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经济大破局

2019年01月12日 创业财经汇


喜欢创业财经汇的亲们,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顶”吧!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创业财经汇”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作者:云松令

来源:商业说(ID:Business-Review)


破局之前,我先总结几个核心观点。供时间紧的朋友快速了解梗概。


1.2015-2018是改革年,2018尤其是深度改革的一年。这一年深度改革的原因在于,2017年我们判断全球经济形势尚可,尤其是美国经济处于上行空间,外部风险可控,所以有余力强势改革。


所以2018年大规模去杠杆,限楼市,去产能,货币紧缩,抓在货币大潮中的裸泳者。这一年虽然贸易战往来汹涌,但是总体并没有影响到经济。所以,2018年很冷,但主要是我们主动在冷。冷暖的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手中。


2.中国的这一轮改革从2015年以来,就是稳与进的结合。核心逻辑在于:一旦改革涉及到供给侧,往往都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事,需要培育起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引领经济,真正的企稳才有可能实现。


所以自2015年以来的改革,我们主要做两件事:一是破旧立新,培育新主导产业和为他配套的基础性产业;二是防风险稳增长,防止硬着陆。毕竟玩崩了,再改革都无济于事。


经过2018年的深改,2019年就是一个防崩占据主要矛盾的年份。所以政策会放松。在不破坏改革的大框架下,M2宽、财政宽,楼市也会宽一宽,包括金融在内的一大批产业会好过些。


3.从长远看,变革性的转折点正在出现。虽然我们的新主导产业还没有一飞冲天,但关键引领者正在破土而出。这个引领者被明确的写在了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那就是5G。


5G是下一波技术革命的关键起点。大家从更深远,更战略的层面考虑这个问题,去发现投资价值,而不要只看5G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层。


好,概括完毕,下边细细道来。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加上券商策略会集中召开。整个市场都在对明年经济进行疯狂猜想。很多人在说明年经济会更冷,然后给你讲很多理由。


但是你扒开他的核心层去看,你会发现逻辑只有一条:因为今年很冷,所以明年更冷。


这跟广大散户买股票的逻辑是一样的,这只股票在跌:赶紧写一堆报告论证它高估了,一定还会再跌。这只股票连涨了一周,艾玛,不行了,赶紧写报告论证这只股票当前这个估值明显就是低估了嘛。据说恒瑞医药在过去的5年中就有幸遭遇过这样的待遇,有兴趣的各位不妨去复盘一下这个过程。


人类的预测学,近年来发展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新方法。但是其实到今天,大家用来预测未来最常用的,或者说影响预测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对今天的感觉。因为今天出太阳,所以明天还会出太阳;因为今天下雨,所以明天继续下雨。


天气预报显然不会这样给你预报的。即使这样预报了你也不会听。所以经济预测与前瞻,也不应该这样搞。我们得先发现些更本质的东西


我先抛结论,我的极简版中央经济工作会解读就10个字:明年会更好,产业看5G。


没了。


然后,我还是力图三句话解释问题:


第一句:今年经济为什么冷,这一句我要解释的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经济的冷暖;


第二句:明年为什么能够不那么冷;


第三句,未来该看什么产业。


一、第一句,今年为什么冷?经济的主动权在谁手里


其实今年经济为什么这么冷。一张图可以解决问题。


图片:中国历年M2


你看,自统计以来最低的M2增长率水平。


为什么这么低的M2?因为我们要搞改革,要去杠杆,要排空河道抓泥鳅。看看到底谁在货币的水里裸奔,要把他揪出来穿衣服。


今年经济偏冷就是这个原因,没其他的了。


2018年年初对全年经济判断是美国经济复苏,外部环境偏暖,出口能稳住,所以内部改革的力度可以大一些。全年也是这样做的,控楼市、减货币,解质押等等。


很冷,这是很正常的。你家有个大池子,以前每年多往里灌15%的水,现在一年只多灌了8%,少了将近一半,你不觉得难受是不可能的。


再说外部环境的事,有人说贸易战搞得今年经济很冷。实际上直到10月份,出口增速还是15%,11月份虽然降低到5%,但远高于前期低位,同时净出口增了16%。对经济根本不构成冲击。



然后我把净出口的趋势性曲线拉了一条,就是下边那条长的像章鱼的曲线。你看净出口的趋势性下滑始于2012年。之后在14年出现了一次拐点性质的变化。18年以来完全看不到拐点。说明贸易战对净出口根本没有形成显著冲击。他冲击最多的只是情绪性最强的地方 —— 股市而已。


图片:章鱼线,中国净出口增长率


所以,第一句话就解释清楚了。2018年为什么这么冷?


