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上哈佛 | 从“申请哈佛”谈这个时代孩子最珍贵的性格

2019年01月08日 美高留学早知道


2019年美国私立学校考察/插班试读

现已开始报名!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了解更多信息



作者简介:自由君,又称“无限自由”,旅美福州人,自由撰稿人,自媒体人,中国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上打赏排名前十的头部主播。其主要作品《随口说美国》长期排在喜马拉雅头条国际板块前列,截至2018年8月,累计播放量3000余万,听友覆盖海内外。




首先我们来分享来自哈佛大学《哈佛克里姆森报》中的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Judith M Amory女士是一位把三个孩子都送入哈佛大学的母亲,当然本身她和孩子的父亲也是哈佛毕业生。


《Applying to Harvard:a Mother‘s Perspective》(申请哈佛:一个母亲的经验)


在美国,申请大学会是一段可怕的经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或者大多数的中学生都是如此,超过一半的美国中学生会继续接受某种美国高等教育,原因是本地的社区学院一般会接受所有的申请学生,而大多数的私立学院或者大学,也会接受所有或者几乎所有的申请学生,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在9月的学年开始时,仍然焦急地寻找学校。


不过对于那些励志进入精英学校的学生来说,情况则大为不同。申请的关键时刻到来之前的数年里,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已经在梦想着这些大学的入学通知了。有极端的例子是,有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最终进入哈佛(或者耶鲁、斯坦福),而为他选择幼儿园。


在这些被仰慕的大学中,哈佛是最顶尖的,并不是因为他必定比对手优秀,而是因为他是美国最古老的、最有名的和最富有的学校,所有人都听说过哈佛,因此所有那些让自己或者孩子获得最佳教育的人,都会把哈佛列在目标名单上,而且通常是排在第一位。如此一来,哈佛常常收到2万份申请书,竞争她所提供的1900个本科学位,在这些申请者中,即使不是全部,至少也是大部分都是自己高中班上的状元学生,不但体育、艺术、音乐成绩显著,社区服务的记录也非常优秀,受到老师、社区领袖甚至名人的极力推崇,而且还有许多其他的才能,那么哈佛如何决定录取谁淘汰谁呢?


哈佛大学


哈佛,以及其他美国顶尖的大学都希望自己录取的学生具有鲜明的、多样化的性格特征,所以他们会从不同背景的申请人中挑选自己想要的学生,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经济社会群体,因此如果你不属于那种典型的哈佛申请人,那么其实你已经拥有了一个优势了。下一步入学申请委员会就会挑选出那些无论对学习和生活都具有强烈兴趣和高度责任心的学生。虽然申请表中会列出所有表明该学生资格的各项活动和奖项,但是,委员会怎么判断这些不是为了进入大学而编撰出来的“纸上谈兵”式的的承诺呢?他们靠的就是学生的申请文所提供的依据。


学生和家长们应该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往往不会指望一个17岁少年本身的能力。如今,在网络上或者其他地方,声称能“编写”学生申请文的机构正大行其道。我曾经发现,有一家机构以14000美元的价格提供全年的入学申请协助,以及以每小时229元到329美元的价格提供钟点服务(这些服务由入学审核委员会负责人提供)。


而大学这一方,他们会尽力清除掉那些找过高价代理帮忙的申请文,并且精心挑选出那些出自学生内心、由其本人写的申请文。虽然他们鼓励高中辅导老师或者家长和朋友透过阅读申请文为申请者提供意见,但他们同时也颇精于判断是否有申请者以外的人代笔撰写。如果你来自一个非英语国家,你得谨慎行事。委员会将会判断,你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及完成大学要求的工作。但除非他们知道你曾经在英语国家生活或者学习过,否则一份用语精确、毫无语法错误的申请文,会使他们认为那不是你写的。因此,不要刻意追求完美的英语。


我的三个儿子都申请哈佛,而且都被录取了。下面是他们写申请文的一些经历。



我的大儿子高中时代沉迷于战略幻想游戏。这些游戏现今是在网络上,而那时候则要求参与游戏的一组人进行面对面的会议讨论,创造出他们自己的国家、人物以及历险故事。玩这种游戏不会有很大的收获,而且肯定会占用学习时间。假如他不那么沉迷于这种游戏,他的成绩还会更高一些。然而,这些游戏是他的热情所在,他写的也正是这些游戏。在文章中,他描写了为使自己的角色和幻想世界更真实生动而做的种种尝试,以及这些尝试是如何导致他对中世纪历史产生浓厚兴趣,还提到了他为此所做的相关阅读和研究工作。或许那时候很多哈佛申请者都曾经玩过这些游戏,但我大儿子Patrick对游戏的满腔热情感动了入学审核委员。因此,尽管他被几所声望稍逊的大学拒绝了,最终却被哈佛录取。后来,他在大学里主攻历史,并继续在剑桥大学攻读中世纪历史的博士学位。


