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要移民的人越来越多,那移民后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是指南针的Jason,我2011年7月来悉尼大学读的书,刚来澳洲时在一家华人超市打工,2011年底我加入了指南针悉尼公司,到今天,我在指南针已经工作8年了。我现在每年有一半的时间负责国内的北京公司,另外一半的时间待在澳洲。
这些年见过一些新移民,日子过得其实并不理想,计划回国看看。又会被一些国内计划要移民的朋友问到:
移民后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移民到底好不好?
今天就结合这些年见过的人和事儿,谈谈新移民的生活是怎样的。
1. 奋斗的普通人
出国的人并不一定意味着家境都有多好,更多的人也是普通家庭的小孩,有机会出国读书,最终通过各种努力拿到了澳洲绿卡。有绿卡之后我们最开始需要解决的是工作!!作为第一代移民,一定要做好心理预期,找到一份工作是很困难的。
困难点在于“告诉我,你的优势到底是什么?我凭什么要雇你?”
职场就是竞技场,在职场上和你竞争的不只是中国同胞,有主场作战的澳洲local、有口音很重但是英语确实很好的印度人、还有英语更好地欧洲人民(曾经我以为澳洲的新移民最大群体是中国人,其实数字是印度人第一,英国人第二,中国人只能排在第三位)。
上面的这些竞争对手有的比你英语好,有的比你有社会关系,而我们很多中国朋友在应聘的时候,自以为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我是墨大毕业的”“我平均Distinction”“我PTE成绩很高”。
这些所谓的优势,在职场上实则不堪一击,在Employer的眼中“这家伙没有工作经验”“除了读书连相关主页的实习也没干过”“PTE是什么鬼?他怎么只用OK OK回答我的问题?是不是没听懂我在问什么啊?”
你眼中的自己
▼
雇主眼中的你
▼
那。。。是不是中国人在澳洲很难找到工作?生活的不好?当然不是!!大家过得都不错啊!!很快找到工作的人有什么特点?这里来分析一下:
1)读书期间就有做过与工作相关的实习,除了具备书本知识,还有具体动手,做事儿的能力。澳洲的工资收入在全球范围内算高的,根据OECD组织2017的数据统计,澳洲平均工资为$49126美元,全球排在第10位。
澳洲法定最低工资为$37,500澳元,雇主还得额外为你支付9.5%的养老保险,说这些数字只是想告诉你,澳洲雇主的用工成本是非常高的,稍微多招点人,雇主的生意就不赚钱甚至亏钱。所以,你在澳洲看到的一些小生意,比如Newsagency、奶茶店、餐厅,基本上都是老板亲力亲为。而如果你不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还需要雇主从零开始培训你,那你就业的几率就会比较低。你需要做的就是在读书期间、寒暑假,尽可能的多实习,多积累工作经验,哪怕免费给别人干,那也值!如果你是IT、会计这样技术类职业,那你更是要注意积累实际的技能,从最低级的bookkeeping做起,不要嫌简单,无数的雇主跟我说过,“现在的学生好像是‘傻’,这么简单的记个账,让他干起来扭扭捏捏,嫌简单低级,可一干就出错,他这儿基础数据都是错的,我们后面再怎么做都对不了。我们当年,那。。。。。。(省略一堆当年勇的情节描述)”。不过确实如此,切忌就是眼高手低,从低处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打扎实了,这个是我们职场开具最重要的状态,第一步走稳了,后面升职加薪也就慢慢的水到渠成了(不给你就跳槽!)。
2)较广的社交圈子。找工作效率最高的方式是“内部推荐”,大部分企业的工作岗位,几乎是一定会优先考虑企业内部员工推荐的人,毕竟有熟人背书会省去HR团队很多事情。我很多轻松找到朋友,大致类似的经历是读书期间做过学生会,去过教会,或者积极参加一些活动的,多多少少在读书期间都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社交圈子,这些圈子对于未来找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建议大家读书期间别光读书了,多认识些朋友,对未来就业会有非常大非常大的帮助,身边无数人都是朋友介绍了一个面试机会,然后拿到offer。
