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电影简史(一):出道即巅峰,澳洲早期电影的繁荣

2020年03月27日 澳微帮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大家儿可能并不熟知的澳洲电影。

从电影产业的角度来看,澳大利亚是个奇特的存在。

澳大利亚电影简史(一):出道即巅峰,澳洲早期电影的繁荣

澳洲女明星、制片人妮可·基德曼

每年生产数量众多的电影,多数作品却鲜为人知;它是世界上一流制片、导演和演员的输出大国,导演彼得·威尔、巴兹·鲁尔曼、梅尔·吉布森和奥斯卡影帝杰佛瑞·罗许、罗素·克洛,影后妮可·基德曼及凯特·布兰琪等人皆来自于澳洲,他们在好莱坞组成赫赫有名的“桉树叶帮”,却很少回国工作;它的电影制作技术全球领先,随着默克多将福克斯电影公司搬回澳洲,众多一流的制作公司更是云集在悉尼、墨尔本,制作出《星球大战》等等一系列经典之作。当然,广袤无垠的澳洲大陆风光更是全球影业理想的取景地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碟中谍》《雷神》《加勒比海盗》等好莱坞大片皆是取景澳洲。

澳大利亚电影简史(一):出道即巅峰,澳洲早期电影的繁荣

美澳合拍片《了不起的盖茨比》(2013)

从整体实力来看,澳洲电影的软实力与硬技术皆无可挑剔。但是,就具体的澳洲本土作品而言,它在美国好莱坞大片与欧洲艺术电影的夹击之中,辨识度并不算高,艺术水准也参差不齐,鲜有机会在欧美各大电影节上出风头夺大奖。它的存在颇有点类似其地理位置,虽属发达经济国家的第一梯队,却因远离欧美大陆,少了几分特色,多了几分边缘的意味。

可是,倘若我们将时光倒转,你就会看到,一百多年前的澳洲电影,可不是这副尴尬的模样。

澳大利亚早期电影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一、开拓期(1897年-1910年)

1896年10月,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公映了世界上首部电影。不到一年,澳大利亚墨尔本柯林斯街的一个舞厅就举行了第一次公映,引发澳洲人民对电影的强烈好奇。

1900年,人类学家鲍德温·斯宾塞(Baldwin Spencer)和F.J.吉伦(F.J. Gillen)开始摸索拍摄澳大利亚中部原住民舞者的电影,并开创用蜡瓶录音的先声。随后,一大批短片也纷至沓来。

1906年,澳大利亚制作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长故事电影《凯利帮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Kelly Gang)。这部影片讲述了澳洲有名的大盗凯利兄弟和警察之间的斗争故事,编导是查尔斯·泰特(Charles Tait),时长66分钟,由演员幕后配音。

澳大利亚电影简史(一):出道即巅峰,澳洲早期电影的繁荣

电影《凯利帮的故事》(1906)

虽然从影片中可明显看出当时美国畅销影片《火车大劫案》(1903)的影响,却又不同于美洲大陆的西部风情,有着属于自己的澳洲野性和狂放不羁。这部影片在本国和欧洲都获得极大的商业成功,它的出现正式标志着澳大利亚电影的诞生,也开创了澳洲独特的丛林土匪类型片,成为后人一再翻拍的对象。自此,澳大利亚正式拉开了拍摄长故事片的序幕,成为当时世界影坛上不可或缺的一员。

澳大利亚电影简史(一):出道即巅峰,澳洲早期电影的繁荣

“聚光灯部”制片公司

在澳洲电影最早的拓荒阶段,不得不提及世界上最早的电影制片厂之一的“聚光灯部”(Limelight Department),它驻扎于墨尔本,在1897年至1910年间由救世军(Salvation Army)运营。在其19年的运作中,这家电影制片厂制作了300余部长短不一的电影,顶起了当年电影市场的近半洒山。它也是当时澳洲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在全球享有盛名。

二、繁荣期(1910年-1920年)

澳大利亚电影人也往往将上世纪视为澳洲电影的“繁荣”时期。

从1906年到1928年,澳洲总共拍摄了150部故事片,其中1910年到1912年,短短两年间拍摄了近90部。虽然这些数字现在看起来很小,但在当时,澳大利亚却是电影产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澳大利亚电影简史(一):出道即巅峰,澳洲早期电影的繁荣

默片时代的经典之作《感伤小子》(1918)

虽然是默片年代,那个时期的澳大利亚电影业却创造出了自己的辉煌。它不仅制作出了一些先锋作品,例如肯· 霍尔(Ken Hall),查尔斯·乔维尔(Charles Chauvel)和导演了澳大利亚默片经典《感伤小子》(The Sentimental Bloke)的雷蒙·朗福特(Raymond Longford等)。同时,他们也开始探索澳大利亚人的身份象征,如诺曼·当恩(Norman Dawn)执导的《为了他的寿命期限》(For the Term of His Natural Life)就表现了他们特有的罪犯和丛林土匪的殖民主题。这部电影不仅也是默片时期的代表作,也是有史以来最为昂贵的无声片。

