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会的地铁为何难产?

2019年01月06日 创业财经汇


喜欢创业财经汇的亲们,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顶”吧!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创业财经汇”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作者 | 卢森堡上空的云

◎来源 | 地球知识局(diqiuzhishiju) 已获授权


2019年元旦,对于齐鲁大地上的居民来说,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规划了近十年,建设了三年之久的“泉城地铁”终于建成通车了。


按照泉来设计的济南地铁


 地铁的建设成本极高,前期投入大,回收的时间长,所以地铁建设程度大概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财政水平。而地铁一旦投入使用,也会对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将军对此心知肚明


但也有的城市由于特殊情况地铁建设远远跟不上城市经济的发展,最终引发地面交通严重拥堵的问题,济南便是其中之一。在2019年之前,济南是中国唯一一个人口近千万却没有地铁的超大型城市。


今天的文章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难产地铁的城市。


01

要发展先修路


济南,作为“北方经济第一强省”——山东省的省会,却似乎一直是被各方挤兑的对象。看到同省的青岛、烟台的经济表现后,对比济南的默默无闻,不免让人发问,济南的经济为何增长得如此缓慢?


竞争非常激烈


要发展先修路,似乎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当然,“路”也分市区内的城市交通和连接各城市的市际交通。


铁路交通的决定权

一度是最重要的


现代化城市交通网是由多种功能的道路、有轨系统组成的有机体系,平面上划分不同速度的车道,区分道路功能,形成不同的网络,实现交通渠道化;在立面上,修建立体公路、地下铁路和高架城铁,形成立体交通布局,而地下铁路在市内交通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垂直空间交通密集度的探索上

最有发言权的是一座西南城市

 

地铁的发明初衷是面对爆炸性增长的城市人口,地面交通难以满足需求时疏解地面交通的压力。在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地铁又多了充当战时防空洞的作用。很多城市的“地下铁路网”形成后,由于绿色高效安全逐渐取代了地面交通,开始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


早期是货真价实的地下铁路


而且地铁的发展也会对经济起到刺激作用,通常会使地铁沿线地区得到快速发展,也因其便利性让这座城市有效地吸引进城人口。所以,修建地铁几乎是过去十年中国各大城市的首要任务。


到了现在地铁在城市里

才是最有决定权的

图为进击的北京地铁


2008年大陆仅有9个城市拥有地铁,而2018年大陆有36个城市拥有了地铁。


济南今年终于加入进来了....


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却在刚刚过去的十年里经济发展比不上省内的青岛,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正是因为没有修筑地下交通。这座省城也因此有了“堵城”的称号,严重阻碍了郊区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受阻,难以吸引人才和企业落户。


青岛在地铁建设上已经大幅度领先了


济南的恶性循环便是由此开端的。

 

02

济南地铁建设的困难


济南的地铁设施难产,倒也不完全是因为经济困难,很大程度上和济南本身的地理条件有关系。


一提到济南,人们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所以济南被尊称为“泉城”。大大小小的泉眼遍布济南老城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济南老城的真实写照。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更是闻名全世界。


语文课本对济南最大的贡献....


可以说泉水是济南的魂,如果没有了泉水,济南也就变成了行尸走肉。所以,保护泉水成为了济南一切经济建设的基本底线。


而济南泉水的源头在济南城南部山区的卧虎山水库,整个泉脉从南部横穿济南城,在城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泉眼。而济南的地形南北窄而东西长,修建地铁的初期,出于经济性考虑,必要穿越泉水补给区。


卧虎山水库

恐怕是济南附近最近的“大泽”了吧

(玉清湖水库、鹊山水库表示不服...)


修筑地铁是否会切断泉脉,如何设计走向才能把对泉脉的影响降到最小,这些问题都是很棘手的。一旦操作失误就会成为城市的千古罪人,谁也不愿意背上这个不好的名声。


济南与南方的卧虎山水库


其实,济南修筑地铁的计划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有了。随着改革开放早期的经济积累,古老的济南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济南成为了环渤海经济圈南部的中心城市,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到了济南。当时主政济南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修建地铁的必要性,提出了济南要发展轨道交通。


似乎应该是环渤海经济圈南部内陆中心城市


但是为了不做破坏泉脉的千古罪人,地铁修建计划并不能快速上马,必须进行充分的论证。


此时想起另一个项目


2002年山东政府组织国内顶尖的地质专家进行了多次论证。两院院士周干峙、刘建航、张宗祜、王梦恕、卢耀如等都来济南参加过关于修建地铁的论证。而院士们的最终结论极为审慎:泉脉走向复杂,地铁不宜轻易开挖。修建地铁的动议也就这样被搁置,一直悬而不决。


