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留学名校就是上层人士了?精英阶层正用这种手段“封杀”其他阶层......

2019年01月22日 美国高中留学


从教育投入才能看出,

精英阶层的“野心”。



你以为全身上下都是奢侈品就算是精英阶层了么?错!错!错!


一位常青藤双学士留学生用一次酒吧的经历诉说了精英阶层消费的转变,背后正蕴藏着封杀其他阶层上升的新手段……


周五晚上McKittrick酒店(注:位于美国)的Gallow Green酒吧如同北京三里屯,挤满了本地的、外地的年轻人。


我坐在那里,和一个有点喜欢的男生介绍我的朋友,我的这个朋友,是哈佛商学院毕业的。当她说,她会带一个同样是哈佛商学院毕业的朋友一起来时,我异常开心,让这个男生看到我有这么优秀的朋友们好像也是给我自己加了分。


我是常青藤大学双学士毕业在华尔街工作的中国女生,自从自己赚钱以后,我的钱就几乎都花费在奢侈品上面,有时候,走起路来都觉得自己带着风。我穿了Herve Leger的裙子,拿着香奈儿包。



坐下一会儿,我把包放在桌子上,给这个男生介绍,这是我的两个女朋友,她们都是哈佛商学院毕业的。男生果然觉得印象很好,于是大家聊下去,无意中我才发现,原来这两个女生,本科分别是斯坦福和耶鲁的,而且能歌善舞,都曾是学生合唱团的主力,特别喜爱歌剧。她们的穿着却很简单,她们的日子在纽约过得有滋有味。


她们没拿什么包,我也完全看不出来衣服穿得哪里好看,但是四人一起讲了几句话,我就只能坐在那里看他们聊天。一晚上的聊天内容非常丰富,但语境很轻松,从哲学到市场,从歌剧到现代都市感情,她们都谦逊且自信。


我下意识都体会到了我们之间的不同,她们也花巨资打造自己,教育经费可能就已经三四百万了,但绝不是花费在穿着等外在上,而是培育在血液里流淌的东西。


我忽然想起了那篇很火的文章——《炫耀性消费已终结,现在是无形消费时代》,美国的精英阶层们已经不用奢侈品炫富了,他们有了更高级的方式。”别再假装你有钱了”……



1

奢侈品已不再成为

证明社会地位的身份标签


1899年,经济学家说银制餐具是社会阶级判断的主要因素,在那时,“明显性消费”是人们想要炫耀社会地位和状态时,主要炫耀的是物质;然而一百多年后,虽然“明显性消费”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有产阶级的大体方向之一,但是今天,奢侈品明显比一百年前种类更加丰富也更加“平易近人”。


在西方奢侈品泛滥的原因之一,就是20世纪生产加工工厂向中国等地转移,中国等地的廉价劳动力帮助其降低了生产成本,于是我们看到了新的中产阶级在相对降低价格的奢侈品市场的消费能力,得以大幅提升。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奢侈品,物质奢侈品不能再成为证明社会地位的“Badges of ability”(身份标签)。在社会不平等不断增加的今天,富人和中产阶级都可以拥有名牌包。他们都可以开SUV,去坐游轮,乘坐私人飞机……表面看来,这两类人的消费能力和结果已经没有任何明显的不同了。


社会学上讲,当“身份标签”已经不能再作为标签区分一类人时,这类人就会重新寻找新的标签。所以当车子和名牌包不再成为社会地位的主要区别方式时,这一批人已经找到了新的方式。当然,超一线的富人还是在炫耀他们的游艇、宾利和豪宅。


2

精英阶层新的身份标签是什么?


真正的变化是由这样一批人带领的——那群生下来什么都有、受过最好的精英教育,我们称作“有抱负的精英阶层”。他们是通过更重视知识、建立文化资本、以及重塑消费习惯——更愿意付钱与服务、更愿意投资教育和人力资源多于物质类花费,来建立自己新的社会阶层的。这种新的现象,现在西方社会称为“非明显性消费”,这种“非明显性消费”在美国社会尤其明显,数据显示:


2007年以来,美国收入群体的前1%(大概是年收入30万美金)的人群,花在物质上的金钱明显减少了,然而收入中层群体(年收入7万美金左右)在这方面的花费却平稳增加。


也就是说,最有钱的这些人在慢慢减少过度物质主义消费,却大量地增加在教育、退休娱乐和健康方面的消费,虽然非物质,却比中产阶级最喜欢的名牌包消费还多,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精英阶层的教育开销占家庭年收入的6%。普通中产教育开销占家庭年收入的1%。自1996年起,精英阶层的教育开销增加了3.5倍,而普通中产没有变化。美国私立小学的平均学费是10000美金左右一年,私立高中是15000美金左右一年,绝对高过当季款的大牌手袋。


同时,10年来常青藤大学的学费几乎增长了一倍,哈佛商学院一年的总花费已经超过10万美金。



教育投入显然不属于炫耀性消费,甚至不是物质层面上的消费。它是无形的,长期的,但也是最昂贵的,普通中产无法支付的。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在《资本的形式》中提出了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的概念。文化资本是一种通过教育洗礼,历练而成的个人优势,与生活品味息息相关。建设文化资本就是美国精英阶层们巩固地位,封杀其他阶层上升的新手段。奢侈品已经无法让他们有安全感,于是他们停止了普通中产也渐次加入的炫耀性消费行为,转而通过文化资本建设,在自己以及下一代周围构筑起一座坚实的壁垒,将他们与其他人彻底隔离开来。


这种“隔离”非常微妙,是有无阅读《经济学者》(Economist)之类财经杂志的区别、是去超市购买加工食品还是有机蔬果的区别、也是有无定期去健身房习惯的区别。两个人或许穿着打扮不相上下,甚至普通中产会看起来更加富贵,然而一开口说话,一暴露自己的生活习惯,阶级之分高下立判。在美国,订阅《经济学者》一年只需要几百美元,这不是一笔大的开销,但这是一种意识,也是一个标志,你是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教育背景与个人素质,决定了你会关注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作者在文中将精英阶层中这群“充满心机”而又高瞻远瞩,不惜一切代切投入下一代教育,一心搞文化资本建设的人,称为“有抱负阶层(aspirational class)”。事实上,这群人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当下的中国,不乏这样的“有抱负阶层”。



3

突破阶层,好在我们还有机会


前两天在搜狐教育上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我加入了个国际学校家长群,然后吓死了!》。说实话,看完我也被吓到了。


据文章描述,一些国际学校小升初就要求考托福,小朋友四年级就在背托福单词。有个小朋友在北京一所国际学校,大家问小朋友的妈妈,小朋友是什么英文水平。这个妈妈平静地说,“我儿子小学二年级,去美国可以给我当翻译,他在修第二外语,每周会有20小时的第二外语课。”更关键的是,写这篇文章的“妈妈”,宝宝才1岁,然而她已经开始做打算。比你有钱有资源的人,还比你更努力,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现在我们国家最富有那群人的下一代受到关注,大多还是因为花边新闻。但可以肯定,未来中国的精英阶层中,会出现越来越多像川普之女Ivanca Trump,巴菲特之子Peter Buffet这样的财富继承人。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国内的阶级固化,翻身很难,但当金字塔尖被这样一群人占领时,才叫真的没有机会。好在还没有,我们还可以努力。


声明:本文整理自秦朔的朋友圈、密斯桃、搜狐教育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小编删除,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谢谢。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了

为了防止在信息流中与你走散

给美国高中留学加个星标置顶一下吧


留学疑问,方舟必答

如果您对于留学有任何疑惑,欢迎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与我们的咨询顾问直接取得联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