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获奖名单新鲜出炉!《绿皮书》荣获最佳影片,这部豆瓣8.9、横扫全场的电影到底有何魔力?

2019年02月25日 发现新西兰




本文经授权转自:精英说

微信ID:elitestalk


刚刚,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落下了帷幕。在猜测和期待的目光中,各项大奖也纷纷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回归到真正的主人手中。



第91届奥斯卡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绿皮书》

最佳导演: 阿方索·卡隆丨《罗马》

最佳男主角: 拉米·马雷克丨《波西米亚狂想曲》

最佳女主角:奥利维亚·科尔曼丨《宠儿》

最佳男配角: 马赫沙拉·阿里丨《绿皮书》

最佳女配角: 雷吉娜·金丨《假若比尔街能够讲话》

最佳原创剧本《绿皮书》

最佳改编剧本《黑色党徒》

最佳外语片: 《罗马》

最佳动画长片:《蜘蛛侠:平行宇宙》

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

最佳剪辑: 波西米亚狂想曲

最佳摄影:阿方索·卡隆丨《罗马》

最佳视觉效果《登月第一人》

最佳混音波西米亚狂想曲

最佳音效剪辑波西米亚狂想曲

最佳艺术指导《黑豹》

最佳服装设计《黑豹》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副总统》

最佳配乐《黑豹》

最佳歌曲"Shallow"丨《一个明星的诞生》

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

最佳真人短片《皮肤》

最佳纪录短片《句尾》




在今年的获奖名单中,改编自真人真事的电影《绿皮书》荣获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绿皮书》

Green Book


该片在今年的奥斯卡中获得了

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在内的5项提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其实,早在奥斯卡获奖名单出炉前,《绿皮书》就因疯狂斩获各类大奖的迅猛势头,被视作夺得小金人的头号种子选手。


自打亮相第43届多伦多电影节,赢得观众选择奖以来,《绿皮书》一路高歌猛进,以56个提名的成绩,几乎包揽了奥斯卡所有前哨奖项,目前已有21项大奖尘埃落定。


今年年初,在被视为奥斯卡风向标的金球奖上,最佳影片、最佳剧本和最佳男配角这三个最具分量的奖项,也统统被其收入囊中。


《绿皮书》团队在金球奖颁奖典礼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海内外的影评平台上,它的反响也不错。


烂番茄新鲜度82%,IMDb评分8.3——


图片截取自网络


豆瓣上有超过一半的人给了五星,目前的分数维持在8.9(也曾一度突破过9.0)——


图片截取自网络


用《纽约时报》的话来说,这是一部“让你在十年后还能拿出来回味”的好电影,据说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看过此片后惊为天人,一连刷了五遍才算过足了瘾。


乍一看平淡无奇的《绿皮书》,凭什么收获如此之高的评价,它到底奇妙在哪里呢?



绿皮书

一个不光彩时代的象征


在聊影片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聊聊片名。


“绿皮书”这个名字,可能一上来就会让许多人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个啥?心灵鸡汤?发家致富经?其实都不是。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它是一本在美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书,也是一段不那么光彩时代的象征。


那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一位名为Green的黑人邮政员专为黑人同胞量身定做的旅游手册,里面详尽记载了在美国各州,哪些餐馆、酒吧、旅店可以让黑人自由而平安地出入,如果当时的黑人严格遵守其中规划的路线,就能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冲突。


因此,它还被戏称为“黑人活命指南”。


绿皮书1940版和1956版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这种东西的存在,是不是挺让人诧异?


不过,在那个年代,这却是一种无奈之举。


虽然在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就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赋予了黑人平等权,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黑人仍被视作下等公民。


在奴役黑人的传统根深蒂固的美国南部,歧视与攻击黑人的情况也比北方更加严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某些州,黑人仍被禁止使用白人的用具,也不允许出现在专为白人准备的场所;


一些州规定黑人在天黑以后不可以出现在街道上,否则可能会遭到仇视者的暴力攻击;


黑人与白人孩子的学校也被严格区分,大家各上各的,维持表面上的相安无事。


1956年,一名警官在车站放置隔离标志

牌子上写着“白人专用候车室”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黑人、白人专用的洗手池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56年,颇有名气的黑人爵士音乐家纳金高尔第一次出现在美国南部伯明翰地区某白人机构里进行演出,就被痛恨黑人的极端分子拖下了台,并遭到暴烈的殴打。据警方事后的调查,参与暴行者竟高达100人之多。


惨遭殴打的黑人爵士音乐家纳金高尔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一方面是在极端美国白人群体中,无法化解的歧视与仇恨,另一方面,则是黑人同胞的不断觉醒与抗争。各地的游行、抗议、示威此起彼伏,直至60年代在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将宏大的黑人民权运动推向高潮。