我的二儿子在写申请文时碰到的麻烦要少得多,他是一位音乐家,自然写的就是音乐。在文章里,他描写了参与布拉姆斯弦乐四重奏的演出经历。逐步地,他描写了四个演奏者如何互相应和,领奏权如何在乐器间轮转,演奏者如何逐渐感受到他们这次演出的无以伦比,以及那一点一点积累的兴奋如何感动他们,引导他们坚持心无旁贷地努力演奏、演奏得更好,直到最后乐曲终了,大家带着狂喜会心相视的胜利时刻。这样的描述也可用于某一成功的戏剧演出或体育赛事。虽然我不是音乐家,但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平生第一次明白了与人合奏音乐的滋味。我知道他将会被任何一所他申请的大学录取。事实也是如此。他选择了去耶鲁,现在是一支著名弦乐四重奏乐队里的小提琴手,并且在美国最著名的音乐学府--茱莉亚音乐学院任教。


我最小的儿子当时为自己写什么踌躇不已。不像哥哥们,他没有什么强烈的兴趣爱好。他是一名好学生,但不特别偏爱某个科目;他喜欢运动,但不是一个出色的运动员;他喜欢唱歌和演戏,但没有足够的才华使他可以二选一作为职业。最后他也决定写音乐——但不是从演奏者的角度去写,而是从聆听者的身份去写。在文章里,他比较了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透过分析前者的作品主题和变奏手法,他认为布拉姆斯是更胜一筹的作曲家。他也被哈佛录取了,主攻音乐。经过几年的作曲生涯,他决定投身医学院,现在很快就会成为一名医师。


对于申请哈佛的学生或者申请任何一所美国大学的学生,我能给的最好建议是:自己亲自写申请文。申请委员会会重视的是,那些真情流露、充满热情和展示奉献精神的文章。我的小儿子还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曾经只协助他写其中一份申请文,那是一所比哈佛逊色的学校,也是唯一一所拒绝他的学校。的确,没有人比你自己更能写好一篇申请文。


Judith M Amory

Oct.6 2002 Boston



这是一篇值得全文分享的文章,除了对于正在申请美国大学的家庭有指导意义外,其实我更看重作者三个孩子在申请哈佛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珍贵性格。


这里要特别纠正一种错误认识。有人说,这位母亲的三个儿子均被哈佛录取和他们出自哈佛家庭是有关系的。就像是比尔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外公是个银行家,母亲是美联储的高管、IBM董事。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是他当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所以很多人会认为在美国上名校其实是有钱人的游戏,很多富豪因为给给名校捐款,从而将他的孩子送进名校。


不可否认,哈佛家庭对于孩子更为精致的培养,精英圈层相互之间的推荐,这些因素的确是进入哈佛的有利因素,但是正如文中叙述的,2万份申请背后都是美国最为卓越的家庭和申请者,但是最后的录取就是不到2000人,所以说从这么低的录取率中最终脱颖而出,家庭和圈层的因素并不是最终的因素。甚至如文中所说“如果你不属于那种典型的哈佛申请人,那么其实你已经拥有了一个优势了”。



从历年哈佛录取的数据也很说明问题,2016年哈佛新生中,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比例是各占一半,甚至公立学校占到多数的51%,剩下的49%由私立学校、教会学校等瓜分。这个数据否定了那种说法:美国的公立学校是留给平民和底层民众的,只有收费制的贵族私立学校才能把孩子培养进入名校。另外一个数据就是哈佛新生的家庭中有哈佛毕业生的只占到25%,这个数据也粉碎了那种只有哈佛家庭才能培养哈佛学生的传闻。


而我本人接触到的哈佛家庭,他们的孩子也恰恰就是公立学校培养出来的,而且仅仅是最为普通的5分高中(公立学校最高分数是10分)。他们的家庭也是极为普通的华人家庭,父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举家移民到美国,英文基础差,平时也基本忙于工作,按他们父亲的话说,家庭能够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从小学5年级之后就完全帮不上了,他们的大女儿一直是高中的啦啦队队长,去年被哈佛录取,今年他们家儿子正在写哈佛的申请文。


作为举世公认的名校,哈佛对于新生的录取标准,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目前美国社会对于优秀人才的认定,而通过这位哈佛母亲的文章,我们看到了,她的三个儿子并非都是那种成绩特别好的,但却是各具特色的,他们是以自身的独特性吸引了哈佛的考官们。



那么,在美国社会中大家公认的这个时代的孩子们最该拥有的珍贵性格有哪些呢?


