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之间最佳距离是多远?太近没有隐私,太远没有社区感,这个问题,很多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房屋时都会思考。
10年前,奥克兰有两位女建筑师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并成为朋友,她们产生了一种想法:那种社交功能很强的民用住宅,到底只是一种乌托邦空想,还是有可能成为现实?
于是在10年前Jane Aimer与Lindley Naismith做了一个决定,她们买下位于奥克兰New Market一小块地,在上面建造了2个一样的单元,这两个单元中间有一些共享和相互连接的部门,是“社交区域”,然后两家人搬进去,看能否长期居住。
两个家庭是完全不同结构的,一个家庭孩子多,一个家庭有老人住在隔壁,如果能相互照料,那就最好了。当然,这只是“如果”……
她们说,这是一个自己参与的“社会实验”。
10年过去了,最近两家人接受了采访。好消息是,两家人仍然住在一起,看起来相处融洽。“Lindley和我都对高密度和社区化住宅感兴趣,我们都倾向于有私人空间和花园,同时也有共享空间的住宅。”Aimer说。
这是两家人共享的后院,如果有隐私需求时可以把中间的隔断门关上。屋顶区域也是共享的。
“当初许多人怀疑这样行不行,”Aimer说,“他们认为我们最终会相看两厌,尤其是我们白天也在一个办公室上班。”担心有点多余了,至少这两家人还不错,最难的是当初申请建筑资源许可,很讽刺的是,如果这块地修一个普通6层楼的话,文件审批还更容易。
两个房子的结构是一样的,在内部装修上则是个人装修个人的风格。一家是红色主题的,一家是柠檬绿色主题的。
由于保持对称,中间区域的自然光让两家人的楼梯都很亮堂。
这个区域,是两家人共享的中间的天井,
其他的共享空间包括后院以及屋顶,
这是半开放的阳台,把木窗关起来后就会很有隐私。
“我们是假设每个人都会注意不侵犯别人的私人空间。但也不是说我不会突然打开阳台想找邻居喝一杯。”
Naismith表示,她自己的父母就住在隔壁,到后来是她母亲一个人住隔壁,有4个成年人就在附近,这样的支持对老人是很重要的。
Aimer则说,自己成年的孩子也很喜欢回到这里,理论上每个单元只有2个卧室,但有一个学习房,车库里也可以临时加床。
由于奥克兰房租和房价高涨,孩子长大后又回来和父母住,已经挺常见的了。
“以前我说你们长大了,我不给你们留房间了,现在我算是食言了。但这样也挺好,购买首次房以及租房现在成本都太高。……现在我们不少客户,在设计时都要求考虑成年子女回巢的安排。”
奥克兰的住宅正在越来越密集化,原来这个问题也可以乐观看待。
▼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新西兰核心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