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今日澳洲报道的一篇名为《从广场舞“大妈团”到多元文化象征,Rhodes的新移民们都经历了怎样的孤独?》在网上火了。
文章讲述了生活在Rhords的一群华人大妈们是如何从语言不痛,孤独寂寞到如今能幸福生活在澳洲的经历。
文章从一条在移民圈引起热议的微信朋友圈说起。
讲述了一位华人小姑娘住在Rhodes,在Rhodes河边散步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大妈,“逮着能说话的人就一直拉着跟人说话。”
“家长里短,把家里的情况都告诉我了,为的就是多聊几句。”
“能在异国他乡能有个说话的。”
"他们真的是太孤独了!”
这个例子不禁让我们思考:那些中老年新移民们,他们过得还好吗?
Rhodes从20年前的化学工业园,转型成为高密度的新兴住宅区,当地人口平均年龄才29岁,且以华人居多(44.5%)。
(1980年的Rhodes工厂林立 图片来源:新州美术馆)3
除了Rhodes, 著名的华人区还有Chatswood,Hursville。这里居住的除了在悉尼打拼的年轻人之外,还有一大群因为和子女团聚来的父母们,他们大多数都在退休年龄左右。
失去了语言能力和在国内舒适的社交圈,刚来澳洲的他们,“孤独”成为了一个共同话题。
据今日澳洲报道,新移民王凤玲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王凤玲在国内生活了大半辈子,并且有了自己稳定的事业,是一名成功的记者。
为了和女儿团聚,她放弃了事业和亲朋好友,来到悉尼。
来到澳洲后,顿时发现自己对英语既不会读也不会说,对于一个靠语言和文字吃饭的从业者,打击相当大。
“头先的那几年感觉特别无助,每天眼泪都哗哗流。”
但所幸,遭遇这种情况的人并不少,总有法子能让这些人聚在一起,一起互相帮助地融入澳洲生活。
在Rhodes的河畔,几乎每天傍晚都能看到一群人在跳着广场舞,她们大多是50至60岁左右退休中国妇女。
在夕阳的余晖下,时不时有路过的居民驻足观看,甚至也有人跟在队伍后模仿着。
高山,是当地一个名叫“多元文化社”(Rhodes Multicultural Community Association)的现任社长。
因大部分成员是华人,也有人简称“华谊社”。
这里好似一个社交俱乐部,专为中老年人提供一个交朋友、学英语的平台。
渐渐地,王凤玲在社里熟络了之后,结交到了不少好姐妹,大家常一起交心,使她的积郁的得以疏解。
高山社长说:“其实很多成员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疏导心理,大家在一起唠嗑很关键。”
多元文化社的出现,让像王凤玲这样的新移民,在异国有了些许温暖。
她不仅担当起了合唱团团团长的职务,还利用闲暇时间和朋友们一起学英语,练太极。
如今的王凤玲,感觉到漂泊的心,终于有了归属感。
“现在我不愿意回去了,我很幸福。”
社团的成立的背后,与一位澳洲人的出现息息相关。
地方议员(Councillor)Andrew Ferguson,多年前帮助起草了社团的成立。
5年前,一个盛夏的傍晚。Andrew在Rhordes第一次看见了中国大妈的广场舞。
他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
于是,Andrew向地方政府申请成立一个社团,把这群人凝聚起来,并为她们提供一个社交和提升英文的空间。
5年过去了,这群新移民的英文不仅大步提升,每年农历春节、中秋都被地方政府邀请演出。
在这个公益的组织里,所有人都是无偿奉献着,回报她们的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今年2月9日当天,在Rhodes河畔会有舞龙舞狮、广场舞、歌唱表演、电影、礼花等节目,其中也有多元文化社的功劳。
(图片来源:City of Canada Bay Libraries)
这篇文章算是打破了人们对于老一辈的移民在国外的刻板印象了。
因为之前,我们在媒体上看到过生活在国外的中国大妈是什么样呢?
美媒有报道过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
北京三环两套房,却在洛杉矶吃低保!
