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睿妈看教育(公众号:ruimakanjiaoyu)
我大学学的是“英国语言文学专业”, 还记得第一堂课教室进来一位高高大大的lady, 开口讲了一堂课我一句没听懂的英语。
后来知道,这位lady是我们的新晋系主任,刚刚从大不列颠修学归来,讲的是一口正统的英音,略带皇室音。
Lady进一步决定行使她的系主任职权,全面推行她从Britian带回来的一套最新英国教材。
也是从那时候起,这些词汇成为我日常学习的一部分:
The Westminster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The Cathedral
基督城天主教堂
The Convent Garden
伦敦考文特花园
The Royal Palace
白金汉宫
The Hyde Park
海德公园
多年以后,当我第一次真正站在这些地方,耳边响起的还是当年磁带放出的那个听了千百遍的女声:带着一点儿骄傲,一点自豪,以及很多很多的确定。
那是26年前的声音啊,依然回响在我耳边......
各种因缘际会,我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ironically, 英国居然是第一次。
相比去过无数次的美利坚,为何才有机缘来大不列颠就成了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美国的霸主地位让我有更多机会去那里出差?
--相比欧洲他国,大不列颠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差了一点点儿?
多年沉淫在美式英语中,再次听到那熟悉的英音,我没出息的想哭。
进而觉得,整个城市都是那么的熟悉......
空中俯瞰泰晤士河
工作之余,我做了两件事:
一、每天早起去跑步。
并不是我起得早,而是拜时差所赐,每天早上5点半6点肯定自然醒。 于是起床去跑步。
特拉法加广场
我住在特拉法加广场,旁边的公园是最好的去处。跑到最后一天我才意识到,公园的一头是唐宁街10号,而另一头是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
你看民主和专制的距离其实很短,只有一公里多点儿而已。
我也专门去海德公园跑了一次,更多像是去膜拜。 那个我心目中的海德公园,是个自由的汇聚点,点燃无数人心智的起点。
海德公园刷圈
然而我并没有看到多少人,连一个演讲的人都木有,想必, 是我来得太早了?
唯有偶遇的黛安娜王妃的肯辛顿宫,让我感觉到了不期而遇的美好。
肯辛顿宫:戴安娜王妃故居及威廉王子夫妇居住地
二、去街头溜达
酒店附近很多小广场,离国家美术馆也是几步之遥。我喜欢坐在马路边看街头艺术家们的表演,各色人种。
街头艺人
第一天的时候,我承认有点点儿害怕。被那么多黑人和阿拉伯人环绕,多少还是有点儿感觉不安全......
渐渐的放松下来......
到伦敦的第二个晚上, 和前同事以及他的几个朋友一起吃饭,我问了一个很直接的问题给这三位“纯种”的British: 你们身边这么多colored pepole , 不害怕吗? 什么感觉呢?
三位英国绅士花了一个晚上和我解释说明,我得说其中一位的口音太重加上时差,说得我昏昏欲睡。
但是有一个核心观点我记住了:伦敦之所以走到今天,就是因为她足够开放和包容。 比起多民族多种族带了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更希望保留她的多元和国际化。
飞来伦敦的路上,我终于读完了盐野七生的《十字军的故事》,在伦敦的几日, 我也是终于明白:欧罗巴和阿拉伯人的纠缠,那还真不是一天两天,一辈子两辈子的事情。想想你身体流淌的血液,原本已经是数次的“勾兑”, 你又如何可以轻易的画个界限?
顺便说一句:最后一天在哈罗德百货,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阿拉伯人在欧洲的存在啊......
很多时候,对一个地方就是莫名的好感和亲切。 我想,对于伦敦,就是吧?
是以为记。
睿妈,从中欧商学院、港科大、北大光华到长江商学院,是国内商学院创立成长的见证者、实践者,是资深教育界人士,也是时尚新女性、兼顾职场和家庭的“八爪鱼”妈妈,睿妈倡导适合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
英国妈妈群、置业安居群
私校教育群、欧洲海淘群
吃喝玩乐群、英国签证群
入群请加居哥微信号:propertyuk 注明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