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相比爸爸,妈妈付出的永远都要多一点。
但再怎么尽心尽力,总有心力憔悴的时候。为何会这样?大部分妈妈的原因是有时教得太“勤快”了。妈妈适当的“懒”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特别是这3点。
01
“懒”得包办孩子一切,孩子自理能力更强
说个例子吧:微微是个高龄产妇,流产了2个孩子,历经千辛万苦才有了个儿子。自从孩子生下来后百般照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如今儿子上5年级了。每天早起上学总有妈妈帮他穿衣穿鞋、早餐弄好、亲自开车送孩子上学。
晚上在家爸爸妈妈轮流陪读,好吃好喝的总是先给儿子品尝,时不时叮嘱儿子,儿啊,我们现在对你这么好,等我们老了你要好好照顾我啊。儿子总说“好好好”。。。
有一天,妈妈生病了,躺在床上还不忘记提醒孩子吃,已煮好的早餐。孩子懒洋洋的起床后,然后理直气壮的跑过来:我的牙膏你还没帮我挤,你要我怎么刷牙?一脸生气的样子。
看到孩子这模样,妈妈惊呆了,但还是无奈的从床上起来给孩子挤牙膏...
长期帮孩子包办一切,孩子能学会独立?不存在的。孩子表面上的听话,其实这是一种错觉。长期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下的孩子,依赖的惯性思维已定。
所以父母要从小让孩子养成独立的能力,别不舍得孩子还小,事情都帮他做。要适当的“懒”点,越早独立的孩子越懂事。
当我们的孩子愿意主动去做某件事的时候,说明此时孩子能力够了。 “懒”妈妈们就应该大力支持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做。妈妈在背后支持、信任孩子。
当孩子得到锻炼后,对父母的依赖性会慢慢降低,会做是事情也越来越多,自信心会越强,而此时的父母就轻松多了。
02
放下身段做个示弱的“懒”妈妈,孩子做事的主动性会越强。
为什么我们天生就要照顾孩子,为什么不让孩子照顾父母一下呢?人要有逆向思维,在一些小事情上,放下身段,适当的给孩子示弱。
比如你工作了一天非常疲累,回到家后又要洗衣做饭做家务。如果你示弱跟孩子说,妈妈今天好累(用撒娇的语气),要是你帮帮我的话就好很多了。比如饭后让孩子收拾碗筷、拖地,孩子基本上会乐意帮妈妈分担的。
孩子会想:原来我可以照顾妈妈的,妈妈在生活中是个强者,我照顾妈妈我也成了强者了,孩子的会很有成就感,心里会“暗暗知道”我是个好孩子,以后也会更懂得体贴妈妈。
特别是妈妈生病的时候叫孩子做一些事,效果会更加明显。因为孩子的潜意识会模仿自己生病的时候,妈妈照顾自己的场景。
倒水给妈妈喂药、帮妈妈按按手背。孩子会有很大的幸福感。
反之,如果你平时在家看不惯孩子太懒,用命令、训斥的语气叫孩子做家务,那么孩子的内心肯定是不服气的。你示弱,并不代表你软弱,示弱是一种智慧。
03
做一个“懒”得唠叨的妈妈
一个爱唠叨的人,别说是成年人,有时候连孩子都受不了。
但“唠叨”是妈妈的天性,因为妈妈的出发点总是为了孩子好,多数妈妈也知道唠叨不好,但看到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总会下意识的“唠叨”几句。
“一天了房间又没收拾好?”“作业没写完又在看电视?”“玩好的玩具,哪里拿来放回哪里”“你要是再这样,我就把你心爱的玩具都丢出去!”等等...
事实证明,父母越唠叨,孩子的拖延症、依赖性会越强,积极性会越低。因为孩子的潜意识会觉得,妈妈好烦,说得我都不想做了,干脆明天做吧,反正我在妈妈眼中是个“懒”孩子,做得再好也是白做,干脆不做或慢慢做吧,会有一种消极心态。
而“懒”唠叨的妈妈会很明白,不会像个麻雀一样唠叨个不停,因为说多了孩子也会不当回事。
“懒”妈妈,一般都会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和时间范畴。比如:你可以选择再看10分钟电视,然后再把这些玩家整理好。
你现在必须要这么样,你如果做到了,下次还可以看电视。告诉孩子要说话算数。
正因为“懒”妈妈说话做事干脆,执行有力度。这样孩子往往口服心不服。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天下的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的盛衰看母亲。女人在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太勤快的妈妈只会养出懒惰的孩子,而独立、自信、懂事的孩子背后必然有个“懒”妈妈。
一个“懒”妈妈教出来的孩子,成年后一定会感谢当初那个懒妈妈的你。
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联系
来源: 十月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