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常常被用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正是这句话,让无数家长着急得寝食难安。于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拼命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让孩子从小背负起自己当年没有完成的心愿。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应该好好问问自己,你到底急的是什么?孩子成长过程中,方向比起跑线更重要。
我们为什么生孩子?做为父母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才是很多父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但我们平时更关注孩子喜欢什么学科,学得怎么样,却不那么在意他喜欢哪一种运动;也许我们平时更关注孩子学业上的错误,却不那么在意品行上的偏差。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身心健康、品德优良比学业成长更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善良是什么?
● 是清晨走下汽车能跟父母道别,满怀谢意地说再见;
● 是面对长辈的唠叨,耐心地心平气和地解释;
● 是能体悟到父母辛苦,能贴心地说一声“辛苦了”;
● 是能感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即使被批评了也从不怨恨;
● 是不冒犯别人,也不委屈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但实际上,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功利心不断的膨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完成;因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超过你;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忙着给孩子报奥数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你又开始忙找老师给孩子补习。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终不堪重压,采取最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所以,让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对孩子的希望,所以考试考得怎么样不重要!让孩子珍爱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要珍惜别人的生命。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乐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们是要培养的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能独自面对社会的人。这应该是底线,是最基本的,然后再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家长,要学会思考,我们已经到了一个——不是比谁家的孩子学得早、学得快、学得多的时代,而是要比谁家的孩子学得久、学得深、学得好。前进的路上,比速度更重要的是方向,比起去抢起跑线在哪里,更重要的是瞄准孩子成长的方向。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1、鱼缸法则: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几条小鱼在一个鱼缸里好几年了,竟然还是那么小。于是人们认为,这鱼就是这种小个头。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因为一时找不到鱼缸,只好把它们养在院子中的池塘里,没过多久,这些鱼竟然长得很大。
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人更是如此。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选择,选择学校、选择衣服、选择玩具等等,孩子没有选择权,也就没有了思考。慢慢地,孩子就会丧失创新思维,也不敢有太多尝试。这样一来,孩子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却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享誉全球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提到的“精神胚胎”就是告诉大人们:每个孩子天生具备精神成长的基因,表现出来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敏感期”,只要家长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自我成长的自由空间,他们就一定能够茁壮成长。那些心理和智力有问题的孩子往往都是在憋屈的鱼缸(家庭)里生长的。
2、尊重法则——心灵的成长需要尊重
鲁迅先生说过:“在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自尊心是不甘落后,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的一种情感体验。“棍棒出孝子”在很多家长心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这带来的是孩子小时候的哭声,长大后的倔强。
研究表明,与9个月到3岁的幼儿多交谈,他长大以后会更聪明。子女与父母之间关系平等、相互尊重,且保持沟通交流的家庭,孩子的智商明显比别的孩子高出许多。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隐私、他的选择、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合理引导,他就会得到更好的成长。
3、感觉剥夺——让孩子自己去品尝生活的滋味
心理学家经过实验发现:感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现象,通过感觉我们才能获得外界的信息,才能适应环境求得生存。
我们应该让孩子积极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很多家长怕孩子吃苦受到危险等,把孩子放在较好的环境里,这样孩子不仅会眼界狭小、心胸狭隘,而且因为缺少很多社会实践,对未来多变的社会环境将难以适应。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也常常扮演着救火队员的作用,但是父母永远无完法代替孩子经历人生,我们需要做他们的引导者。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工作里来,让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或者可以去做愿意的事情,我们就做一个观众,看着他们自己成长。
4、自然惩罚法则——让孩子自己承担过错
卢梭认为:儿童所受的惩罚,正是他的过失所带来的自然结果,这就是自然惩罚。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的过失,不可能由别人来承担。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更应该做出榜样,因为言传身教的影响是巨大的。
有一个小故事:一位父亲站在门边跟客人聊天,把手伸到了门缝里而毫不知觉。突然刮起了大风,把客厅里正在做作业的孩子的本子吹翻了,孩子去关门的时候不小心夹到了爸爸手。但是爸爸没有打孩子,因为他觉得是自己把手放在门缝里的,错误在他,孩子并不知道。
儿子长大后回忆道,是爸爸告诉我,人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而不是迁怒于人。
5、强化定律——培养好习惯
人的习惯,是被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培养出来的。而且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会更加容易让人拥有好的心态,从而走向成功。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鲸鱼实验:有水里放一堵玻璃墙,鲸鱼和实物各放在一边。一开始,鲸鱼猛烈的撞击着玻璃,它终于发现那是不可能的,一段时间后,它不再撞击。后来科学家把玻璃墙拆了,鲸鱼还是如是有玻璃墙的一样只在自己那边活动。
人的行为正如这个实验一样,在一段时间或一些重复的经历后,就会固定起来形成习惯。研究表明,21天就足以形成一个习惯。
如果要改变一个习惯,也跟这个习惯形成的时间有很大关联,改变会更难、要花费更多时间。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他会受用一生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家长,难免会困惑,纠结和焦虑。事实上,一个人生来就带着他的独特印记。基因,环境,经历以及各种复杂的因素造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家长是这样,孩子也是一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和其他人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家长的普遍心态是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但事实证明,人生不是短跑比赛,是一场马拉松,比起跑线更重要的,是前进的方向。
推广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广告、商业合作请微信:
zhenyan1999、Angela
意见反馈请微信:DynamicQI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o0NewsTalk0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