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总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澳洲待了一年半载回国后,居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就被澳洲改变,染上了很多“土澳气息”,俗称“土澳留学后遗症”~
有个词叫Reverse culture shock”
中文意思是“逆向文化冲击”或者“重返本文化冲击”。
就是说当一个人在异国不同文化环境里生活了一段时间,经历了文化冲击,但在适应了异国文化后,当其回到祖国后,出现对自己本国文化有不适应的症状,这就是“Reverse Culture Shock”。
下面的这些“土澳后遗症”,你中了几条?
动不动就冒英文
该说英语的时候说中文,该说中文的时候说英文,语言系统完全混乱,时不时冒个英文单词出来,我也很无奈呀......
@这个大头白
回国后常用词语:「打扰了」、「借过一下」、「抱歉」之类的,外语发音比中文更顺口的词经常冒出来,然后再赶紧改口。
@流年
撞到人脱口而出sorry
@二手科学家
想问朋友寝室里有几个本市人,一张口:你公寓有几个local?
@盒饭
在超市神一般的问出:可以给我cash back吗?然后店员一副“你怕是傻了吧”的表情
不会过马路了
回国后,面对不用按铃的马路不知所措,面对飞驰而过的电动车一脸懵逼。
@老林子
过马路最怕的不是汽车,而是飞速过来的电动车和摩托车,还是超载的!提醒自己无数遍:行人千万要让着车!
@jojo
过马路要不停的看车,堵车会一直被按喇!叭
@小把戏
土澳过马路是要摁路边的一个按钮的,放假回上海,一直找那个按钮哈哈哈哈。
@炸鱼
在澳洲过马路司机远远的就停下来等你了,我习惯了这种模式,回国后也放飞自我,差点被电动车撞。
到处都好吵
回国后才敏感的感觉到好像每家餐厅里都会有几个人旁若无人的大声讲话,劝酒的,或是大笑的,或是感慨人生的,或是彼此恭维的,或是抱怨家常的,而这些我以前都习以为常。
@TUTU
太吵了,街上车上都很吵,出门一趟有点头晕。
@seigle
和朋友去吃饭,他们说我说话声音好小。
一切都好便宜呀
回国欠抽,经常习惯性把人民币换成澳币,顿时觉得MD真便宜,遂开启买买买模式。
@梦
打一次车起价只要2澳币,去家乐福买啊买啊买好多才要十几澳币,简直开心惨......
不习惯用支付宝
如今大天朝已是支付宝、微信支付两分天下,在一堆手机“滴”一声就支付的人群中,默默掏钱包掏银行卡的我,感觉是个异类。
@一枚桃子
吃东西买单,可以用支付宝,买周黑鸭,可以用支付宝,出去玩和朋友AA,可以用支付宝,顿觉社会主义天朝真是无比高大上…吓得我想赶紧叫支付宝一声爸爸。
晚上嗨到爆
在土澳,好久没有晚上在外逛逛逛,回国后,晚上十点都灯火通明,那个感动呀,感觉童年都回来了呢。
@杭子
在澳洲习惯了晚上的黑灯瞎火,商店都不开门的状态,当回国的飞机在深夜即将降临广州的时候,我俯瞰整座城市,灯火通明,感动的热泪盈眶,觉得自己终于回到现代社会了。
@Tree
就一个感觉,终于从村回到城里了~
直接喝自来水
好不容易在土澳客服心理障碍,养成和自来水的习惯,一回国发现好像哪里不太对。
@匿名
我刚回国的时候,到处找厕所接水喝,太羞耻了........
@鼠辈
口渴时,看见水龙头就冲上去接水~
@阿刁
烧开水喝,发现太烫了,转身上厨房往杯里兑了点自来水……接到一半才意识到并不能喝...
上厕所不带纸
这绝对是最不可描述的“后遗症”,如果遇到,只能祝你好运了!
@Tony
上厕所不带纸……不止一次……然后就悲剧了
上车立马系安全带
说实话,这个后遗症完全没毛病,只要上车,条件反射式系安全带。
@caro
坐后座系上了安全带,我妈说:哟,不错
@可卡
开车系安全带,副驾驶系安全带,坐后座也要系安全带,简直模范
喜欢用中文评论别人
在土澳,中文是掩护器,就像带上墨镜可以正大光明盯着帅哥美女看,回国后像突然把墨镜给取了,迷之尴尬!
@vivk
在公共场所很大声以为人家听不懂的跟闺蜜说:你看你看你快看!那边那男的帅不!结果发现帅哥脸红得比我还厉害……
@Liu
吐槽了一下前面人的衣品,然后别人回头就是一个白眼
其实,我们以为自己没变,却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很多,养成了很多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好习惯”或者“坏习惯”。
上面的“后遗症”你中了几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