3)奋斗者。我听过很多丧气话,如“澳洲工作很难找”,“华人在外面不好找工作”“没身份就没法找工作”“没有工作经验就没法找工作”“还是国内好,不行就先回国看看”等等。首先,我要承认,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找工作不容易这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绝对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找不到工作的借口。弱者心态就是遇事找外因,而强者遇事找内因。环境不好,为什么别人能找到,那一定还是我不够好,我要让自己变得更好,如果有这样心态,真的就一定能找到工作。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是学EE的,一直想找一个相关的工作,找了三个月还没有找到,他就觉得不能太任性只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了,就先找了一个小公司做IT Support,工资也不高,但工作清闲,就是修修电脑啥的,在清闲之余他在不断的投简历,但注意,不是盲目的海投!而是针对每一个应聘的公司,都把自己的简历做有针对性的修改,在小公司三个月后,终于找到了一份电子工程相关的工作。半年时间,这个是我朋友里面找工作最久的,只要努力找,是一定没问题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我自己的故事是,最初在超市打工,当时每天工作14个小时,老板给的现金,其实不少赚。但是后来我是觉得,总是干体力活不是个办法。但是很巧的是,我跟指南针创始人Paul是室友,后面我就去指南针实习了。
刚认识Paul的时候去打篮球,为了省停车费,把车停在了一个黑暗的小角落,结果回来车窗被坏人砸了,钱包、手机都丢了。啥也干不了,就合影留了个念。
当时指南针还很小,就7个人,当时正值微博火的时候,指南针是最早开始在微博上提供留学移民咨询服务的,后面我们更是全力做各种新媒体,做自媒体,公司就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了。悉尼公司换了大办公室,后来墨尔本、阿德莱德、布里斯班、堪培拉、霍巴特、北京公司相继开了起来。8年时间,我们从7个人的公司,每年服务几百个学生,发展到今天超过150人的团队,每年服务近万学生。当然我本人也因为公司的成长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6年,我们在悉尼The star举办了公司成立15周年庆典,指南针目前各分公司的经理无一例外都是从实习生做起的。(C位白衬衫就是Paul,我是那个打领结的,这就是后来的我们)
对于没资本、没背景的朋友,最重要的就是摆正心态,不要着急!不要看着别人住大house、开BMW,说一年赚多少钱多少钱,自己脑袋就乱掉了。我这些年最重要的两个经验是:
冷暖自知。如果你有机会拥有所羡慕人的全部生活的时候(财富、压力、幸运、苦难)你可能并不开心;
做时间的朋友。我理解想赚快钱,但钱来的太快,往往去的也快,追涨杀跌迟早会被割韭菜。安静下来,一步步的坚持,5年,10年后,你可能就发现之前你手上的那颗小树苗,现在已经成为一颗参天大树了。
2. 土豪型
富二代陨落的奥秘——“不是吃喝玩乐,是无脑投资”
在澳洲,见过三个很有代表性的富二代(A哥、B哥、C哥),从最初认识感觉他们应该差不多有钱,现在已经5,6年过去了,却是天差地别,结果是:
积极向上,并且有头脑的A哥,混的最好。
积极向下,并且没头脑的B哥,混的也还行。
积极向上,但没头脑的C哥,混的最惨。
积极向上,并且有头脑A哥的故事
A哥是国内一个大集团董事长的独生子,他们集团从他父亲,到高管团队好几个孩子都送来了澳洲读书。A哥是我认识的第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很颠覆的是,A哥人很好,没有电影里吴亦凡扮演的那种富二代盛气凌人的感觉。
