每个人都具备了保护隐私意识,不会对侵害隐私的行为无动于衷的时候,也许那些盗窃隐私的小偷大盗们,才不会那么理直气壮,那么嚣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文章转自公众号:国馆。非常感谢!


来源:国馆

平台: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

最近读者都爱

看这些文章哦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