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新生46%是超级富二代:父母的水平,决定孩子的阶层

2019年02月16日 发现新西兰




作者:周冲

来源:周冲的影像声色

(ID:zhouchong2017)


精英代际传承,资源的不公,不是你我能改变的。我们有望改变的,是孩子的命运。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发现君很认同作者的一个观点:你若奋斗不息,孩子必定默默效仿;若你站在高处,孩子必定随后就来。



01


前不久,哈佛大学对2021届新生进行了一个背景调查,调查包括学术、生活及家庭情况。


超过一半新生参与了调查。


结果发布在The Harvard Crimson校报上。


其中两组数据,想必大家和我一样,看了也会深感震惊。


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哈佛学生,都来自精英家庭和富豪家庭。


近30%的新生,其父母或亲戚,都曾是哈佛校友。



大家都知道,作为一所享誉全球的顶级学府,哈佛大学简直是人才培养皿。


培养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133位诺贝尔奖得主、18位菲尔兹奖得主、13位图灵奖得主。



连辍学生也牛得一比,如马克·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一个创建了脸书,一个创建了微软。


有数据统计过,哈佛大学毕业生平均年薪为146,000刀,大多在政、商、科研领域大有作为。


毕业于哈佛的人,不说人中龙凤,也不说天之骄子,但一定是不折不扣的精英。而精英的成功,从来不止是令自己受益。他会让整个家庭,都因他而正向发展。



这个家庭里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模仿他,学习他,沿袭他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去成长。


因资本惊人,资源过人,见识又超人,哈佛校友的孩子被哈佛录取的概率自然也非常高。


还有一组数据是关于2021届哈佛新生的家庭经济收入的。


据统计,新录取的哈佛新生里46%来自超级富豪家庭,比例远超去年的26.6%。



哈佛的录取何其艰难。


今年它的录取率仅为5.3%,创下了历史新低。


可在这已录取的人数当中,仍有近一半学生,都是超级富二代。


这说明,在更大的概率上,父母学历越高,经济能力越强,孩子的教育资源越好,成为精英的概率也直线提升。


所以我从前就说过,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你自己是什么人,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什么人。


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也是一种天长日久的模仿,更是一种来自生灵魂深处的引领与被引领。


你拥有的优秀品质,不会随着生命消失而消失,它会遗传,会被继承,会在你的子孙后代身上,一代代继续下去。



大家可能觉得,这只是哈佛的特有现象。


不是的。在我们国家,同样存在这样的概率。


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报道称,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


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3成落至1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研究人员总结说:随着高考竞争激烈程度的提高,考生的高考成绩除了与考生本身努力有关之外,考生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教育资源也至关重要。


而现在,随着贫富差距正在加大,阶层固化,马太效应加强,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


清华大学有一位教社会学概论的教授,叫晋军,每年都会对新生进行背景调查。


结果发现,相比全国而言,越来越多的清华学生来自富人家庭。


晋军教授说,「家庭背景决定了学生接触的资源、学习环境、眼界和见识......你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晋军教授的学生张小林,也曾在知乎上说:并不是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的。短期来看有运气的影响因素,长期来看有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会对他/她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决定你来到清华北大的,不仅是自己的努力,还有你的家庭环境。


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愿意及能够为教育付出的时间、金钱,你的眼界和视野,你能接触到的一些资源的机会。


这些规律,其实我们之前都猜到了,但少有人去面对,去分析。


2017年,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接受采访,直言不讳地指出这只房间里的大象: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


他的父母是外交官,年纪非常小的时候,就已经周游列国。英语好到爆,眼界与见识,更是非同一般。



而父母对他的成长,也是极尽尊重。


他们会让他成为自己。而不是控制他,辱骂他,殴打他。他们给他自由,也给他科学的引领。


试问,这种人家的孩子不成才,谁能成才?


因为深谙「教育就是拼爹」的真相,一些学校在招生时,会开始考验父母的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


前年的时候,上海有一场小升初的入学考试。这场考试引发轰动。



因为它考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绩,还有家长的认知和智商。



也就是说,一些教育机构早已明白,孩子的成就与未来,与父母的智识息息相关。


父母太LOW,孩子的发展可能就受限。


父母有智慧,孩子差不到哪里去。



02


今年《极限挑战》的第四季中,节目组也用游戏的方式,将这种教育资源的比拼,形象地再现于我们面前。


我们以为,教育是孩子自己的比拼。


不是的,比拼在父母身上就已经开始。



节目组问了六个问题。



这六个问题,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往前走六步。没有,那就站在原地。



1. 父母是否都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



2. 父母有没有为你请过一对一家教?



3. 父母是否支持你学特长,并且你还保持着一定水准?



4. 你有没有出国旅行的经历?



5. 父母有没有承诺过你出国留学?



6. 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夸耀并炫耀你?