A哥本人是很低调的,车就是一个路虎Discovery,这车在澳洲也就6.5万澳币左右,对于他的身价,这个车非常低调了。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他们这一个集团出来的孩子,没有人的车是比A哥好的,再有钱,也不能比他的好,这就是他们的“规矩”。
在别人没给我八卦A哥的背景之前,我其实一直以为他就是普通人,因为他的吃穿用度都是非常朴素的。让我觉得A哥不是一般人是我得知A哥在悉尼一个富人区全款买了一个House。再后来大家伙一起聊天,A哥吐槽说,这个house的厕所有点小,计划把房子推倒重建,作为旁听者。。。
那时我房子都还没有,怎会理解有人会因为厕所要把房子拆了! “贫穷真的限制了我想象力”。
从工作的角度,A哥是很有头脑、也努力,最关键的还TMD非常的稳!我就非常欣赏这种二代!简直就是国家的脊梁!因为见过太多二代(后面提到的C哥就是一位),看着身边的人都赚钱了,好不容易离开父母的管控了,父母又恰巧给了一笔钱。遇到一个项目,大概了解一下,就迫不及待出手。但大多的结果是“一顿操作猛如虎,账号只剩$250。”
A哥最开始,还是很稳的先利用国内的关系,做一些中澳贸易的生意,什么农产品呀、红酒呀,出口到中国。同时,A哥也一直关注着澳洲的房地产行业,A哥的原则是,自己不懂的东西,你说再好听,我都不信,我得自己搞明白再出手。
后来A哥试着买了个地大房子破的house,然后做了个1变2的townhouse的小项目。后面做熟了,开始跟国内的一些财团合作,拿了一些大地,做几十套的那种公寓开发。了解现在澳洲地产行情的人都知道,现在地产业颓了,但A哥反而胆子大了起来,陆续开始囤一些地,为下一个房产周期到来做准备。So far,看起来,整个操作零失误。
积极向下并且没头脑的B哥的故事
B哥更符合传统意义上富二代的人设,干的也是富二代该干的“正事儿”,什么炫富、豪车、玩、追女孩子。在我看B哥还是很夸张的,悉尼当初有一家KTV新开业,是当时最豪华的叫CEO。
B哥直接把这家KTV第二大包房,直接包下来两周!唱K喝酒、东西随便点,他的朋友都可以随时过去玩。悉尼所有的所谓社交圈大人全都来捧场,夜夜笙歌。
B哥过生日就更夸张了,包下了悉尼Townhall,请了乐队。就下图这个,本来是市政府开会,或者一些重大活动的举办场所。
B哥读书这两年,吃喝玩乐,买车,我看300万澳元是要有的,但是确实家里家大业大,后面毕业就回到家族公司去上班了。
积极向上,但没头脑的C哥的故事
“志大才疏是灾难的开始!”
我其实一直觉得当个富二代挺不容易的。
富二代银行账号上停着这么多钱,你让他为了一年几万块钱的工资给别人去打工,确实不容易。大多富二代如果想做点事情都会去做生意,没啥上进心的可能就做点小生意,就算赔也赔不到哪去,或者索性就像B哥那样光花钱就行了。就怕那种小生意看不上做,就想来点大动作,整点高科技的,给父母一个惊喜的。
C哥家里实力是非常强劲的,也就是某A股上市集团的富二代。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手做生意,那些小生意他也看不上。终于有一天,C哥迎来了大机会,他的一个朋友在一家即将上市的澳洲公司里做高管,这个高管朋友和他说,可以考虑认购他们公司的原始股,上市后,他们会发布一些利好消息,一定赚的!
C哥把这个消息也分享给了几个好友,大家都疯狂的筹钱,C哥自己把手上的所有钱都拿了出来,又问爸妈要了不少,房子也抵押出去。但还不过瘾,最后又找了基金公司加了30倍的杠杆。
当把这些钱都筹好,股份的事儿办完,C哥和这些朋友们就去酒吧庆祝了,坐等发财。女朋友们也都开始买包了。
结果,一开盘,股价不升反跌,所有人因为加了杠杆的原因直接爆仓,本金全没了。参与的每个人都巨亏,最少的也亏了20几万,至于C哥具体亏损的金额我不清楚,但至少是澳币千万级别的。
因为这件事儿,身边的这几个一块做生意的朋友都没了,父母也被吓着了,赶紧把C哥召回国。
这真的让我想起了电影《西虹市首富》的情节,想把钱花完是真累,投资做生意,分分钟就没了。
3.蜗居型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真的很舒服”