首先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不要小看了好奇心,它的范畴其实是涵盖了兴趣、学习和钻研这些对成长最重要的促进因素的。


有一位居住在美国的朋友,他儿子今年13岁,孩子开始是无人机玩得特别好,慢慢玩到了世界级水平。然后他又开始玩竞速飞行,这是一种是那种戴着面罩,控制无人机急速飞行的玩法,无人机上有摄像头,可以把飞行图像实时传到面罩上,然后几个玩家一起比赛,当然这个孩子又把这种玩法玩到了骨灰级别。玩到高处自然是寂寞的,所以这时候的无人机已经都是需要改装的了,孩子只能自己动手。在美国玩这项运动而且玩到这个级别的,大多都是三四十岁的人,而这个小孩只有13岁却进入到了这个世界最顶级的发烧友群体,那么他的辨识度自然是很高的,他的父亲甚至通过这个孩子认识了很多在科技届很牛的人物。在这个高科技集中的领域,有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人是很少的,很多研究生都做不到的,因为他们没有累积“玩”的足够经验。所以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已经被很多美国的实验室预约为实验室助手,当然这个孩子的成功,和我的这位朋友一直很支持孩子的这些兴趣爱好是分不开的。


另一位朋友的小孩喜欢玩各种各样的蜘蛛,还可以自己培育蜘蛛,有一次他用火柴盒装着特殊的小蜘蛛拿回了中国,居然还卖了很高的价钱。但他的母亲很担忧,认为孩子是不务正业。但后来我上面提到的那位朋友对她说:“你的孩子是天才啊。这个大冷门被他玩得那么好,不是天才是什么?该好好培养他啊。”这时这位母亲才恍然大悟:也许她孩子的这个兴趣将来也能“玩”出一片天地来。


是的,恰恰就是这种看起来像在“玩”的学习方式,就是由于孩子拥有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而带来的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兴趣上,反而比普通的学习更加能够去专研,从而走出“非同寻常”的一条路。所以拥有好奇心绝对是孩子在这个时代最珍贵的。 



第二是孩子要拥有受挫的能力。中国的家长总是过于关注孩子的成功,希望孩子从起跑线开始就一路领先,其实人生路很长,开始跑得快的人,常常不能一路领先到终点。人生路也总是会遇到磕磕碰碰,那些意外和失败或多或少,或早或迟,也一定与幸运和成功一样,伴随孩子终身。而面对挫折、失败,如果有一颗平常心,明白今天得到一些,明天失去一些,这是很普遍的事。那么孩子就会锻炼出面对生活的抗击打能力,父母毕竟不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如果保护的过于周到,让孩子只体验顺利和成功,那么一旦将来面对失败时可能会一蹶不振。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失败并不可怕。


美国最年轻的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应邀在卡迪根山中学的毕业典礼上有一段“儿子,我祝你不幸且痛苦”致辞,很精彩,可以说是金玉良言。他的演讲是这样的:


我希望你能时不时遭受点不公平对待,

只有这样,

你才能体会到公平的价值所在;

我希望你能品尝几次遭背叛的滋味,

你才能领悟到真诚的重要;

我希望你时常体会到孤独,

你才能知道,朋友对你好,并不是理所应当的,人家并不欠你的;

我希望你能倒霉几次,

你才能知道机遇、运气的意义,

你才能知道,你的成功或许只是运气,别人的失败也不是活该;

我希望当你失败的时候,

你的对手能冷嘲热讽、幸灾乐祸,

你才能知道,有风度的竞争是多么重要;

我希望你偶尔被人忽视,

你才能知道,学会尊重、倾听是多么重要;

