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处处枫叶情 移民家园网特约撰稿人
转载请在后台留言申请授权,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和作者聊聊哦~
处处枫叶情:全职女性,二宝妈,加拿大医疗档案从业者。2013年移民加拿大,2016年长登,曾生活在加国偏远深山老林的小镇长达一年,经历过各种文化冲击,小镇就业,二胎和小孩读书等,还曾与日渐没落的阿什米民族打交道,以极其难得的经历撰文与大家分享。现居温哥华,同时以不同的视角,将一线大城市的生活点滴记录下来,与有缘人分享。下划至文章结尾即可查看往期连载。
我发现,在小镇遇见的,大多都是老人家,中年人得少,偏偏小朋友却很多。我分析这小镇是退休隐居于林的好地方,房价低,消费低,既有着现代文化,又有着古朴自然的民风,所以受到退休人士的青睐。
中年人大多外出谋生,留在本地的中年人要不在本地找到工作,要不许多像Carm那样申请政府残疾金过日子,而老外对于小孩子的教育,又因为地域产生巨大差异,大城市的老外追求各种各样运动俱乐部(没错,比起年纪,他们更注重于体能的培养)。
在小镇的老外思想纯朴,主张天生天养,于是他们往往不断生不断生,而不断生又会更富有,为什么?因为加拿大有牛奶金,根据家庭收入计算出每个家庭每月有多少,1-6岁的牛奶金多,6-18岁的又会少一点。
而小镇工作机会少,一般丈夫外出工作,妻子留在家,因为家庭人口又众多,收入却微薄,所以往往会获得全额牛奶金,全额的接近600刀/人/月,而四五个小孩的家庭就有接近3000刀/月。
不要小看3000刀,加拿大的食品还是很便宜的,加上丈夫的收入,年末的退税,家庭就能很好地维持下去。更有甚者,夫妻二人都不工作,就在家不断生小孩,我之后见到有生10个的,妻子才40岁左右,还在怀孕第11个中,她却依然说她不会停止生小孩,当然这是后话。
你可能吃惊,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是的,当你安于一隅,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都会僵化,但当你走一走,环境和氛围变了,你才惊讶于世界的包容性,人可以这样活,可以活成那样。
继续往前走,紧挨着小花园的就是BC goverment,就是卑诗省处理民众与政府事务间的桥梁,这办事外大概只有20平方米大小,我走进去,想咨询一下关于牛奶金,枫叶卡,还有医疗卡的事情。
这个小小办公室进门处放满了小册子,估计是加拿大五花八门的福利申请指南,里面坐着两个工作人员,一个看上去大概70多岁的老太太,另一个是约50多岁的男人,老太太慈眉善目,而那男人看上去好像不太耐烦,正在问前来办理人员的问题。
我们走近老太太身边,老太太花白的头发,戴着金色的老花眼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泰坦尼克号》,那老太太就像年老的ROSE,或许你很奇怪,这么大的岁月还上班?
事实上,这跟社会因素有关,加拿大人口才三千多万,人口老龄化很严重,退休年龄不论男女都达到65岁,所以有许多人一直坚持工作到身体条件不允许才退休,如果你来到加拿大,你会发现年老的工作者到处都是,他们喜欢自食其力,即使是我女儿的班主任都是差不多70岁的老太太。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外的人是非常独立的,他们不会乐意辛劳一辈子还要帮儿女带孙子,如果你非要让父母带,你必须要付父母工钱,而父母也不会跟子女同住,来子女家之前,需要打电话通知,很少贸贸然前去,所以在老外多的学校,真正接送的八成都是自己的父母。
这样看起来好像有点无情,却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最重要的是,要小孩之前是通过深思熟虑,配合好自己条件才会要的,也减少了许多还是巨婴的父母,本来自身也并不成熟,却要为人父母,将养育儿女的责任统统压在儿女身上。
这种思维与我们国人的传统相违背,我们奉承父慈子孝,几代同堂共享天伦乐,而在我眼中,是养老制度不成熟的原因,老人要依赖于儿女方可不晚景凄凉,他们照顾孙子,实际上是换取了他们的生存权,渴望将来儿女同样也照顾他们,这就是为什么以房养老在中国难以实施的原因。
而老外因为退休养老制度已经非常成熟,所以他们更过着看上去河水不犯井水的生活,但实际非常巧妙地处理老一辈与年轻一辈的关系。这其中的学问,是非常巧妙的。
我们问问关于枫叶卡的问题,老太太问我们的名字,还有出生年日,然后拔了拔电话,回答我们:“这位先生和小女孩的,还有两个礼拜就会寄到,但这位女士的枫叶卡出了点问题,照片不合规格,所以必须重新照过,请您填好这表格,将重新照好的照片连同表格一起寄到这个地址。”
说完,她用手指指了指表格右下方的地址。我正奇怪,我从哪来的不合规则的照片,印象中我们来到加拿大后,也没照过照片啊!