谈一下蜗居,吃政府福利类型的。我遇到过一个,而且他是我很好的一个朋友,基本上是个小ABC。一般来说,Local一般都很独立,不会想着吃福利啥的,但他是因为家庭的原因不太愿意走出去,跟妈妈的关系也非常不好。但是,好消息是,他现在已经走出来了,开始工作了,找了一份会计工作,一年也5万澳币了吧~也是很为他高兴!今天就把他的往事拿出来和大家谈谈。
曾经的他就是钢铁宅男,他的作息跟我们都是反的(PS:曾经我们一起租房子住在一起,他是房东的儿子,不需要交房租)。他白天很多时候都在睡觉,下午3,4点醒吧,然后打开冰箱,看看有没有牛排,自己煎一下,然后拿到房间去吃。下午6,7点我们几个室友回家了,会把他从房间里叫出来,聊聊天,吃点东西。晚上他又会在房间里玩电脑,看电视弄到凌晨3,4点,然后才去睡觉。他偶尔也会和自己的高中同学出去踢踢球啥的。
关于他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澳洲的Centrelink(澳洲的社保),澳洲算是高福利的国家,失业的人,每两个星期$550.2(人民币大约2640元,这样子澳洲失业人口的月薪大约是人民币¥5722元,这个数字确实不低,这就是所谓高福利国家的样子)。
但是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大概是每个月,你都得去这个Centerlink的中心给人家汇报你找工作的进度,你到底干了些什么,打算干什么,还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能够更快的找到工作。总之,很丢面儿,而且还很麻烦。所以,我这朋友拿了一段时间也就不拿。
后来,我要回国做指南针北京公司了,所以要搬走,陆续之前的几个室友也都要搬走。眼看就剩他自己了,我们就说,既然过的这么压抑不如逼自己一把,跟我们一起跑吧。在我们鼓励下,他搬了出去。
当真正搬出去了,生活的压力一下扑面而来,衣食住行都要花钱,倒逼他必须自力更生。效果真的很好,他后来就开始找工作了,刚开始肯定不是很适应,但慢慢的,新生活就开始了!
最后补充一点我关于叛逆的看法,总体原则,我们当然是要孝敬父母,但是生活中当然有时候我们会偶尔跟父母叛逆,或者对着干。如果这个叛逆不可避免,我能忍受的底线是,你必须独立自主,独立才有资格谈自主,你必须做到自己赚钱养自己,然后再谈独立。我非常看不起的是,花着爸妈的钱,嘴里骂着娘,搞着叛逆。说的难听点,爸妈给你钱,就跟“包养”你一样,既然被“包养”,就还是听话一点。真的不服?门是开的,自己出去闯。
4. 堕落型
曾经有段时间会和朋友去KTV喝酒唱歌啥的,故事男主人公我就叫他小D吧,小D经济条件一般,平时靠策划一些活动赚点钱,收入也不是很稳定。小D有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女朋友小E,小E就是清纯的美眉,化淡妆,白体恤,牛仔裤,运动鞋,典型的“黑长直”。
小E最初是这样的感觉
后来一个打扮妖娆、穿金戴银的妹子小F加入我们唱歌的活动。小E是那种自来熟的类型,虽然是第一次见到大家,但那个热情,那个酒量,那个才艺,无比奔放,把屋子里的所有男男女女都认识了个遍。
后来知道小F就是个“妈妈桑”式的人物,她主要服务的是一群富二代,富二代要搞个home party或者游艇 party肯定得找点漂亮美眉去撑撑场子。小F就一个劲的邀请小E去参加她的活动,说“都是喝酒,干嘛不顺便赚点钱,就只是喝喝酒嘛!还可以多认识点朋友”。
小D当然很严肃的和女朋友说绝对不能去,还威胁要分手啥的。但小E显然是被洗了脑了,最后还是去了,而且以后还经常去。
好莱坞式的剧情发展应该是,小D毅然分手认识清纯可人的新女友,而小E最终被渣男玩弄。
可现实的剧情,小D并没有和小E分手。反而,小D为了把小E追回来,开始和那些富二代攀比对小E好,把自己的学费、生活费拿出来给小E买包、出去旅游。
最终,小D钱花没了,书也读不下去了,就回国了。
回国后,小D跟我联系了一次,他说,他有一笔别人欠他的钱会送到我这儿,然后他就想着把这个钱留个小E。哎。。。那时小D如果在我身旁,我是很想扇他两巴掌让他醒醒,不值得啊兄弟!
后来,小E也真的来我这儿取装钱的信封,我们没说话,两个人就彼此假笑了一下。
故事里的人被物质欲望吞噬了,后来怎样?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5. 学霸型
什么是学霸?
