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创业财经汇的亲们,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顶”吧!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创业财经汇”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来源:硕士博士圈(phdmaster)
作者:常远是我
他养过猪,种过草药,33岁成为中国上市企业中最年轻的董事长。他曾40岁负债48亿,却用8年时间还清所有债务,再次打造出市值超100亿的上市公司,重新站上了人生的巅峰。他就是郭家学,东盛集团的创始人。
1966年,郭家学出生于陕西旬阳农村。小家伙从小就闲不住,爱折腾,但是距离成功总是差那么一口气。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郭家学成绩一路优秀,因为高考前一个星期失眠,最后只勉强考上一所本地的师范学校。
后来,跑到秦岭山脚下养猪,肥猪刚要出栏却赶上一场猪瘟,50多头猪只剩下8头。
再后来,承包大棚种草药,一不留神,没防住寒潮,整整5棚20多万元的幼苗,一夜之间都给冻死了。
接连的挫败,郭家学不仅把攒的积蓄都折腾没了,就连老祖宗留下的四合院都抵了债。
换上一般人,估计就此歇了菜。但是,郭家学却不这么想,“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于是,1989年中秋节过后,23岁的郭家学来到了西安。
没钱?就搞皮包公司。小到几毛钱的棉签、纱布,大到十几万的医疗器械,他都不放过。再后来,茶叶、饮料、小家电纷纷进入郭家学的视野。
没有想到七整八整,不但把以前的窟窿补上,还小赚了100多万,并逐渐把渠道拓展到陕西周围的四、五个省份,成了陕西规模最大的一家贸易公司。
当然,对于来自农村的郭家学来说,那种“倒腾来,倒腾去”的倒爷生意只能叫打牙祭,“搞实业看得见摸得着,那才叫一份产业!”
1996年秋天,他终于等到了机会。
这一年,西安一家国有医药公司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当时,有钱的看不上这个“烂摊子”,没钱的更不敢往身上揽事。
于是,机会就落在了30岁的郭家学身上,“只要有产品,就不愁经营不下去。”
就这样,陕西省有了第一个民企兼并国企的案例,郭家学也终于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即东盛医药。
这个时候,郭家学之前做贸易积累的200多家销售渠道就派上了用场。
此后短短一年时间,他迅速建立起了覆盖全国1000多个县域经济的销售网络,“维奥欣”等10多款药品纷纷走出西安,走出陕西。自然,公司销售额也从30万飙升到3000多万,第二年更是直接破亿。
1999年11月,东盛成功借壳上市,33岁的郭家学成了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
人逢喜事精神爽。就在这时,国家政策开始向民营企业倾斜。
在“国退民进”的浪潮下,医药行业迎来了第一轮并购狂潮。三九、华源、复星等业内大腕,都在狂飙突进。
郭家学当然不甘落人后。此后四年,他先后收购了盖天力、潜江制药、云药集团等30多家医药企业。到了2003年,一个仅次于国药集团,市值超过100亿的庞大医药帝国,在郭家学手中冉冉升起。
那段时间,郭家学自信心爆棚,感觉自己就是小超人,“能量爆发,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
2003年1月,郭家学动用了2亿资金收购潜江医药29%的股份。
2004年3月,郭家学更是前后砸了5个亿,收购云南白药6%的股份。
......
可是,饭吃得太急就会消化不了。
疯狂并购,让郭家学背负了14亿的银行贷款,每年光利息都得1个多亿。而且,很多项目如潜江医药的眼药水研发投入巨大,利润却低的可怜,东盛每年得到的回报只有200万不到。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2004年4月,国家突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连续加息导致银根不断收缩。更恐怖的是,东盛对外担保的两家国企出现破产,郭家学一下子头大了!