我将我的疑惑说了出来,她笑了笑说:“你们出国前签证要求提交的照片,已经有纪录了,一般都是符合规则的,但有些人的头型或脸大,超出了一点范围,就需要重拍了。”
她笑了笑,将双手放在脸的两边来回比划,意思是指脸大会影响照片是否合格,我当即噗嗤地笑了,当真哭笑不得,真是脸大误事。我以为拍照只是我人生中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是我与小镇的人产生冲突的第一件事,当然这是后话了。
之后我们问了关于牛奶金的事情,老太太拿出一个表格让我们填上,然后让我们按照地址邮寄出去,我们看见有报税项目,就咨询一下老太太,老太太说我们只需要报在中国上一年度的收入就可以了,加拿大政府会根据收入的额度发放牛奶金,理论上由踏入加拿大境内开始计算,过两个月会直接发到我们的银行帐户,这个数额将会连同前几个月没发放的一起发。
我们点了点头,继续问一些关于医疗卡的问题,卑诗省的医疗卡与驾驶证合并于一卡,称为“BC device card”,所有居民需在卑诗省住满三个月才享受免费医疗,但因为医疗卡发放的速度减缓,但驾驶证的发放速度就非常快。
老太太最后建议:“我们人生啊,但事情要懂得变通。”老太太笑了笑:“既然两卡合并为一了,我们就要懂得合理地取巧,何不先考了驾驶证,通过了,你们告诉办证的人员要求二卡合一,到时就驾驶证有了,医疗卡还远吗?”
说完她意味深长地笑一笑,总听说老外做事刻板不肯变通,其实是中国人对于老外的误解,老外是在规则内办事,不犯规不越轨,但于规则内,他们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问题,简单说,就是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坚持,突然觉得这老太太真是蛮可爱的。
我们办理好所有东西,就离开了BC government,不禁感叹加拿大办事过程轻松容易,他们按规章办事,因为法律法规严明,对办事者也非常信任,他们认为你们说的,提供的就是真实的,所以也无需公证。无论是小镇,还是以后我去了大城市,处理这些与政府部门关联的事情,都是轻松容易的,无需托关系,也无需写证明,我不评论与国内的区别,所有真相,尽在人心。
再往前走,是邮政局,非常有英伦特色,红色外墙砖,在墙的最上方,赫然挂着一个银色的英国皇家标志(上图,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在标志的上方,有一个钟,看上去古老,庄严且肃穆。
在标志的左上方,挂着加拿大邮局标志,橙色的招牌,蓝底白字,英文法文写着Canada post。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是英法语,来到加拿大后,你会发现所有产品说明都是英法两语的,即使懂法语的只有魁北克省的居民,政府依然为了这个小团体保存着两种官方语言,并且加拿大的教育里就有法语学习课程。
我们走进去看看,是一排又一排的邮箱,这些邮箱写着门牌,颇像我们国内的公寓大厦里的邮箱,但这些邮箱设立在邮局里,就有意思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加拿大人口非常少,除了几个大城市外,其余的小镇的人口非常分散,有的一个山口才几户人家,有的方圆几公里就只有他一户,更有的隐蔽于深山众林中。
这给邮递员造成了诸多不便,所以按区域,所有住户的邮箱都会集中于一地,方便邮递员工作,而我住的那个区域就更有意思了,那一带的邮箱集中在一个水果摊,密密码码的邮箱置于水果摊的一个角落,煞是有趣。
加拿大邮局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它的邮筒,你可以在任何一个想不到的角落都会见到它,红色外表让你远远能够注意到它。或许你觉得邮件事业在中国已逐渐没落了,电子邮件账单已非常普及,传统的纸质邮件已逐渐变取缔,中国邮政由原来的纸质邮件逐渐转型为快递服务商,而许多纸媒,诸如杂志报纸都开始出现多媒体电子版,时代正在急剧变化。
我曾说过加拿大很村,前面说过许多如今在大城市已消失殆尽的,例如改衣服,纺线毛线的企业依然占一席之地,并且加拿大的纸质邮件服务还非常普遍,政府的许多通知都是通过纸质邮件告知,而每月许许多多的帐单,转为电子版通知又容易被人忽略,所以无论个人还是公司,纸质邮件的传统依然保持。
网上交易,在国内例如淘宝或者京东等购物网,在加拿大也有专属的购物网,例如Ebay或亚马逊,但占消费份额不大,加拿人消费依然遵循着老规矩,喜欢实实在在的实物交易,所以移动支付并不活跃,人们普遍应用的还是信用卡。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移民生活有得有失》
处处枫叶情往期连载
(连载)二——温哥华初印象
(连载)三——古老神秘的小镇
(连载)四——小镇上的邻居
(连载)五——小镇概况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诚意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更多热门国家移民资讯
老板说了,您点一个赞小编工资涨5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