“学霸不仅天资聪慧,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无法即刻获得回报的事情,依然能够保持十年如一日的热情与专注。”
G哥澳洲顶级大学本科毕业,超级学霸,成绩几乎门门HD,同时也是学校的tutor。上天不仅赐给了G哥最强大脑,还给了他大长腿以及盛世美颜。G哥是学商科的,他只要去上课,基本上商学院女生都会去听课,就是那种万人迷型的。
G哥自己考了CFA,毕业后开始在投资银行工作,大概跳槽了2次,用了8年时间爬到了FinancialController,年薪15万澳元左右,然后努力在往更高的位置上爬。
学霸型的人经历看起来就这么风平浪静,但需要平时非常刻苦,做好每一件事儿,严格的自我要求,那在澳洲你一定会越来越好。偶尔喝酒喝high也会听到G哥神采飞扬的讲,“我要辞职创业,现在国内资金出海投资很旺盛,我要帮他们做资产配置,寻找有价值的投资项目。。。。”
故事结束。
6.享清福型
40,50岁的人移民去澳洲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孩子拿了澳洲PR,然后帮父母办理父母移民过去养老,虽然这个年龄在中国也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但是的确有人就踏踏实实的去澳洲陪小孩养老了。
一种是投资移民来澳洲,澳洲的投资移民还是挺靠谱的,是根据国内的经商背景对你进行评估,先给你下签证,然后你再来澳洲进行考察、投资。而且,投资你是可以入股别人的公司,也可以完全投资自己的生意。这样的好处是,作为申请人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投资移民的资金风险。
以上两类40,50岁的澳洲移民们能够在澳洲玩的东西差不多,主要类型如下:
1. 钓鱼(普通人海边钓个鱼,稍微高级点的玩法是可以包个船出海钓鱼)
2. 打高尔夫(这个澳洲玩巨便宜,200澳币就能玩18个洞好像,我去玩过一次,还租了个高尔夫球车,关键是不太会玩,么意思)
3. 沙滩晒太阳
4. 养狗
5. 带小孩
澳洲幼儿园很贵,每天至少100澳元吧,并且放学还特别早,老人家帮孩子带带孩子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精力上,都是为孩子帮了很大的忙。
7. 折腾型
我在澳洲的教会认识了一个大哥,也就40多岁,在国内事业非常牛~身价至少上亿吧,但是为人很低调谦虚,他就是早起163投资移民来的,他来的还是比较早,我跟他认识是因为那时他刚来澳洲,英语不好,小孩又要上学,后面我就帮他处理了一下生活上的事情,其实是个举手之劳的事情,结果人家就跟我称兄道弟的,我爸妈后面去澳洲他还各种接送照顾,人特别特别好!!有一次,我问他国内混的那么好,干嘛要来澳洲,他说,“这10几年光忙着挣钱了,没时间陪老婆孩子,本以为生意能交给职业经理人团队打理,自己休息一下,但发现还总是放心不下,总是要去忙。后面下了个决心,把生意全都卖掉,移民澳洲,好好陪陪家人。“
故事到这儿似乎进展的很顺利,但马上就要翻转了。成功人士就是成功人士,来了澳洲之后,开始是很安静的忙着买学区房,安排小孩上学,可在家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行了,说他闲的难受,想接着做生意,我就下了班陪他去谈事情,做个翻译,结果生意是越折腾越大,又给把自己搭进去了~但是,压力还是相对国内小很多,这儿没太多的人给你使绊子,政府机构也比较好打交道,应该是会轻松一些。
华人在海外都干些啥?