内忧外患之际,他只好将手伸向了上市公司,开始打起东盛科技的算盘。
可是,纸里总是包不住火的。2006年10月,上交所一纸公告让东盛占用上市公司16亿资金的“秘密”浮出了水面。与此同时,东盛48亿的巨额债务也被公诸于世。
消息一出,东盛的各个账户迅速被冻结,紧接着,就是股东们的口水、媒体的炮轰、上交所的谴责……。
“小超人”轰然倒下。
万般无奈,郭家学铤而走险借了10个亿的高利贷,“一个月光利息都得3亿多。”
饮鸩还能止渴?当然不能!很快,1个月后,放高利贷的人便强行霸占了东盛的办公大楼,并叫来卡车堵住了大门,吃住都在办公室,郭家学每天被一群人盯着,上厕所的自由都没有。
他陷入失眠、焦虑、抑郁之中,头发大把大把掉。有好几次,都想一死了之。
终于,2006年12月3日,在疲惫地支撑了两个月后,郭家学再也没有力气了。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关了整整一天,决定等到太阳落山时,便从窗台一跃而下。
就在郭家学爬上窗户之时,两位跟随多年的高管破门而入,“你对得起跟你出生入死的几百号弟兄吗?”
是啊!几百个员工把后半辈子的幸福都托付给他了,他怎么能做胆小鬼呢?
再说,郭家学还有资产,至少还是值点钱的。于是,他12.64亿出售白加黑,1.7亿出售丽珠股份,市值100多亿的云南白药股份也以7.5亿匆匆出售……
“就像亲手把自己的孩子给卖了一样!”
最压抑的时候,郭家学就去登山。连绵起伏的秦岭山峰,几乎都爬遍了,“虽然膝盖磨破了,屁股磨破了,但是到达山顶那份豁然,会让人看开很多。”
6年后的2012年底,在经过艰难的“八年抗战”后,郭家学终于还清了48亿债务。
曾经的大起大落,也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知。
“财富多少,终归会灰飞烟灭,但是活的有价值就不一样了。现在,我只想用心做好一件事。”
这件事就是广誉远。
郭家学与广誉远结缘,是在 2003 年。
当时正值非典时期,就算天上掉金元宝,大家也不敢出门。可是郭家学却为了这个拥有400多年历史和上千例处方的中药企业,去了山西太谷七八次,“每次飞机上都只有我一个人。”
而那份拼了命的诚意,也让他在5次谈判协商后,顺利将广誉远收入囊中。
2012年,广誉远就成了郭家学东山再起的唯一筹码。
为此,郭家学苦练了三年内功。先是招募了50多位职业经理人,充实到整个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的队伍中,然后让“广誉远”与东盛原有的市场、销售渠道进行融合。最后就是引入股权制度,进行强激励。
为此,郭家学完全继承了“广誉远”的传统做法。
“广誉远”药方最讲究的就是原料,该用哪个地方的药材,就只能用哪个地方的药材,“5公里之外的药材,药力大不同。”
所以,郭家学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怎么办?他的第一步就是全国各地买地种药,在吉林长白山种人参,甘肃岷县种当归、河南温县沁阳种地黄……
好的药材只是“广誉远”炮制中药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工艺也是考验人。
比如,炮制海马必须5种流程。
比如,烘干人参一定要经过8道工艺。
比如,采用“九蒸、九晒、九炙”加工地黄。
“虽然消费者看不到药丸里的成分,但是疗效会说话。”
从2013年开始,郭家学在全国各地50多个城市,建立了100多家国医馆、国药堂,推出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50多精品中药,“使好医、好药相辅相成。”
当然,酒香也怕巷子深。从《那年花开月正圆》到《非诚勿扰》、《创意中国》,从到成都马拉松到巴黎时装周,郭家学将文化营销的方式发挥到极致。
如此这般,5年后,广誉远从一个亏损3个亿的“老大难”,到市值超过150亿的上市公司,“定坤丹”更成为妇科领域的明星药品。
郭家学呢?经过起起落落的他,早已经不再是当年愣头青。
2018 年 3 月 3 日,北京卫视的大型记录片《非凡匠心》,专门走进广誉远,讲述了定坤丹“四年一粒”的制作工艺。在节目的收尾,郭家学坦言,“广誉远已经有477年的历史了,而我希望用余生让这家老店继续传承500年,成为千年老店。”
张国立将其概括为一句话," 所谓匠心,就是肩负出世的天命,践行入世的担当 "。
那一天,郭家学将这句话在朋友圈转发了 3 次。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留言,点👍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