我说的这些事情,其实早晚会在你的生活中发生,

能不能从中吸取教训、有所收获,

就看你有没有听懂我在说什么。


美国最年轻的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 


第三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质疑世界的精神。如果你到美国家庭做客,你就会发现在美国成长的孩子大都很独立,这种独立首先是思想上的,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都常常是非常有主见的。这和美国家庭培养中,把孩子当成普通的个人对待有很大关系,这话可能国内的朋友听不大明白,因为国内的教育大多数是把孩子当成孩子对待。特别的保护下,其实很小就也剥夺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决定事情的能力,总是担心孩子选择不好或者否定孩子的选择,其实只是孩子的选择和成人的选择不一样。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最初是有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审美观的,我家两个女儿,她们每一次的选择总是不同的,姐姐喜欢明亮的色调,比如女生都爱的粉红色、紫色,但妹妹却一反常态地喜欢暗色调,比如棕色和黑色。有时我们觉得妹妹挑选的颜色很费解,会多问一句:“你确定吗”,每一次她的回答都是非常坚定的,而且在购物后也的确一直喜欢这种花色。这种情景是从小女儿2岁多就开始了。


我一个拉斯维加斯的朋友开了一个奶茶店,他们特地从国内买专门的灯泡杯来作为奶茶杯,灯泡杯上可以贴上很Q的眼睛、嘴唇等小贴纸形成一个小头像,这种包装上的创意配合上他们精致的奶茶,他们店在拉斯维加斯很快红火起来,其中很多顾客挑中的灯泡杯都是他们5岁的女儿贴的,孩子的妈妈说她女儿贴的小头像,他们大人的确是很难贴出来,特别有创意,也特别Q。



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多数是从孩子时期就培养起来的,而且受用终身。而质疑世界的精神,也是美国教育中特别推崇的,但是能够有这种精神,基础还是独立思考,并在不断学习中树立自信,从而能够不屈从权威,在质疑之后提出自己的认识。这种精神当然是需要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比如:接收的信息要足够全面,社会要有不崇尚权威的风气,能够接受并理解多种观点共存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往往环境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理想。这时候你需要小心的保护自己和孩子的那一点点自信,那一点点的质疑精神。


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当幸福来敲门)中有这么一个桥段,男主角在天台和5岁的儿子打篮球,当孩子说他想成为篮球明星时,爸爸习惯性地和孩子说希望他能够有些更务实的理想,话刚出口,爸爸就立刻醒悟过来,于是说了我觉得本片最为经典那段台词:“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我也不行。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什么大器,如果你有理想,就要去努力实现”。


很多人觉得目前这个时代变化得太快了,你还没来得及适应这个崭新的复杂的世界时,它又以一个更快的速度进入更新的更为复杂的世界。即使是为人父母的,站在这个“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的时代,我们真的很难帮助孩子一辈子不会遭遇挫折,但是我们也许可以通过自己一点点的努力去保护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让孩子能够拥有承受生活重击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哪怕是一点点的敢于质疑这个世界的自信。


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到底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取决于你是以一种进取的心态、学习的心态去融入,还是总希望借助以往的资本和成绩去保护未来。孩子的未来不是父母能够去计划的,只有孩子他们自己才能去掌握。


这个我们都看不透的未来,也许是孩子们最好的时代。


作者简介:自由君,又称“无限自由”,旅美福州人,自由撰稿人,自媒体人,中国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上打赏排名前十的头部主播。其主要作品《随口说美国》长期排在喜马拉雅头条国际板块前列,截至2018年8月,累计播放量3000余万,听友覆盖海内外。



美 高 留 学 家 长 交 流 群

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备注“家长交流群”),

邀您入群,交流分享美高留学最新资讯。

▌近期精彩文章推荐

精彩回顾丨美国埃尔金学院校长分享,紧密的师生关系带给孩子的能量不容小觑!

精华回顾丨美国中学在线分享会,国际生的适应能力比想象中的好很多!

精华回顾丨美国中学国际生项目负责人分享,高中阶段需要做好充足的升学准备!

精华回顾丨四个角度判断,何时送孩子出国留学最合适?

精华回顾丨在美高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精华回顾丨资深留学咨询顾问分享,一些家庭可能会忽略的留学盲点!

美国访校考察之对话招生官丨学业成绩优秀不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唯一品质!

美国访校考察之听学长说丨在美国中学的最大收获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美国访校考察之对话招生官丨我们在寻找这样的国际生!

美国访校考察之学生感想篇丨美国中学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美国访校考察丨在美国中学,与学术成绩同等重要的还有这些!

美国访校考察丨近距离感受美国中学课堂,我发现的不只是有趣!

美国访校考察丨学术之余,音乐剧、帆船、实践活动……让校园生活飞起来!

美国访校考察丨与在校师生零距离对话,美国中学竟然并不简单!

美国访校考察丨用心感受,原来每个学校都有它的独特气质!


美高留学早知道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