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爱没有恐惧,惧怕的人没有完美的爱。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刚开始在学习爱。“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奥斯宾斯基在《第三工具》(Tertium Organum)里说过“爱是宇宙现象”,为人类打开了第四次元,进入一个“不可思议的惊奇世界”。
真爱是无私、无惧的,它会将自己倾注在所爱的对象上,不求回报,因为真爱的喜悦就是来自付出。爱是神的显现,也是宇宙中最强大的磁力,因此纯洁无私的爱会回到付出者自己身上,无须追寻或强求。但了解真爱的人,寥寥无几。人类的爱既自私、专横,又患得患失,因此才会失去所爱。嫉妒是爱最大的敌人,看见爱人被别人吸引,想象力就有如脱缰野马,这些翻搅不已的思绪若不平复,恐惧必然成真。
例如,有一位深陷痛苦的女士来找我,她所爱的男人为了其他女人离开她,还说他从没想过要娶她。她深受嫉妒与怨恨折磨,希望那个男人像她一样受苦,还问:“我这么爱他,他怎么可以离开我?”
我回答:“你根本不爱那个男人,你恨他。”
接着,我又继续说道:“你不可能得到你未曾付出过的,给予完美、全然的爱,就会回收全然的爱。所以,通过他,让你自己变完美;给他完美、无私的爱,不求任何回报,不要批评或责备,无论他在哪里,都祝福他。”
她答道:“不,除非知道他在哪里,否则我才不要祝福他!”
“喔,”我说,“这根本不是真爱。”
“当你付出真爱,真爱就会回到你身上,这份爱也许是来自这个男人,或者另一个男人。但如果这个人不是圣灵所拣选的,你也不会要他;当你与神同在,就会与圣灵为你拣选的爱人同在。”
几个月过去了,情况没什么改善,但她持续认真地在自己身上下工夫。我说:“当你不再受对方的冷酷所影响,他就不会再那么残酷了,因为这都是你的情绪吸引来的。”
然后,我告诉她印度人社交的问候方式。他们不互道“早安”,而是说:“我向你内在的神性致敬。”他们向每个人的内在神性致敬,对丛林中的野生动物也是如此,所以从未受到伤害,因为不管在哪一种生物身上,他们看到的都是神。我对她说:“向那个男人的神性致敬,然后说:‘我只看到你的神性。我以神看你的眼光看你,你是以它的形象与样式造出来的,你是完美的。’”
她发现自己越来越沉着、镇静,忿恨也逐渐消失了。
那男人是个船长,她一直称呼他“头头”。有一天,她忽然说出:“无论头头在哪里,请神祝福他。”
我告诉她:“现在,这才是真爱。当你自身就是‘圆满’的,不被这个状况干扰时,你就能得到他的爱,或吸引另一个爱你的人。”
那一阵子我正在搬家,没有安装电话,所以有几个星期没有跟她联络。某天早上,我收到一封信,上面写着:“我们结婚了。”
我一找到机会就赶紧打电话给她,劈头就问:“怎么回事?”
“噢,”她兴奋地说:“真是奇迹!有一天早上我醒来,一切痛苦都消失了。那天傍晚我见到他,他跟我求婚,然后一星期之内,我们就结婚了。我从来没见过像他那样全心全意爱我的男人。”
有一句老话是这样说的:“没有人是你的敌人,没有人是你的朋友,每个人都是你的老师。”
因此人要客观一些,学习每个人所带来的教导;一旦学会,你就自由了。
人不须借由痛苦成长,痛苦是违反灵性法则的结果,但似乎很少人可以不经历受苦,就从“灵魂的昏睡”中苏醒过来。当人快乐时,通常会变得自私,然后业力法则自然开始运作。人通常是因为缺乏感恩,才会尝到失落之苦。
我认识一位女士,她有个很好的丈夫,她却常说:“我根本不在乎婚姻,但这跟我先生无关,我只是对婚姻生活不感兴趣而已。”
她的兴趣非常广泛,忙到几乎忘记她先生的存在,只有看到他的时候才会想起他来。有一天,她先生说他已另结新欢,便离开了她。她既懊恼又愤怒地跑来找我。
我说:“这正应验了你自己说过的话。你说你根本不在乎婚姻,所以潜意识就自行运作,让你离开婚姻。”
她说:“噢,我懂了,这就是心想事成,但我也因此受伤很深。”
没多久,她恢复平静,也了解到,分手之后她与丈夫两人都更加快乐了。
当一个女人变得冷漠或挑剔,不再鼓舞丈夫时,她的另一半会怀念先前两人之间的激情,也会觉得烦躁、不快乐。
一个可怜的男人来找我,他的情况很悲惨,整个人相当沮丧。他的妻子对“生命数字”很感兴趣,并要他阅读相关书籍。从他说的情况听起来,那些内容对他不利,因为他说:“我太太说我这一生都不会有什么成就了,因为我的生命灵数是2。”
我告诉他:“我不管你的生命数字都多少,在神的意识里,你是完美的。无限的智慧早已为你预备好成功与财富,现在让我们来开口向它要求。”
过了几个星期,他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一两年后,他成为一位才华洋溢的成功作家。
一个人除非热爱他的工作,否则不可能成功。当画家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作画时,就会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而一个鬻文为生的人却总是活在追悔之中。
人若鄙视金钱,就不可能吸引到金钱。很多一生穷困的人嘴里经常说:“我视金钱如敝屣,我鄙视那些有钱人。”
这就是许多艺术家一生潦倒的原因。他们藐视金钱,因此与金钱无缘。
