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ia Ma
来源:FindingSchool
1. 标化永远都是敲门砖,不要拖
其实标化在美高申请开始就是一个必不可缺的要素,在美本申请中也是一样,为什么?我用实际生活中的故事举例:
我曾经问过我就们学校的国际生招生官,我很直接的问她如果想要进我们学校,托福至少需要多少分。她很直爽的回答:”Lia, 虽然我们知道托福对于很多母语不是英语的国际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有时也不能完全公正的代表一个学生的能力,但是我们只接受100分以上的成绩。我们寻找的并不是最高分,但是我们至少要保证我们录取的学生英语能力没有问题,可以很好的适应和融入来这里的学习和生活。”
从我和我们学校招生官的对话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标化永远都是敲门砖。美高申请如此,美本亦如此。SAT2, AP/IB(这个要根据学校的课程体系和个人意愿决定考什么,考多少),SAT,托福,这些标化考试都是美本申请需要用到的材料。
不过因为当今的留学热潮,高分量每年刷出新高度,仅仅只是刚刚好的成绩已经没有竞争力了。 我也曾收到过不下十个学长学姐提醒,让我早准备标化,不要走他们的弯路,因为(无数个过来人惨痛的经历):
九年级:刚刚进入美高的你还在适应新环境,所以你可以告诉自己我还年轻,才九年级,大学离我远着呢。而且刚开始美高的生活,还是等校园生活都稳定了再来考虑标化吧。
十年级:看着十一年级的学姐学长们考标化那么辛苦, 十二年级的学姐学长们申请也那么累,我今年还是好好chill 一下吧,明年有我忙的。况且今年我的课业量也比去年大了, 学校里的事情管好就好了,再想想有什么课外活动可以做的,其他的以后再说吧。
十一年级:这一年真的太dark了。哎,十月十二月都得考SAT了,希望可以考出来。五月份还有AP,六月是final,标化是真的没有时间准备(这时候有些小伙伴会选择六月考SAT2,但有的小伙伴就会选择拖到十二年级)
十二年级:白天要上,晚上写完作业以后才能开始改文书,心理还惦记着十/十一月的SAT2/SAT。我为什么当年不早点把这些标化都考了!文书、压力、心理素质、学业、课外活动,一切的一切,总结一句话:标化能早考的就早考。
在这里提醒一下尤其可以选择提早考的是SAT2。不像SAT,托福只有两年的有效日期,SAT2的有效日期是四年。这也再一次证明collegeboard也希望你在高中任何时期学完相应的科目时就考SAT2。
2. 走出舒适区
在美高生活中,从自身出发,文化差异,口语,听力不够好很多时候都会局限自己能力的发挥。类似的,在美高也可能碰到很多在国内时所听到的刻板印象的反差:(我比较常听到的)美国老师人都很热情,nice;去了美国英语就会变好等。其实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或许你不巧的碰见了一个脾气不是很好的老师,或者你的性格让你很难融入。美高的环境不是万能的,和自身的主观动能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这里我也套用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吧:我虽然并不是胆小或者很腼腆的女生,英语能力上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美高生活中我常常会犹豫是否要加入课堂内外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常都以默默的一人安静的坐在旁边告终。
我们学校一直有一个活动叫Saints on the Hill,这个活动会在每周四学校集会时给一位学生甚至老师自愿到全校面前做一个小演讲的机会,演讲内容只要是关于自己的就可以,活动目的就是让大家对你有更多的了解。
主管这个活动的女生从十年级开始就鼓动我参加这个活动,但都被我屡屡拒绝。我每次认为平时自己在学校集会都不发言,怎么可能走到全校面前让大家听我讲十分钟。
但是直到十二年级,也就是今年,我的最后一年美高,当这个女生开学再一次来问我是否考虑做这个活动的的时候,她跟我说:“我知道你不那么喜欢这样的公开演讲,但是以后在大学以后你会碰到越来越多这样的机会,你何不在你最熟悉的学校集体中尝试一下呢,练练手?”听完后我头脑一热,说回去在好好考虑一下。一天后,我发短信给那个女生,告诉她我决定在这个学期的最后一周做。