因为M2低,我们在内部大幅度的推改革,这是在年初就有意选择的发展方向。毛衣战虽凶猛,但基本没冲击到经济。


所以我们经济冷暖的主导权在自己手上。关键在于我们明年想干嘛罢了。这就涉及到我们下面要分析的,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对中央经济工作会的解读。


二、第二句,明年为什么能够不那么冷


很多人在说,现在是供给侧改革,因此更应聚焦供应而非需求。


听起来好有道理。


但是错的很离谱,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明年应该更注重需求,而非供给。


为什么这么说?这还要从改革的逻辑来说起。


我们改革的逻辑在2015年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就讲到过过: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今年经济工作会的提法叫做,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三大政策协同发力,打造“最优政策组合。”三大政策是指货币、财政、监管三政策。


你看,供给侧和总需求,供给侧改革和货币、财政政策需求侧管理,从来都是成对出现的,还要打造“最优政策组合”。


什么是最优政策组合?


就是要改革,但又要稳住经济不能硬着陆。既要稳增长,但又要给经济治病,瞄准长远目标。改与稳要达到最优平衡。


改革的过程中,稳增长与促改革是个平衡的艺术。改革很重要,但你不能玩脱了,硬着陆。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


小国玩脱了也就玩脱了。船小好调头,说起来立刻就能再次起来。就像小娃娃经常摔到,摔倒了立刻爬起来跑,一点事都没有。


但是一个成年人,你经常这么摔试试,分分钟出事。据说侏罗纪时代,很多恐龙都是腿骨骨折死掉的。原因也是类似,体型太大了,撒丫子乱窜,一不小心摔个跟头,骨折,然后这么大的代谢量,骨折了,不能捕食了,很快就挂了。


所以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忌折腾。


大国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保增长,要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速。


这是大国改革逻辑决定的事,是基本规律。也是明年不会继续那么冷的第一层防护垫。


经济增速的重要性很多人意识不到。对很多经济学家来说,就是他书斋里的一个数字,手一抖可能一个点,几个点就出去了。很多人还在说,不要那么看重GDP嘛。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很多专家的工资不是市场化的,所以GDP怎么样跟他没关。经济再差,他拿固定增速上涨的编制工资,看着市场说大话,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是对国计民生而言,对市场而言,GDP增速真的太重要了。


2017年GDP增速6.9,今年大概率6.5。0.4个百分点的差距,你看大家都被折腾成啥了。GDP的每个点位里都蕴含着巨大的内涵,财政收入、汽车销量、就业、家庭收入、每个人的年终奖。。。


2015年有个大咖出来讲,“新5%比旧8%好”,话虽没错。那是真的要分出“新”和“旧”的分野来才行。


一两的金刚石都比一斤煤更贵,但你要真正改变掉煤中碳原子的排布结构,让他变成金刚石才行。如果只是一斤山西煤对半斤河南煤,你要说半斤河南煤比一斤山西煤更贵,那就是胡说八道了。


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煤还没有变成金刚石。新5%不会比旧8%更好,所以GDP增速还得保。需求调节还得上。


新主导产业还没出来,增长率数字还很重要。这是明年经济不会继续冷的第二层防护垫。


另外一点,看外部,我前边提到过,2018年如此大张旗鼓改革的原因,在于判断2018年的外部形势还是不错的。


这个不错,不是基于对中美贸易战的判断。而是基于认为美国经济在复苏,全球经济有增长势头,我们的外部环境好,所以可以把改革作为一个短期主要目标来集中攻坚一段时间。


但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对全球经济的判断是改变了的。我们从现在就能看到美国经济开始萎了,加上美国总给我们闹事情。我们对外部形势的判断叫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而与此同时2019年又是建国70周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革固然要长期持续,但稳增长成为了当前的主要矛盾了。重视需求,关注短期风险,必须要排的优先级靠前一点。在不破坏长期改革成果的前提下,明年一定会更关注需求侧,更注重稳增长。


外部环境变化,稳增长需求增强,促改革的力度要适当让位于稳增长,这是政策平衡的逻辑,也是明年经济会回稳的第三层防护垫。


而实际上之前的政治局会议,眼下的经济工作会也都把稳增长放在了统筹推进的五项工作最前面。20项重点工作中,个税加计扣除,推动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赫然在目。


减税降费这个事情,被大规模介绍到我国民间是伴随着2015年供给侧改革的,那时候拿“供给学派”来说事,供给学派的招数里就有减税这个药方,所以大家都会以为他是一个供给侧的招数。


其实不然,减税不仅属于供给侧降成本,提升企业回报率,提升企业积极性。他同样也是一项财政政策,是凯恩斯需求端财政宽松政策工具之一。所以他不仅会有长效作用,也会有立竿见影的提升经济效果。


我拿两个历史数据给大家看。下图是美国GDP增长率。


第一个圈是里根减税政策时期,GDP增速立竿见影的回调;


第二个圈就发生在今年,特朗普减税,美国GDP应声而起。


这是历史亲测有效的事情,我们在经济工作会议的明年重点工作中已经列明了。



讲到减税降费,就有人在讨论财政赤字率目标会不会突破3%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也不用讨论,看数据。


