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回忆录之二《动乱年代》

2019年02月10日 加拿大读书会


基辛格在美国政府正式供职8年时间,其中从1969年到1973年是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助理;1973年尼克松连任总统,他升任国务卿,第二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副总统福特仍将他留任国务卿到1977年。

国务卿是美国政府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是美国不通过选举而是任命能产生的最高的职位。有关在美国权力最高层、主导美国外交的政治回忆录,基辛格总共写过3部,这3部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白宫岁月》(Whitehouse Years),写的是他任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助理时期的经历;第二部是《动乱年代》(Years of upheaval),写的是尼克松第二届任期内头两年他接任国务卿一职直至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时的阅历;下一部是他在福特总统留任国务卿时期的,最后这一部还没译成中文。


这套书至少前两部非常详尽,细节非常多,可能是他这几年的日记汇总;篇幅也较长,《白宫岁月》1800多页。这一部《动乱年代》1600多页,原书出版于1982年,中文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于1983年7月。本书覆盖的时间约一年半,相对较短,集中写了以色列和叙利亚、埃及的赎罪日战争前后及和谈穿梭外交;石油危机;与欧洲的关系;苏美缓和;越南战争合约签署之后;来中国的几次;水门事件等等。可能因为里面涉及到很多他见毛、周的内幕,国内没有再版。

所有的回忆都是主观的,一切回忆录都是自我辩解与修正;基辛格自然不能例外,因此阅读这部巨著时我们也要批判性思考。


这一部译者较多,有张志明、邱应觉、张幼云、朱振国、戴树乔、沈寿源、黄钟青、刘丽媛、过家鼎、杨静予、刘觉俦、吴继淦、尤勰、张志等但水平很高,几乎看不出来合译的痕迹,估计都是老外交翻译的。


我中了基辛格的毒多年,几乎读过所有他写的书,我觉得阅读基辛格是一种享受。时过境迁,道德与否无从评判,但他的文笔和才华是很让我欣赏的。他的书是任何搞外交的、乃至搞政治的人都应该读的。前不久跟我的犹太老板聊起他,老板说他在纽约的住所离基辛格住处不远,有机会的话引荐一下(老板说他现在95岁高龄,不怎么出来了)。一个巧合是,我是在基辛格1972年住过的一个酒店看完这本书的。

我也曾有过短暂的外交官经历,在22岁时曾以国家最低一级外交官的身份在非洲某国大使馆长驻了两年,期间也客串过外交信使当时以为是公费旅游这样的差事。


外交上,人口头的表示,往往有其他需要,并不一定真正代表其行为方向。一般来说外交辞令就是模棱两可,不给人留下把柄,怎么理解都可以,多给自己留余地、留后路。弱国无外交,外交是以实力为后盾的。美国这样的强国外交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它的外交官选派相对自由,很多美国大使并不是职业外交官,像国务卿这样的职位也不需要在外交系统干一辈子才有资历,基辛格就是从大学教授因为写文章出了名被尼克松直接选任国家安全助理之后又任国务卿的,1973年中东危机时甚至能下令全球美军进入战备状态,这样的机遇和大权,恐怕全世界任何国家的外交官都会羡慕的要命。


在从莫斯科到以色列的飞机上基辛格做了要求军机护航的决定,第六舰队马上派军机前来接应。书中看来,基辛格对当时舰队指挥官的殷勤是很赞赏的。没有人不喜欢被好好对待。接待上司一定要礼数到位。


人人都是会犯错的。1973年阿以战争的爆发预测,美国及以色列都估计错了。像基辛格这么聪明的人都有可能出错,我们当然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多问些为什么,多问些如果。。。怎么样。


有些人只尊重那些跟ta顶的人。我是这样的人吗?


基辛格的原则之一是,不要欺骗,因为长期来看,名声、信用很重要。


尼克松:水门事件真是墙倒众人推。他那么聪明的人,都没有能够力挽狂澜,留住总统的宝座,最后以历史上唯一辞职的总统留名。


本书对了解很多国际关系的历史背景有好处,比如中东地区阿以冲突(美国一直在为以色列撑腰,而中东始终是苏联和美国交手的舞台前线,直到今天仍然如此),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又比如美国自己的内政标志事件:水门事件。其实水门是尼克松一个人的悲剧,但却显示了民主的力量有多大:一国总统可以轻松被换,对整个国家没什么影响。


看过这书,再也不信什么电视新闻了,都是假的,真相永远要靠自己去猜测。我到底真正懂得什么?看来非常的少。少的可怜。 


本书的一些截屏:


严肃的外交场合,不乏笑料与幽默。本书也多次反省,可以说瑕不掩瑜,让人更觉得基辛格的叙述诚实可信。

人都爱人夸,没人不虚荣

从政技巧、人生智慧也屡有闪现,的确,水门事件差点把基辛格拖下水,但他完美地化解了


本书第三本结束时,对尼克松的性格和作者与尼克松的关系做了精彩的总结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