现在,这个学期已经结束了,演讲也做完了。回过头来,我把那次演讲的学校集会看作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学校集会。很凑巧,那天也是我录取大学提前录取通知书的一天,我最好的高中同学在集会中祝贺了我的大学录取。同时,我自己也勇敢的跨出了一步,在全校面前做了一个很成功的十分钟演讲。集会结束后,我的好朋友哭着来拥抱我,我最要好的壁球教练,也是我的神学课老师走上来亲了我一下告诉我”you have come a long way”(意为这四年我成长改变了很多),主管活动的女生激动的跑过来告诉我我的演讲是她的”highlight of the year”(一年中最精彩的部分)。那天,从早到晚有各种老师,同学,甚至我不认识的人走上来祝贺我,拥抱我。
或许做完这次活动后,我还是会在一些公共场合遇到一些尴尬,犹豫要不要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但现在的我不会再选择默默的坐在角落默不吭声了,我希望自己可以积极参与到对话中,认真倾听旁人的观点,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图是学校instragram在我做演讲当天发的
故事分享到这里,可见我用了四年才真正的跨出了自己的舒适区。我没有任何后悔,我反而很开心我可以有这样的改变。若现在的你还在美高生活中,有和我类似的犹豫或者胆小,请尝试着推自己一把,尝试后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回到原点,现在的样子,所以为何不呢?
3. 家庭永远是你的避风港
开始美高生活后,生活上非常大的一个变化算是与家庭上的联系吧。以前在国内时即使是住校生每周也都会有机会回家,但是来了美国后,即使长假都回国,也得等上好几个月。其实刚来到美高的时候我谈不上非常想家,可还是会每天晚上定时给爸妈打个电话。但渐渐的,随着对美高生活越来越适应,课业量的增大,我给父母打电话的频率也慢慢变少了。回顾过去的三年,从九年级每晚定时主动给父母打电话到十一年级课业压力大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每几个月才会想起来给父母打个电话。我父母属于那种虽然很想我,但是不愿意来打扰我的类型。(其实留心观察,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的)所以即使他们想给我打个电话了,也只会静静的等着我主动打给他们。
(此处插上最后一段自己的小故事)
十一年级的时候,当时课业量很大,同时还在备考SAT,外加上我是个对家里只报喜不报忧的人。虽然常常深夜都在崩溃的边缘,但也只是一个人想着忍忍就过去了。可想而之,和父母的联系也是越来越少。到后面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我开始在校内寻求帮助。庆幸的是我们学校有完善的心理辅导系统,我开始每周和我的心理咨询老师会面聊天,我的心理状况也开始慢慢好转(直到现在我也很感激当时收到的爱和帮助)。但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即使你的朋友在懂你和你非常要好,心理老师在体贴和细心的陪着你聊天,都不如爸妈的一个安慰来的温暖和踏实。
直到十二年级,现在的我,才开始满满的懂得血缘关系的爱是多么的宝贵与重要。有一次深夜,当我再度进入崩溃边缘时,我鼓起勇气和我妈妈发了微信,没有多说什么,解释太多,只是告诉她我有点难受。这是对话的结尾:
备注:对话中我妈妈说的你们指的是我和我的姐姐
我知道有很多和我一样不希望父母担心,报喜不报忧的同学。也有像我一样因为各种压力,生活琐事在深夜崩溃的。如果这是你,请你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说不出的苦,因为我们是人,这就是生活,但是你的身边也永远都有爱。世界上也没有不爱自己小孩的父母。
写在文后
在此也感谢这四年来一直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爸妈,姐姐,好朋友们,我的顾问老师,我的理科标化老师栋哥等等,没有他们也不会有我的今天。
学业,自身的成长,家庭,这是我四年美高总结出的三点最深的感受。希望可以给看到这里的你带来一些新的想法和角度。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美高参与的,经历的都不同,从中收获的也不一样。在此希望所有即将踏入美高或者已经在美高奋斗的学弟学妹们不忘初心,走出不后悔的四年。
相关阅读: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