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条友说# #全球新视野#
这个转角的普通小餐馆,小到我想称它为小餐屋,顶多20来平方。因在Cromwell街上,索性店名就是Cromwell Kitchen(Cromwell厨房)。从我家步行过去3分钟。我来澳最初两年,为女儿上学带的午餐盒,一感到黔驴技穷、没啥可做了,就靠这小餐馆来救场子呢[害羞]。
这里…有个哀伤的故事,应该是2018年的事儿了…
几个40来岁,与我年龄相近的local ladies(西人女士)经营这个餐厅,统一休闲的深色装,黑围裙。咖啡☕️弥漫,烘烤出炉的糕点甜香,忙碌的脚步,欢快的笑脸,真真是一进屋就温馨浓郁。我初来乍到的前几个月,几乎每次买一种餐品就问名称,听不清楚,就让人家spelling(拼写)一下,把新移民的clumsy(笨拙)和做老师的迂腐都展现全了[黑线]。一位长卷发,高壮,声音最宏亮的lady,干脆用笔给我写到包装盒上。一来二去,一看到我来买餐,就拿笔为我写名称[可爱]。
一次在家,想出门go shopping,却找不到信用卡了,心里一惊,包里车里来回翻,了无踪迹。家人就帮我回忆:最后一次刷信用卡,是买什么…回忆的线索慢慢明朗,“大概率是落在Cromwell Kitchen了,付款转身走得急,丢人家pos机旁了…”我说。…这可是三四天前的事了,熬过一晚,第二天起个大早,就赶过去。一进店门,卷发高个的 lady,举着我的黑色招商银行信用卡,象挥着胜利的小旗,冲我招呼“is that yours?” ,大家会心一笑,我少不了千感万谢的(就纳闷,怎么这么精准的在等待我呢?中国人,中国信用卡,笨笨地问餐品名称…人家早记住我了[我想静静])
一天,向往常,我去买,却意外闭着门,真奇怪,看那门上,赫然贴着:Obituary !!!(讣告:关店三天。某某女士,因突发心脏病过世,卒年47岁…我们万分悲痛,葬礼日期**,追思会届时我们提供蛋糕…)我空洞地、空空荡荡地折返,左臂抱着右臂,感觉自己轻得象一张纸。
…再往后,我用了一周时间,买餐时小心观察,文静的还在,大屁股的还在,挽发髻的还在…那个卷发豪爽的主心骨,象店长的lady,真的不在了[流泪][流泪]……哀伤,如最柔的水,无声地流淌在店里,付款时,我不忍望她们的眼,尤其那个文静的lady,感觉一看她,泪水就要掉下来…
…再往后,过了不久,小餐馆换了人,几个lady都不见了。男店主印度人模样,十分热情,女店主经常变换艳丽的长指甲。我用了好久,才勉强适应下来…唉,谁叫它离我家那么近呢!
(后续:疫情以来,因封城,许多餐馆纷纷关门歇业了。Cromwell Kitchen,虽然也经常关门,但依然坚守着。或许,存活的原因,恰恰因为它的“小”吧。可爱的小餐屋[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