我记得有一位艺术家,他在提起另一位艺术家时说:“这个人的银行账户里有存款,所以不是个好艺术家。”
这种心态当然会阻断上天对他源源不绝的供应;人必须跟事物保持和谐的关系,才能吸引事物到来。
钱是神的显化,能让人从渴求与困顿中解脱,但是人必须正确地使用金钱,并让金钱保持流通。积聚俭啬将引来无情的报复。
然后,这并不表示人不应该拥有房地产、股票或债券,因为“正直的人,粮仓必然丰盛”。前一段话的意思是,当需要用到金钱时,连本金都应该舍出去。愉悦且无惧地支出,将会打开财源广进的通道,因为神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供应来源。
这是对金钱的灵性态度,而且宇宙银行永远不会倒闭。
从电影《贪婪》里,就能清楚看到守财的例子。有一位女士赢得5000美元的乐透彩,她没把这笔钱拿出来花用,而是存了起来,即使丈夫挨饿受苦也不以为意,最后她落得以清洗地板为生。
她对钱本身的爱超过任何事物。某天晚上,她遭人谋杀,钱被拿走了。
这个例子说明了“爱财为万恶之本”。金钱本身是良善、有益的,但如果用在具有破坏性的事情上,或是积聚俭啬,或是把钱看得比爱更重要,就会引来疾病与灾难,钱也会跟着流失。
走在爱的道路上,一切都将加诸于你,因为神是爱,神会供应一切;如果走在自私与贪婪的道路上,你就得不到供应,或是与钱财无缘。
例如,我认识一位相当有钱的女士,她把钱抓得紧紧的,很少送东西给别人,只是不停地为自己添购各项物品。
她很喜欢项链,有朋友问过她到底有多少条链子,她回答:“67条。”她买下来之后,就用细致的绢纸小心翼翼地包好,收藏起来。如果她能好好使用这些项链,就符合律法,但她违反了“善用法则”。她的衣柜装满不曾穿过的衣服以及从不见天日的珠宝。
因为对财物紧抓不放,她的一双手臂逐渐瘫痪,最后因为无法照顾这些财产,而必须将一切交由别人代为管理。
由此可见,人对律法的无知,会为自己招来灾难。
所有疾病与不幸,都是因为违反了爱的法则。一个人投出去的恨、愤怒与批评,会随着疾病与悲伤,回到自己身上。爱似乎是一门逐渐消失的艺术,但了解灵性法则的人知道,我们必须重拾爱的艺术。
以我的一个学生为例,她每个月都会来找我,清除意识里的愤怒。一段时日之后,她仅剩下对某个女人的怨怼,但光是这一个就够她忙的了。渐渐地,她变得越来越稳定、和谐,直到有一天,她心里所有的愤怒都消失了。
她容光焕发地走进我家,满心惊喜地说:“你无法想象我的感觉!当那个女人又对我说些不中听的话,我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温和、友善。结果她向我道歉,而且对我非常好。我心里感到无与伦比的轻盈,这真是没人能懂的感受啊!“
在工作上,爱与善念非常重要。
一位女士对她的老板有满腹牢骚,说她的老板既冷酷又挑剔,而且根本不想让她继续担任这项职务。
“那么,”我说,“你就向那个女人的内在神性致敬,并将爱传送给她。”
她说:“我做不到,她是个如大理石般冰冷的女人。”
我答道:“你还记得有位雕刻家向别人要大理石的故事吗?当别人问他要那块大理石做什么时,他回答:‘因为那块大理石里藏着一位天使。’后来他将大理石雕成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她说:“很好,我会试试看。”一星期后,她回来找我,说道:“我照你的话做了。现在她对我非常好,还开车载我出去。”
有时候,人会因为多年前曾对某人不够友善,而心怀愧疚。
如果当时所犯的错,如今无法弥补,可以通过当下对其他人行善而得到化解。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
悲伤、懊悔与自责会破坏身体细胞,让一个人魅力尽失。
有位极度哀伤的女士对我说:“请让我变得喜悦、快乐,因为我心中的哀伤,让我在与家人相处时感到烦躁,创造更多恶业。”
还有一位因女儿的死而哀痛的女士请我为她进行肯定声明。当我否定了所有与失落及分离有关的信念,确认神是她的喜悦、爱与平静的那一刻,这位女士就镇定下来了。可是,她请儿子带话给我,要我不必再帮她说任何肯定句了,因为她“非常快乐,但这对一个失去子女的母亲来说似乎是不得体的”。
所以,“凡人的心智”酷爱紧抓着伤痛与懊悔不放。
我认识一位女士,她导出吹嘘自己遭遇到的困难有多大。想当然地,这样她就永远都有事情可以夸口了。
过去大家总认为,一个母亲若不操心自己的孩子,就不是个好母亲。现在我们知道,孩子生命里所发生的许多病痛与意外,都跟母亲恐惧有关。
母亲的恐惧让孩子生命或发生意外的画面变得鲜明、生动,这些画面如果持续存在,有朝一日就会变成具体的事实。
我知道一个例子。有位女士半夜突然醒来,感觉到她的弟弟即将遭受极大的危险。她并未因此陷入恐慌,而是开始宣告真理:“神圣意识里有神对人的完美构想,人永远都会身处正确的地方。因此,我的弟弟会在正确的地方受到圣灵保护。”
第二天,她才知道当时弟弟距离一个爆炸的矿坑很近,却奇迹般地生还了。
所以,人是他兄弟姐妹的守护者(在意念上),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他所爱的都会“住在至高者的隐秘处和全能者的荫下”。
“祸患必不临到你,灾害也不挨近你的房子。”
“完美的爱没有恐惧,惧怕的人没有完美的爱”,而且“爱
就完全了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