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而激昂的时刻,压迫与反抗彼此交织,仇恨与和解互相试探,但对于多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黑人来说,出门在外,还是情愿选择稳妥一些——


相信并听从绿皮书,不拿性命来冒险。


说到这里,许多人应该已经能够猜到这部电影的主题。是的,它正是一部改编自真人真事、围绕“绿皮书”展开的种族议题电影。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只是,虽然这本书的背后隐含着沉重的历史及尖锐的社会问题,但就电影本身的处理方式而言,却有着难得一见的温暖与轻盈。



黑人精英与白人老司机的

奇幻旅行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1962年的美国。


电影中的两位主人公,正是“一黑一白”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白人主人公托尼,是个意大利籍移民,他常年在酒馆做“公关经理”,事实上就是帮忙解决惹麻烦的客人,类似于混混之类的角色。


他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开打。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还会耍点小伎俩,比如故意藏起黑道老大珍爱的帽子,又假装是自己找了回来,以求捞点好处费,并赢取对方的信任。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总之,托尼就是一个没什么文化、但社会经验足够丰富的“老炮儿”,而他最大的优点就是顾家,愿意为老婆孩子的温饱做任何事,比如在酒馆歇业期间,为了赚到房租,不惜连吃26根热狗,秒杀大胃王后赢得赌注。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这样一个混迹于底层的小人物,不可避免地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限制。既然大家都说黑人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他也“歧视”。


黑人维修工喝过的杯子,二话不说就丢掉。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所以,当托尼第一次见到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富有的黑人谢利,才会深感不适。“黑人不应该都是比我还穷的loser吗?!”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与托尼相比,谢利完全活在另一个世界。


这是一位拥有三重博士学位的钢琴家,曾在白宫为总统表演,他的好友基本都是“肯尼迪弟弟”这个级别,办公室里头,堆满了富人名流赠送的奇珍异宝,让托尼看傻了眼。


目前,他的计划是南下巡回表演,再度收割一波名流的掌声与高昂的出场费。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还记得之前那个去南方表演、结果被白人攻击的黑人音乐家纳金高尔吗?或许是这种恶性事件引起了谢利的担忧,他觉得有必要找一位擅长摆平各种事件的助手,在阴差阳错之中,急需养家糊口的托尼,被他选中。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当然,一开始托尼是抵触的,但架不住人家开价高啊!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二人组就此上路,开启了一段趣味横生的巡演之旅。


旅行最重要的参考,还是离不了绿皮书。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而种族与阶级的差异,让两个人即便结伴出行,也是看对方一百个不顺眼。


托尼觉得谢利生活中的讲究太多,仗着读过书又有点钱,随时随地都在给自己加戏;


谢利则认为托尼言行粗鄙,喜欢小偷小摸,底层穷人的臭毛病,在他身上展露无遗。


两人活像美国版的“没头脑”与“不高兴”。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可冲突归冲突,在互相陪伴乃至照料的旅程中,他们到底还是发现了对方隐秘的脆弱与令人感动的闪光点,转变,悄然发生。


曾坚信“黑人是loser”的托尼,在亲眼看到谢利弹琴后,也为高超的技巧所折服,他慢慢开始相信,在黝黑的肤色之下,的确藏着一个高贵而富有涵养的灵魂,与种族无关。


因此,他愿意去为谢利博士的演奏扫平一切障碍,确保演出的顺利举行,只为看到灵动华丽的乐章,从谢利指尖流泻而出的瞬间。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自诩为精英的谢利,也为托尼对家人热忱的爱所动容,他开始放下身段,聆听并修改起了托尼的家书,像老师带学生一样,手把手地教托尼写出又能彰显文学修养又饱含深情的词句,结果直接把人家老婆给看哭了……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两人的误解消融、友情进一步升华的高光片段,大概就是一起在旅程中吃炸鸡的时候。


拿起鸡腿就啃的老司机托尼,和以前从没吃过这种“穷人食物”、矜持地咬下第一口的谢利,构成了一副对比强烈但又无比和谐的画面,那种简单的快乐超越了种族、阶级和一切将人们阻隔开的偏见,单纯而又美好。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说姐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不禁想起了《泰坦尼克号》的经典画面——杰克教露丝吐痰。


图片来源于影片《泰坦尼克号》


这两个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场景,无非就是想说明,独立个体的惺惺相惜,往往不是因为身份、地位、国籍、族裔,而是那些发自人类本性的东西,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天才并不够,

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


通过一趟公路旅行,两个原本持有偏见的人发现了各自的亮点,坚冰消融,情谊诞生,证明人性之善超越种族……这可以说是《绿皮书》的主题之一,但绝非全部的寓意。


它想探讨的,还有更深一层的东西。


影片展现了谢利博士深入南方后的遭遇。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当每一个观看影片的人,看到学历、教养、文化水平无懈可击的谢利,来到南方某些州演出,却只能入住破破烂烂的旅店时,每一个人,都会和托尼产生相同的感受——


这一切,到底有没有搞错?!


