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无道不孤(id:timesct201808)
说到英国旅游,贵族下午茶、大英博物馆、足球、曼联、伦敦、苏格兰,甚至还有巨石阵等等,这些东西都构成了每个人眼中不一样的英国。
而在Wilson眼中,英国就是一个患有重度收藏癖的老头。
在英国,每个社区都有慈善义卖商店,被称为charity shop、thrift shop或hospice shop,是一种公益性质的社会企业。有人说:“若不自己经历,很难想象英国慈善商店的精美。里面承载着的不仅是善心,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理念。”
而更让人觉得新鲜的是,英国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慈善义卖商店了。对他们来说,做公益就像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简单,是一种生活方式。
英国最早的慈善义卖店可以追溯到19世纪,慈善组织救世军(Salvation Army)开设了二手衣物店,为穷人提供平价衣物。
1899年,伍尔弗汉普顿失明人士协会(Wolverhampton Society for the Blind )成立了专门出售由失明人士制作商品的商店,为协会筹募资金。
一战时期,一批商家通过慈善义卖方式为红十字会(British Red Cross)筹募了5万英镑的善款。到二战期间,红十字会自立门户在伦敦开了第一间慈善商店。当时英国贸易部(Board of Trade)给店铺发出了有条件的牌照,规定所售物品必须是捐赠的礼物,不得购入转售,交易所得款项也应悉数交予制定的基金。而现今模式的第一间慈善店,则由乐施会(Oxfarm)在1947年开设。
时至今日,慈善义卖店已发展出为各种慈善项目服务的店了。有救助儿童的、救助流浪猫狗的、救助鸟类的等等。根据慈善零售协会(Charity Retail Association, CRA)的统计,全英国大约有7700间慈善店,由374家获认可的慈善组织营运,每年能募集到大概2.9亿英镑的善款。
▲Wilson,大学老师,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研究员,热爱英国摇滚乐,十年走过30多个国家。
作为深度英国迷的Wilson,2012年在英国进修期间,因缘际会,借着慈善义卖店,打开了一种全新的英国游方式:
英国对我的触动很大。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在那里看到很多古老的东西。英国人对他们的文化以及很多东西都感到骄傲。伦敦是我比较偏爱的欧洲城市之一,因为伦敦给人的感觉就是隐隐透露着一种自信,不像美国那种张扬的骄傲,更多的是安静的自信,所以keep calm一直是伦敦人的口头禅。他们安静的自信来源于当年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我还记得在加拿大BC的省维多利亚看到展现英国殖民地56面旗帜的那堵墙时感受的震撼。
我在伦敦时,特别喜欢去慈善商店(Charity Shop)“淘宝”。这里的旧货都是捐赠的,经过志愿者分捡和整理后,当地的古董商通常会先挑一遍,所以好的古董不常见。但是也可以淘到货真价实的和很便宜的好货。
2012年是我第二次去英国,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进到了一间慈善义卖店——“THE AVIARY SOCIETY”(鸟社协会)。我在那里用4磅淘到了一个鸟类邮票板票(邮票的发行国家Rhodesia已经没有了(1980年改名为津巴布韦)),用5磅买了一个二战德国制时钟。
▲鸟类邮票板票
▲二战德国制时钟
在英国一个三文治就需要花掉4到5磅(当然,这是6年前的价格),但是义卖店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一个三文治就可以换来一个绝版藏品。
当然,若是想以更加实惠的价格淘宝,也是有一定窍门的。
比如西伦敦连锁的Oxfam Boutique慈善店有大量奢侈品牌二手鞋子和vintage衣服卖,是很多明星穿过一次就捐赠出去的,而且售价比原价要低得多,非常适合大牌爱好者。
自从在那里淘到了心头好,我有空就会到店里转转,直到有一次那里的老板说,店里缺人手,需要义工帮忙,于是我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那里的义工。