去年,上面这张中国大妈大爷排队领取美国慈善物资的照片,不仅在华人圈里广为流传,更一度占据了外媒报道的版面。而他们正在疯抢的,则是当地教堂用来救济穷人的食品。
据报道,这些领取物资的华人在用袋子装满一袋又一袋食品后,竟在教堂附近的垃圾桶旁边旁若无人地挑选了起来——把较差的食物罐头直接扔掉,好些的则保留,以便日后倒卖。
这不忍直视的一幕由旧金山KRON4电视台最先报道出来之后,便在网上引发了热议纷纷。
一时间,华人仿佛成了“骗子”和“蛀虫”的代名词,成了一群只会钻空子而不肯付出的人。
在美国当蛀虫的华人
北京两套房,中国领退休金,还在美国领低保的“中国穷人”。
美国虽然不像澳洲那样是典型的福利社会,但政府在民众社会福利上的开支并不算低。
可这些社会福利政策,有朝一日竟会变成某些“聪明”的中国人投机钻营的对象。
一位早就拿到绿卡的中国老人,刻意隐瞒了自己在国内有多套房产和每月领取4000块稳定退休金的现实,转而加入了美国本土申领社安补助金(SSI)的大军。
每个月,他都以“低收入人群”的身份向美国政府申领700美元补助金,而和他一起领钱的,往往是许多真正过得穷困潦倒的美国老人。
可那位申领补助金的中国老人,就这么心安理得地混迹其中,时不时还炫耀性地自夸几句,认为自己是个很会“把握机会”的聪明人。
其实仅仅在北京三环内,他就有两套百来平米的房子。由于已常驻美国,他就把房子租了出去,每月收的租金就比白领的工资高好几倍。
他就这样继续享受在美国领补助、当“穷人”的日子,直到被政府部门盯上。现如今,他已被美国政府勒令提交在中国大陆的相关证明,并很有可能会被要求上缴曾骗取的所有福利。
事情败露后,他终于开始慌了,焦急地询问是否有遣返或判刑风险,同时还很委屈——“不就是每月多领点钱,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吗!”
在高税收、低福利的中国,许多人并不清楚“福利”究竟为何物,是老天的恩赐,还是“不捡白不捡”的便宜?许多人对福利并没有清晰认知。
在洛杉矶排队登记老年公寓的华人
中国大妈扬名国际
早在2013年,中国大妈就在国际黄金市场上一战成名,迎着金价大跌的行情她们对黄金的购买力直接碾压了一种黄金大鳄,直接导致国际金价创下2013年内最大单日涨幅。
《华尔街日报》甚至专创英文单词“dama”来形容“中国大妈”,这四个字直接成为了外媒调侃国人黄金购买力的专有名词。
从那之后,中国大妈也变成了国际新闻的常客。拿广场舞来说,魔性嘈杂的BGM在美国显然就有些水土不服,直接构成扰乱公共治安罪让大妈感受了一下司法流程。
在澳洲又何尝不是呢。
今年5月,每日邮报发布了一篇关于中国游客悉尼只顾自拍导致交通拥堵的报导,蓝花楹下的中国大妈们只顾着拍照和选出自己满意的照片,丝毫没有意识到周围的车辆已经无法正常通行了——“反正车是不敢不让我的”,这一届大妈成功把“不把自己当外人”演绎到了一个“有恃无恐”的新高度。
虽然中国的大爷大妈的确做过了一些自私的行为,但我们也不应该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因为也有像上文的大妈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异国他乡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展现自己的风采,我们应该为她们鼓掌。
编辑:Oilee
资料来源:今日澳洲,网络
荐读DISCOVERY
移民澳洲 | 澳洲PR | 澳洲养老 | 澳洲保险 | 澳洲入境指南 | 澳洲旅游 | 打工度假签证 | 澳洲中小学排名 | 澳洲儿童医院 | 澳洲代购 | 澳洲外卖 | 悉尼生活成本 | 悉尼居住 | 留学生回国须知 | 澳洲入境
往期爆文:
D&G辱华 | 澳洲治愈关节炎 | 华人抢奶粉 | 大妈机场撒泼 | 移民政策巨变 | "滚回中国去", 中国游客在泰被打 | 移民上山下乡 | 代购被税惨不忍睹 | 华人自述火了, 自愿放弃PR | 澳媒曝光, 17位外国专家将“神药”赶下神坛 | 中国买家再次登上澳媒头条 | 把70岁患癌父亲骗到澳洲之后 | 澳洲史上最严安检 | 中草药治好澳洲绝症 | 飞机上喝"别人的口水" | 土耳其汇率暴跌, 代购疯了 | 澳洲的"养老幻境"
全澳精选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