想必你也看出来了,这每一个问题,都在量化孩子们的教育资源。


它包括,父母的物质能力,认知水平,以及给予孩子的精神支持。这些因素的权重越高,孩子的起点就越高。



但又有几个底层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带孩子经常出国旅行,为他请一对一外教,送孩子出国留学?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否定的。


于是,寒门子弟在一开始,就落于后人生的起跑线。


《中国青年报》报道过一个北大学生的案例。


他叫李林,来自底层农村。在镇上念小学、初中,在县城上高中,高考后进入一所985高校,后来考入北大研究生。他说: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他的同学来自寒门的比例,占98%。


高中同学中,寒门比例占了50%左右。


而在985院校里,出身寒门的学生只占到5%左右。


进入北大读研后,寒门学子所占的比例小于1%。


也就是说,随着学校层级的升高,寒门贵子比例越来越小。


而且这些寒门贵子进入社会后,还会因外在原因和心理原因,落后于来自精英家庭的孩子。



看到这里,许多父母一定会非常丧气。


难道我们的孩子,只能和我们一样呆在底层么?难道没有逆袭希望么?


也有,曾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给了所有底层父母一个巨大的希望。


心理学家找来100多名大学生。把他们分成四类:


  • 一类是来自富裕家庭的,高自尊的大学生;

  • 二类是来自富裕家庭的,低自尊的大学生

  • 三类是来自贫困家庭的,高自尊的大学生;

  • 四类是来自贫困家庭的,低自尊的大学生。



然后扫描他们的大脑结构,尤其是海马体(大脑学习、记忆、压力管理等多种功能的中枢)。


最后发现,来自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海马体体积,平均值显著小于那些富裕家庭的大学生。


但是,注意这个但是,贫穷家庭但高自尊的大学生,和富裕家庭高自尊大学生的海马体体积平均值,没有显著的差别。


也就是说,如果物质匮乏,但是,父母给予的精神资源非常丰富,孩子一样可以像高智商富二代一样,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03


去年热播的《爸妈学前班》里,节目组也用一个形象的方式,对每个明星的家庭教育进行了量化。


比较开明的是,《爸妈学前班》并未强调他们的经济资源与社会资源。


而是一直在询问父母给予孩子的尊重、爱、理解、陪伴。


第一个问题是:在你小的时候,你的父母每晚都会给你们讲睡前故事的人,请往前大走一步。



这个问题测试父母对教育的重视,陪伴时间的多少,陪伴质量的高低。


第二个问题是:在你小的时候,父母从来没有在你面前,夸赞过别人家的孩子的,请往前大走一步。



这个问题测试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与认可。


第三个问题是:在你小的时候,父母从来没有对你大吼大叫过的人,往前大走一步。



这个问题,测试父母的情商,和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呵护。


看完这三个问题,请你在内心回答:你有没有做到?


是的,经济上,我们比不上豪门。但在教育上,认知上,情商上,格局上,你比得上吗?


如果这两点,我们都输了,我想,上天给的烂牌,我们和孩子都很难用它打成人生赢家。


但如果你见识过人,我相信,贫困只是暂时的,你们一定能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将命运,走成一道自由风景。


精英代际传承,阶层更加固化。


但资源的不公,上升渠道的受限,不是你我能改变的。



我们有望改变的,是孩子的命运。


你一定要告诉孩子,生活的困苦,我们都能解决。但是,心灵一定不能受困。


也就是说,我们穷,只能穷物质。不能穷精神。


因为寒门难出贵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太怕穷。只想改善生活,而不是奢求改变世界。


但当你解决孩子的困窘,让他自由追求目标,并尽你所能地,用大人的资源,为他一路扶持,提供帮助,我想,每一个孩子都会被奇迹所祝福。



不信,你看——


贫穷如孟母,培养出了一代大儒。


被时代打压的哲学教授王方,养育出了王小波。


还有朱元璋、奥巴马、李嘉诚......都来自贫困家庭,但依然活出了大格局与大气象。


所以,如果你想孩子成龙成凤,那么,你应该问问自己:


你是不是龙凤?


或者说,你的内心有没有一片够广阔的天空,能容纳龙飞凤舞,能承载风雨雷电,能够任由孩子自由飞翔?



你不是,那么去修行,去奋斗

请相信,若你奋斗不息,

孩子必定默默效仿

若你站在高处,孩子必定随后就来。

而那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懂得

说教不是教育,控制不是「为他好」

你的言行才是楷模

你的支持才是孩子成长的营养


///


作者简介:周冲,2015年离开体制,放弃公职,从事自由写作。出版《我更喜欢努力的自己》等多部畅销书。

本文经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周冲的影像声色”(zhouchong2017),这是一个文艺而理性的公众号,以文艺的笔调,以理性的思维,剖析人间事与人间情。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 End -



/ 推荐阅读 /


被虐惨的俩孩子,7年后长成精英了吗?


△ 最新最全!移民新西兰的所有方式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