在义卖店里当义工不像国内的义工,会有相应的福利或者证书什么的,成为这里的义工没有任何补偿反而会比较“吃亏”。因为店里有一个规则——来“新货”的时候,店里的员工是不能在当天甚至是当周购买的,而且一次不能购买太多,最多是两件,购买的频率也不能太频繁,一般一周也就能买个两次。
就是因为这些店规,有一次一个网球迷家庭来店里捐赠一个有著名球员签名的网球,那个时候我马上就想掏钱把它买下来,但是碍于店规,我只好忍痛割爱,把它打好价格放上货架。原本希望它无人问津,等我把它带回家,结果一上架就被买走了。
虽然会有这样的心痛瞬间,但是在义卖店还是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在英国的这些二手店里,一些唱片和书籍类的东西是销量最好的。我在的义卖店里有一个黑胶唱片的专区,而那里的唱片几乎都是有一个白发老头给店里提供的(也不知道他到底去哪里得到这么多唱片)。他大概一周就会来捐一次唱片,都成为店里的熟客了,我们的老板特别叮嘱我说,一定要好好招待他,没有了他,我们店里的唱片就要断货了。
还听说过有一个慈善义卖店,一个义工把一本二战军事的书分到了一般的二手书籍类目,有一个顾客打开之后,发现里面有一个炸弹的雷管,顾客报了警,这个义卖店就被封锁起来了。这个事情还登了报纸,蛮可惜的但是又觉得挺有趣的,义卖店就是这样,经常会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
▲这种是西洋人模仿中国的瓷器,感觉很突兀,但是售价可以到100到500磅。
在义卖店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就是,这里的商品定价都比较随意(我在的店里是随员工定,老板偶尔会看,但是货物太多了也顾不过来),基本是从1磅到100英镑都有,这应该可以勉强算是义工的福利吧,可以买到自己定价的物品,当然,前提是在你买它之前,没有被别人带走。
在英国这种慈善义卖店开得遍地都是,规模有大有小,模式都是采用民间自发组织、政府免税这样的方式。店里的员工也都是志愿者和义工。志愿者和义工有各式各样的人,不过一般是老人和学生会比较多。老人家一般是退休了之后,一周来个两三天这样,所以通常你进到这些店里,看到的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
学生的话,都是通过这些义卖店来获得社会实践经验。也有一些受益家庭反馈社会定期到店里帮忙。我知道的是有一个学生的妈妈患了癌症之后,就是靠着癌症基金义卖店的援助度过了难关,于是她的妈妈让她每周定期过来帮忙,帮助更多的人。
可以把公益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深化到普罗大众中去的,我走过这么多的地方,基本上没有国家可以比这里做得更好。
英国的慈善义卖商店之所以能红红火火地开展下去,断然是离不开英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英国人非常注重仪式感,很爱在生活中使用小摆件小装饰来增添情趣,从他们对帽子的热爱便能窥见一斑。所以英国人会不断买入新的物品来提升生活品质。不过他们推崇分享,用过的物品不会随意丢弃,一般都会放到二手店去实现循环利用,然后再从二手店里购入“新”的物件,这样就不会造成过度浪费。
规模浩大而悄无声息的分享,就这样通过二手店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地维持下去。和香港、巴黎、纽约这些奢侈的购物天堂的相比,英国的慈善义卖商店,就是一种非常地道的英国式购物。
相比于柏林的众多著名收藏家,英国大概算得上是全民收藏家。大英帝国的收藏癖已经深入到每个英国人的灵魂里。
也正是因为英国人爱好收藏,所以你经常可以在二手店淘到一些历史底蕴非常深厚的物件。有家族藏品,有战争遗物,也有上了年纪的见证了历史的舶来品。不过以绅士闻名的英国人通常都会把使用过的物品保存得非常好,物品的损耗程度一般都在接受范围内。
在义卖店里面的物品,每一个都带着历史,每一件物品都有它的收藏价值。通过它们,你可以看到英国的前世今生,看到社会的人生百态。
如果把打卡英国景点算作是横向旅行的话,那么你把英国大大小小的义卖店都逛一遍,就是一趟英国纵向旅行。在这些店,你会看到英国殖民的痕迹,可以摸到二战的沧桑,从罗马时期到维多利亚时期的变迁,你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
如果你也是个收藏爱好者
不妨跟着这些慈善义卖店去旅行
用另外一种方式认识英国
无道不孤——只分享有温度的旅行
添加孤叔微信:wudaobugu2018
邀你进群,定期聆听达人的旅行历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