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斯坦福大学26岁中国留学生自杀!真相背后的辛酸又有几人能懂?

2019年02月22日 加拿大家园




很多人都觉得留学生是天之骄子,自然过着舒适体面的生活,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光鲜背后所承受巨大的压力:学业的繁重,中西教育体制巨大差异的冲击,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他人的不理解甚至恶意……



近年来有关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大学罹患抑郁,甚至自杀的新闻屡见报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就在上周,美国斯坦福大学传来噩耗,一名中国留学生Ziwen (Jerry) Wang在Paul G. Allen的实验楼自杀身亡。



死者原本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系的毕业生,之后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料科学与工程系的博士学位,死时已读硕士学位第五年。


2月11日上午,王某的尸体在Paul G. Allen实验楼的纳米实验室里被同学发现,吓得立刻报警。


王某生前所在的纳米实验室


法医初步验证后认为王同学是上吊身亡,警方向其同学询问取证后也发现,早在事发前的周六,王某就缺席了同事的赴约,似乎有所异常。


王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子随机存储,这是一种和计算机存储有关的领域,其导师为H.-S. Philip Wong。


关于王同学自杀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在斯坦福这样的大学就读应用物理这种顶尖专业,其平日的功课压力估计也不小。在他自杀身亡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也表示同情,并指出读博士,特别是理工科博士并不容易。



“博士生的确是比其他学生要辛苦的多,他们不仅没有周末,学习的功课难度已经很大,还要经常跑工厂,而且所研究的课程必须要求他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专注力。”


无独有偶,就在去年12月7日,著名学者张首晟在斯坦福大学自杀的新闻,曾经震惊过媒体和社会。



很多不关注科技圈的人可能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实际上张首晟是名副其实的科学界大佬。


他的身上的头衔很多,留学生、著名华人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


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实验结果证实其拓扑绝缘体理论预言的学者,就是那个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被谢耳朵一脸骄傲提出的那个理论。



他更是被师父杨振宁直言,“对他来说,获得诺奖只是时间问题”。



张首晟15岁那年参加了中国1978年的首次高考,因为成绩优异,被复旦录取,且在复旦第一学期刚结束时就被被派往德国深造。


在前往德国留学时,被哥根廷大学附近一座埋葬着众多德国物理学家的墓地景象所震撼,从此决定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物理学研究,后来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录取,并师从杨振宁。



他年仅24岁就拿下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去了IBM做高级研究员,1993年又前往斯坦福大学任教,2年后,被评为斯坦福终身教授;


2007年,张首晟的团队提出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2007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



2010年,荣获欧洲物理奖;


2012年,荣获狄拉克奖,以及美国物理学会的巴克利奖等多个国际大奖;


2015年,入选美国科学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


2017年7月,张首晟与其他几位华人科学家宣布发现“天使粒子”,这是继“上帝”粒子、中微子、引力子之后量子物理的又一里程碑发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顶尖的人,却最终在斯坦福大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55岁。


由于他生前就罹患抑郁症,所以很多人推测他是自杀身亡,校友说他是跳楼了,后来警方经过调查也证实他确实是死于自杀。


由此可见,精英之路的沉重,可能是很多人这辈子都无法理解的。


在无数人眼里,博士生身上有太多美好的光环,渊博的学识、未来可以得到高于行业内的工作薪酬等等一切。


然而实际上,这一切也恰恰是PhD所要背负的压力。毫不夸张地说,博士生是留学生中面临学业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

美国的高等教育一般比国内更重视学术成果,为了锻炼自己的教研员,通常会把重点课题交给他们去做,但往往这些课题通常不是网上查查就能得出,连发表的论文都寥寥无几,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的探索。


甚至很可能是几年的研究成果打了水漂、实验模型反复失败、以及毕业延迟等难题。



一个生物方向的博士生,四年做一个实验课题,在换了一次原料供应商之后,实验数据突然全部偏移,完全一样的物质就是得不出原先的结果。整个人几乎要被逼疯。


即便如此,他们还得重新操作实验,积压的情绪也只能通过自己消化排解。


一个材料专业的博士生,方向是研究电池模组,课题做了两年,所得到的数据完全归纳不出任何规律或结论,最后不得不转方向,勉强毕业。两年下来,唯一的成果是告诉后辈:这个研究方向没用。


自己辛辛苦苦了几年,最后的成果却可能化作一堆废纸,这样的结局不是谁都能承受得起的。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更是发布了一项2017年度全球博士生生存状况重磅调查,对来自全世界许多国家不同领域的5700多名博士生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


研究的结论让人十分忧虑——原来博士生读博期间普遍有比较严重的精神压力。


而对于亚裔留学生来说,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陌生的地理环境,社交圈过窄,生活压力大,且得不到专业心理疏导,因此他们的留学生活更加艰难,其自杀率也高于白人学生。


在王同学去世后,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学院院长Jennifer Widom就此事件,给学生教师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表达对学生的哀悼,以及对死者朋友、家人的慰问。


他说“任何一个优秀的学生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去,我们都感到遗憾和惋惜,请大家照顾好身边的人。”


院长在信中,还公布了校方开设的心理疏导的专线电话以及地址,希望遇到心理问题的学生,都能首先想到求助专业人士,而不是结束自己的生命。



愿王同学能在天堂安息,不再那么疲惫,广大还在苦读的留学生们也不要总将心里的苦闷憋着,能有更多勇气去接受心里咨询,也希望社会能对留学生群体能更多理解,给他们一些安慰打气的声音。

广告需求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抢3折Costco商品

平安100万保险安全保障此单购物

支持微信支付信用卡付款

(可用信支付信用卡付款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