到了2009年,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折。当年,国务院密集批复了22个城市建地铁,“地铁热”汹涌而来,山东却只有青岛入选,名单里并没有省会济南。这让省城民众坐不住了,市政府也力图证明修建地铁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很快启动了“轨道交通对泉水影响研究”招标,一定要想出办法攻克这个难关。



到了2010年3月,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集结了全国最优质的地质专家,完成了《济南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泉水影响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只要避开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这四大泉群下面的泉水密集区,地铁的建设就不会对济南的泉脉造成大影响。


工作量不小的


终于,在2013年,济南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式上马,市政府公布了“一横两纵”的轨道交通规划。

 

03

技术突破 展望未来


为了保护泉水,济南轨交修建采用了和其他城市不同的办法:在市区主要部分采用地上轻轨,只在部分路段采用地铁的形式,在保护泉水的前提下拉开了地铁建设的大幕。


以R1线为例,其必须穿过济南西部的演马庄西站,而这里位于趵突泉泉水群,存水量超过了100万吨,相当于一个大明湖的水量,施工难度很高。工程团队在施工前制定出了降低地下水和地下水回灌的方法,在线路建设中设置安装了两套地下水回灌系统,将施工用水回收处理后回灌地下,使得回灌率达到了90%以上;为了保证回灌的水无污染,还要经过过滤器过滤,让轨交修建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如此大量的抽水,还能保证基坑稳定,并长期保持100%净水成功的案例,在此前世界范围内都很少,可参考技术资料更少。为突破此项难题,2013年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山东省地矿勘察研究院、山东大学等国内顶尖的从事相关方面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攻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年多的反复论证和无数次的实验后,此项技术得到了突破,为全世界解决了一个超级难题。



类似难题在R1线的修建过程中并不少见,但攻克了这个母题,剩下的问题都有了参照的模板,保证R1线在保护泉水的条件下能顺利修建,在2018年4月全部完工。而泉脉也得到了良好的保护,济南仍然是那座泉城。



除此之外,防水也是修建过程中的一个大难题。人防工程有句名言:“十隧九漏”,由此可见地下人防工程的防水难度非常高。即便是刚建成不漏,过个几年十有八九也开始漏水了(防水材料老化失效)。


济南由于地下水含量大,防水处理更加重要,处理不得当就是“豆腐渣工程”。而R1线在传统的柔性防水和刚性防水的基础上,采用了架空、夹壁墙等多种更先进的防水处理,最终使得防水等级达到了最高的一级防水,来满足济南的特殊需求,以保证R1线的施工质量。



在R1线的高架部分施工难度也不小,R1线途径济广高速高架桥,高架下有海棠路,是一次三层立体施工,此前在世界范围内也属少见。而R1线的25米大高架最终采用了挂篮现浇混凝土的方法施工,简单来说就是整个施工作业面像一个篮子一样,用架子挂起来。相当于做了一个封闭的棚子,用钢板固定起来,四周构成一个“封闭空间”。这种施工作业方法确保了工程材料不会掉落到高速路面和地下的海棠路上,威胁路面通行。


R3线一期线路


多项技术得到了突破,R1线的开通也为今后济南轨交的修建树立了一根标杆。在随后的几年中,R2和R3线也会陆续通车,形成覆盖济南城区和郊区的一张大交通网,或将后来者走向全国的前列。


还有更大的目标


而经历了数十年的漫长等待后,2019年元旦,济南人也坐上了地铁,享受到了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设施对生活品质的提高。


但与地铁相匹配的市民引导工作

还有待改善

这是今天副局长在西站实拍

倒是很喜庆……


济南地铁的姗姗来迟是有其特定因素在内的,全国每个大城市都可以有地铁,但是,不是每个城市都会有泉水。济南的泉水只有济南拥有,这是让每个济南人引以为傲的,也是在轨交修建过程中必须得到保护的。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经济发展都必须注意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不做千古罪人。在这方面,谨慎的济南是全国的榜样,济南人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正如对大明湖的保护一样


参考文献:

《济南“轨道交通梦”追梦历程综述 卅载夙愿终得偿》—《济南时报》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通过论证 地铁离济南还有多远》—《齐鲁晚报》

《济南地铁的前世今生,因为慎重和对泉水的负责才会姗姗来迟》—百家号

《济南“保泉”30年迷津路》——南风窗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留言,点👍转发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