很可惜,这就是“绿皮书”上的法则。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与攻击,黑人们只能憋屈地锁在一个个脏乱差的角落里,稍有不慎,就会招致意想不到的灾祸。


当谢利走进了“白人专用”的酒吧,立马会引来不怀好意的白人群体的辱骂和驱赶。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在为白人服务的西装店,禁止谢利试穿。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就连在看似高雅的上流社会,对待身为演出嘉宾的谢利,歧视也时不时会冒出头。在那些表面上客气的人心里,谢利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黑鬼”,不配得到体面人应有的待遇。



所以,即便有高档餐厅花大价钱请谢利来演奏,却也只给他准备了狭窄的储藏室作为休息室,甚至否认谢利在餐厅内用餐的资格,只是因为他是黑人,“他不配”。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影片中,有太多太多类似的时刻,上一秒还尊称你为大师,下一秒就露出虚伪本质。每逢此事,谢利眼中的愤怒、隐忍与委屈,就像冰水一样,将人浇了个透心凉。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托尼,时常会忍不住火爆的脾气,想着为谢利出一口恶气。


可在用拳脚解决问题之余,托尼也忍不住好奇——如果谢利老老实实地待在纽约,明明可以啥事都没有,安心做他的富人阶级,干嘛一定要跑到南方来,给自己找罪受???


这个问题的答案,影片借谢利博士的一位演出合作伙伴之口,缓缓叙述了出来:


“天才并不够,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谢利博士并不是傻子,他清楚地记得黑人音乐家纳金高尔南下演出的遭遇,也知道自己作为一个黑人,冒然深入对整个族群都不友好的南方,意味着多少艰辛与危险。


他的音乐才能本来足以让自己在北方尽享美誉与荣华,但他希望改变更多人对黑人的刻板印象,于是才一腔孤勇,毅然南下。


这种低调且坚定的果敢,是一种“大勇”。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与之相比,托尼在言语上鸣不平,以及在拳脚方面的莽夫之勇,反而显得黯然失色。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为心中坚守的正义而刀剑相向,虽然没错,但对于保住为人的尊严来说,远远不够。


在面对歧视时,谢利博士始终温和应对,不吵不闹,展现风度。正是因为他坚信:“暴力永远无法取胜,坚守尊严才会赢。”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这或许也是《绿皮书》和其他一些提名奥斯卡的种族议题影片相比,更为高妙的地方。


真正作为一个人的自尊自信,可以消解他人的歧视与偏见,收获真挚情谊,也可以帮助人们发现并接纳自我,坦然拥抱这个世界。


而世界的进步与改变,不也正仰赖于此么?


图片来源于影片《绿皮书》



影片的结局还是挺老套的,是那种让人喜欢的“皆大欢喜”。对此,说姐就不再过多地剧透了。不过,看完《绿皮书》的大家,肯定或多或少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


《绿皮书》能斩获那么多奖项,是不是主要还是因为“三观正”?


其实,从前年的《月光男孩》到去年的《水形物语》,再到今年的《绿皮书》,我们很容易发现,奥斯卡越来越“政治正确”了。


讲述黑人同性恋题材的《月光男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讲述跨越物种之爱的《水形物语》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关注并反映少数人权益的影片,似乎也越来越容易出现在获奖名单,得到评委的青睐。


但政治正确归政治正确,能像《绿皮书》这般把“政治正确”拍得好看,也是一种本事。


饰演托尼的维果·莫滕森说:“就算没得到任何奖,也一点都不会改变我对这部电影的认知。因为它就是那种在十年后拿出来看,也依旧会泪中带笑、感到希望的故事。” 


《绿皮书》主演维果·莫滕森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句话可谓生动总结了这部影片的精髓。


我们都知道,这世间没那么完美,歧视、偏见与伤害固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并不会因为一部大团圆结局的影片而有所改变。


可在“政治正确”也难免遭质疑的今天,又有谁真的忍心批判人性、理想与希望?这大概也是《绿皮书》,最令人心动的魅力所在。


《绿皮书》将于3月1日上映,国内版预告片

↓↓


///


作者: 克里斯,精英说90后小编,香港传媒小硕,一个脱离高级趣味涉猎广泛的嗷星人。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 End -



/ 推荐阅读 /


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新西兰南岛


△ 最新最全!移民新西兰的所有方式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