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的咖啡到底有多好呢?记得我以前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有次在一家咖啡小店点了杯卡布奇诺,店主亲自做好端给我后,问道:“你觉得我做的咖啡能比得上墨尔本的吗?” 我只好尴尬的说我还没去过墨尔本呢。几年以后的今天,我终于有资格回答那个慈祥的店主爷爷的问题了,可是我已经忘记他咖啡的味道了。
很久很久以前,只有那些住在帐篷里掘金的矿工们才喝咖啡,所用的豆子也是进口的熟豆子。1880年基督教开始墨尔本发展,推出了戒酒教条,在这样的大环境,当时整个墨尔本兴起了50多家咖啡店,最著名的是Federal Coffee Palace(555 Collins St,1973年已重建)以及The Grand Coffee Palace (现如今是Hotel Windsor)。
1938年,来自丹麦的商人Mr.Quist最早引进咖啡烘培这个概念,在墨尔本市中心166 little Collins Street开了一家烘培咖啡豆和零售为一体的咖啡店。但不知什么原因Mr.Quist最后被合伙人踢出公司。1960年,Mr.Quist决定东山再起,在Flinders Lane Hub Arcade又开了一家店,现在已摇身一变成为现在赫赫有名的巧克力店chocolaite, 认识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有多爱他家的摩卡。
那时候的咖啡口感和做工还是很粗糙,直到二战后大批意大利移民涌入澳洲,带来了他们的意式浓缩咖啡机(Espresso Machine),才开创了澳洲的咖啡时代,第一个引进咖啡机的咖啡店是Pellegrini。
都说英国人做厨师的地方是地狱,意大利人座厨师的地方是天堂,意大利移民的后裔在卡尔顿区(Carlton)安顿下来,这里拥有墨尔本大学和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也是我驾照的路考地点。这条所有墨尔本人都耳熟能详的街道,其中餐厅最密集的一段,南至维多利亚街(Victoria St),北抵埃尔金街(Elgin St),以及这一路相邻的几条街,就被称为“小意大利“。
这个在平日和繁忙的市区相比一反常态的悠闲松散的地方,走在街上时而听到餐厅老板操着浓重的意大利口音吆喝,这里就是墨尔本第二波咖啡浪潮文化的发源地。
墨尔本人,早上即便再仓促,坐在电车或火车上,手里是一杯咖啡;早上吃早餐,在街边的餐厅翻着当日的早报,手里是一杯咖啡;周末和朋友聚餐,早到了在街角等人,闲着没事手里就有一杯咖啡。
根据Roy Morgan的报告,一个澳洲人平均每周喝9杯咖啡,澳洲咖啡年均消耗达到2万3千吨,墨尔本更是引导着澳洲的咖啡潮流,人均去咖啡店购买咖啡的频率占澳洲首位。一杯咖啡,可以坐下喝,也可以拿在手上边走边喝,可以是一天日出到日落间的任何时间。
夜幕降临后,当你用完晚餐,都会问你要不要来杯咖啡,同样,吃早午餐的地方,刚一坐下服务员便会问你要点些什么喝的,然后再慢慢看菜单。
墨尔本有成千上万的咖啡店,一点也不夸张,不管是深藏在小巷,还是隐匿再外观毫不起眼的废弃厂房,每个咖啡店都有自己的老主顾,哪怕因为店面太小在门外等上十几分钟也心甘情愿。
墨尔本咖啡文化越来越倾向于精品咖啡,主要集中在推崇以嬉皮文化的区域中,包括South Melbourne, Brunswick, Fitzroy, Richmond, CBD附近。
千禧年,星巴克信心满满的挺进澳洲市场,2008年,星巴克宣布大幅度撤资,短短八年时间,整个墨尔本市区的店面锐减到七家。对于讲究咖啡口味的墨尔本人来说,星巴克好像快餐一样的运营形式并不合他们的口味,就好像让懂茶道的人去喝一杯用茶包泡的茶一样。即便是这样快餐的形式,也有Gloria Jean’s这样的本地品牌,去星巴克的人大多是喝星冰乐。
THE END
Vivi XIN
长按扫码可关注
更多文章,敬请期待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