图片:中国实际赤字率


图片:中国实际赤字率趋势


上边两张图是赤字率数据,因为这个月度数据波动十分大,你直接拿第一张的数据看,简直就是一团糟,啥都看不出来,所以按老规矩,我给他做了平滑处理。


你看一处理完,他的周期性规律十分明显,通常是增几年踩一脚刹车,这个增的年份基本上保持在4-5年之间。最近一次增是2016年的是,明年是第四年,还是上升周期。而且你看实际赤字率即使到现在,最高点也不过是2.4%,距离当前的目标线2.6%其实都还有距离。


所以,你不用讨论会不会超过3%。财政赤字还有空间,而且处于上升趋势中。大手笔减税降费必然的事。


赤字率处于上升通道,用即有效的减税降费已经写在了明年的重点工作中,这是判断明年经济会回稳的第四层防护垫。


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问,毛衣战怎么办?会不会在明年炸个大雷?这么大的外部冲击,怎么可能明年会企稳?


可以明确的说,毛衣战明年不用担心。我们一再强调贸易战中美之间的类似的事情会长期搞下去。但明年会缓和。


原因很简单,美国经济不行了。


美联储19日发布的预测,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分别为3%和2.3%,这较9月公布的3.1%和2.5%,又再次下调。同时三季度的美国经济增长中,贸易出口拖累了1.99个百分点。


不但短期刺激的效果到明年将有下降趋势,对全球挥舞的贸易大棒也伤到了自己。


而与此同时大家也知道,美股已经跌了一段了,高盛预测,美国经济和股市已经见顶。


在主要经济指标均告下滑的背景下,特朗普式胡闹的施展空间将会大幅缩小。


因为美国是民选政府,选特朗普上来的底层民众,是希望他带来更多改观的。如果明年经济下滑的背景下,特朗普继续谋求“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自杀式经济政策。我们可以借鉴一下中国台湾今年“九合一选举”的盛况 ——


由于不顾经济发展,持续跟大陆过不去,民进党不但输掉2/3的县市席位,更是被狠抓经济的国民党韩国瑜攻进大本营高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经济下滑的美国在2019年必须考量乱来给自己带来的政治后果,从而对贸易战继续发酵形成束缚,这是外部环境的逻辑。也是明年经济会回稳的第五层防护垫。


总结一下:


中国经济冷暖的主要方向目前还掌握在自己手里,经济发展的逻辑决定2019年改革与稳增长的平衡要比2018年更多注重稳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已经决定采取必要的措施。而美国经济的走弱,大概率导致贸易战缓和。所以明年的经济会不会回稳?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


再不济,可以回想以下1929年,正是越萧条越紧缩的政策带来了世界级的大崩溃。并催生了逆周期调节的凯恩斯主义。现在我们药方在手,没有重复过去错误的理由。


三、新主导产业:我看见了5G


我在《让改革飞一会》(参见微信公众号:商业说)中讲过一个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


如果一个经济体出现经济下行的核心原因是供给侧的,那么一定要靠新的主导产业的创立才能实现经济的真正复苏。


美国:上世纪70年代滞胀,80年代里根改革,但到90年代互联网新经济起来之后,才真正企稳。


中国台湾:上世纪60-70年代衰退靠石化产业取代纺织产业治好,80-90年代衰退又靠半导体取代石化产业治好。2000年互联网泡沫后,台湾始终没能发展出新的主导产业,所以就停滞了。不管蔡英文和马英九怎么折腾都不行。


中国大陆:现在也是一样,房地产加规模化制造业推动下的粗放发展动力到了枯竭的一天。新主导产业不确立,经济的长效复苏就难以建立。


那么长远来看,我们的主导产业是什么呢?


互联网上半场的几位大红人造就跟我们说过,互联网赋能实体,万物互联以及人工智能。你把BAT三大佬近期的主要战略性话语放在一起看,就是这样的。这帮大佬能不能真正把未来抓在自己和自己公司手里还不知道,但他们对未来的观点是有指导意义的。


那么这个互联网赋能传统实体,实现万物互联,推动人工智能的开端在哪里呢?


就是5G。


所以不要把5G当做一个炒一把就跑的短期题材,或基建题材来炒。要看到他可能引导的主导产业所蕴含的一个大国经济的未来。


那么5G的核心优点是什么?


5G在流量密度、能效指标上是4G的100倍,在链接密度、时延、用户体验速率等指标的性能上是4G性能的10倍,在移动性、谱效、峰值速率等指标上的性能也显著优于4G。


华为在《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中给5G列出了十大应用场景,包括:


1.VR/AR,2.车联网,3.智能制造,


4.智慧能源,5.无线医疗,


6.无线家庭娱乐,7.联网无人机,


8.超高清/全景直播式社交网络,


9.个人AI辅助,10.智慧城市。


所有的这一切加在一起构成了智能化赋能的全新的生产生活的时代。它以5G为牵引,引领了一长串循序渐进,互补递进的可投资产业名单。


所以你看,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第一次把一个细分行业—— 5G,指名道姓的写进了报告里。


这是一场革命的开端。


如果有什么是元年,那今年这个极寒的年份你可以把他称作一个元年。一个企稳并找到长远方向的元年。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留言,点👍转发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