澳大利亚电影简史(一):出道即巅峰,澳洲早期电影的繁荣

最为昂贵的《为了他的寿命期限》(1927)

可惜,一战的到来打破了这种繁荣局面。一战前夕,美国、英国的影片开始进入澳大利亚,与新生的澳大利亚电影展开竞争。澳洲政府开始征收电影进口税,并在1912年开始明令禁止播放制作丛林土匪片,让众多澳大利亚人失去了步入电影院的兴趣,澳洲电影开始走下坡路,1914年更是一部电影未拍。

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不断扩张的美、英制作公司在澳洲获得了电影发行权和播映连锁业务,本国市场被好莱坞大肆侵占。国产片急遽下跌到全国份额的二十分之一以下,故事片几乎消失,仅余少量纪录片。为了防止电影业的衰落,1928年,澳洲政府成立了电影业的皇家委员会。然而,它完全无力制止全澳电影业的下滑。

三、萧条期(1930年代- 1960年代)

1930年,澳洲开始利用从美国进口的光学音响设备制作有声电影。Efftee工作室在1931年制作了第一部有声电影《Diggers》。此后的澳洲电影紧跟时代发展,都转入了有声片创作。

澳大利亚电影简史(一):出道即巅峰,澳洲早期电影的繁荣

有声片时代的澳洲制片大鳄Cinesound公司

随后,Cinesound制作公司也在1931年成立,成为有声影片早期最活跃的澳大利亚制片厂之一,一直经营到40年代初,并成为澳大利亚国内领先的电影公司。这家公司以好莱坞模式为基础,运用好莱坞的明星制来推广电影。1932年的《我们的选择》(On Our Selection)系列喜剧相较为成功。其纪录片《科科达前线》(Kokoda Front Line) 还在1943年为澳大利亚赢得了首个奥斯卡金像奖。

澳大利亚电影简史(一):出道即巅峰,澳洲早期电影的繁荣

首获奥斯卡奖的澳洲纪录片《科科达前线》(1943)

这一时期的澳洲电影创作,总体说来乏善可陈。虽然观影人数并不见少,但却缺少自己拿得出手的代表之作。澳洲电影在不得已放弃本土类型特色的同时,也开始了向国际影业学习、转型和合作的旅程。

50年代,数部以澳大利亚小说为基础改编的电影在澳大利亚拍摄,但都是由与英美制片公司合拍或由外国导演主宰。这些电影通常具有浓厚的乡村主题,代表作包括由当时最受欢迎的国际巨星彼得·芬奇和弗吉尼亚·麦肯纳主演的《爱丽丝镇》(A town like Alice,1956年);《雪莉》(The Shiralee,1957)、《武器下的抢劫》、《第十七个玩偶之夏》(Summer of the Seventeenth Doll,1959)等。

澳大利亚电影简史(一):出道即巅峰,澳洲早期电影的繁荣

首部彩色电影《吉达》(1955)

1955年,澳大利亚首部彩色电影《吉达》(Jedda)出现,导演是查尔斯·乔维尔,电影表现了一个土著女孩被迫与其土著文化分隔开所造成的冲突。它也是澳洲首部由土著演员扮演主角,首部在戛纳电影节上放映的澳大利亚电影。

1958年,为鼓励本土电影创作,澳大利亚电影学院成立,同年开始颁发澳大利亚电影学院奖。这些举措都为后来的澳洲电影新浪潮运动奠定了基础。

60年代,澳大利亚的电影制作陷入低谷,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作品。


总体说来,同为英语语言国家,澳大利亚电影业受到英美国家的冲击更为直接。“从20年代起,廉价的英美影片逐步侵占了澳大利亚电影市场。澳大利亚的民族电影因成本高、题材贫乏等问题,陷于一蹶不振的境地,很多电影工作者被迫放弃故事片的拍摄,转向新闻纪录片。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60年代,以美国影片独霸澳大利亚银幕而达到极点。”

犹如昙花一现,澳大利亚电影的早期繁荣刚刚开始便草草结束,可谓是典型的“出道即巅峰”。

它还有崛起的希望吗?让我们下次再作分解。

本文参考资料:

1、维基百科《澳大利亚电影》,https://en.wikipedia.org/wiki/Cinema_of_Australia

2、 Andrew Pike and Ross Cooper, Australian Film 1900–1977: A Guide to Feature Film Production, Melbour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3、Stuart Cunningham,Australian film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Australian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May 1983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