经常被问出国能干点什么,我来给大家说一下海外的职业。
1. 留学移民行业
华人在澳洲留学移民行业从业人数是非常多的,主要原因是:
中文好可能只有在这个行业里才是优势。另外这个行业对英文的要求相对较低。
在华人公司里工作更有融入感。作为新移民,只要你不是在澳洲土生土长的孩子,你进入local公司,可能工作的很出色,可能赚的也很多,但是确实想要真正的有归属感,融入这个公司就很难,确实文化上有区别,你喜欢看跑男,他可能只喜欢看 Masterchef,这你们怎么聊到一块去?而在华人公司就不一样了,跟在中国生活可能就没啥区别。
行业相对比较稳定。中国留学是澳洲最重要的留学群体,每年的留学人口是比较稳定的,受经济、政治影响相对比较小(比如跟房地产行业相比就稳定非常多)。所以,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收入相对比较稳定。
跟学生打交道是舒服的。留学移民行业的客户都是学生,这是一群打交道相对容易打交道的客户群体。
是赚钱的。华人群体的消费能力还是比较强劲的,从业2年以上的顾问收入达到7-8万澳元一年应该是没啥大问题。
2. 房地产行业
能跟从事留学移民行业相提并论的选择就是房产中介了,特别是房地产行情好的时候,朋友圈里简直全是卖房子的。具体原因如下:
门槛低。硬性门槛几乎没有,没有英语无所谓,只要你有人脉能把房子卖出去,那你就是牛!
赚钱。澳洲房产从12年到16年狂涨了一波,这段时间做房地产的,绝对是赚到钱了,如果一套房子有个8000-10000澳元的佣金,一年卖个30套,你可以算算,年薪都是20万以上,行业里出色的销售年薪50万也是有的。
不稳定。房地产行业收入不稳定,大多没有底薪,只有佣金,行情好的时候还不错,如果行情不好了,比如说最近,禁止海外人士买房,银行限制贷款,高额的印花税,现在房价再掉,房产行业的人真的是收入大减,转行的人很多。
更高级的玩法,直接从事房产开发。澳洲房产开发项目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上,首先项目可大可小,牛逼的人几千万,几亿的投资也可以;小投资的拿100多万买个老house 一变二也算是房产项目。其次,利润率没有想象那么高,澳洲房产开发,行情好了可能也就是10-20%多的利润率,像国内那种超高利润率在澳洲是几乎看不到的。最后,开发的难度也没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作为开发商,其实主要是负责资金筹备以及销售。具体设计、施工、监理都有专门的外包团队可以合作推进的。
3. 贷款中介
有卖房子的必然就有做贷款的,跟房产中介很类似,在行情好的时候这个行业是非常好的,行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很困难。最近澳洲对于贷款中介这个行业在严打,行业确实比较困难。追求稳一点的人,不如去澳洲的商业银行从teller做起,慢慢往loan这个方向走。在银行做banker要稳定的多。
4. 其它各种专业的工作
对于学会计、IT、工程或者你有一个技能比如摄影、化妆,不妨把自己的这些技能进一步提升,在local公司稳稳当当的做,随着能力、经验和工作年限的提升,身价会不断提升的。
【写在最后】
做时间的朋友。作为第一代移民,无论你本身的基础条件是怎样的,只要你想更进一步,都是很不容易的,毕竟人生地不熟。稳一点,做时间的朋友,5年、10年坚持做一件对的事儿,无论你最初的起点如何高或者如何低,未来日子一定会变得更好。
澳洲这个地方很难有什么暴富的机会;但同样,自己不作,也很难混的很差。
想要活的轻松、不焦虑,那就得控制自己的欲望。自己有多大本事,花多少钱。如果你依然是:我要住house、我要在富人区、我要孩子上私立、我要开BMW、我要去私立医院看病、我要穿名牌、我要每年出国旅游。那要懂得“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如果想进一步和我交流,欢迎参加我在本周四做的微信讲座
▼
讲座主题
澳洲主要移民类别及解析
讲座形式
微信群讲座
讲座时间
2月28日(周四)晚上
北京时间20:00—21:00
分享老师
Jason | 指南针集团董事
Jason,2011年赴澳留学,毕业于悉尼大学,后移民澳洲。在澳洲经历了读书、打零工、就业、移民等整个留学生必经流程。北京广播电台特约留学讲师,受邀在全国数十所高校展开留学就业主题分享活动。帮助数百学生成功留学美、英、澳、加。
讲座内容
什么人在咨询澳洲移民?
国内申请人可选的澳洲移民方式
直接技术移民VS留学移民VS工作移民
如何通过留学移民澳洲?
什么是州政府担保技术移民?
海外申请人怎样通过Job offer移民
报名方式
扫码即可报名听讲座
▼
澳洲留学diy攻略
澳洲留学常识
行前准备
申请流程
专业介绍
学校介绍
澳洲移民政策解读
189技术移民
190州担保
雇主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