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人疯了吗,万人集体在阳台开Party!墨尔本人太南了!

2020年03月29日 澳洲亿忆网


昨晚,都晚上10点了,住city的伙伴发现:

墨尔本人集体在阳台上开party了

据住southern across附近的伙伴反映,周六晚上10:30过后,突然间,周边的公寓变得好吵“各种开灯关灯各种开闪光灯闪来闪去!”

这到底啥情况阿?

戳视频体会:


整个CBD都一阵全民大叫

声音连Docklands都听的清楚

为什么墨尔本人会一反常态的这么”疯“?

大概率真是被封锁令给憋的吧!

小微立刻想起了今年1月底武汉因控制新冠肺炎封城不久后

武汉多个社区居民开窗合唱中国国歌并高喊“武汉加油”

无独有偶,在3月10日,现在的疫情重灾区意大利也上演过类似一幕居家隔离的民众在自家阳台唱起国歌艰难时刻互相加油打气

今晚看到墨尔本这一幕,真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不过其实墨尔本还并未到封城那一步,目前已经实行了第一级和第二级封锁令,而且第三级封锁令也不久将实施。

至此,大概墨尔本人80%的生活乐趣都没剥夺了没有酒吧,没有BBQ,连购物中心也成荒漠

好不容易这个周末天气晴好憋了一周的人们想去海滩透个气

却因政府要控制社交距离,终遇海滩关闭:

现在唯一的乐趣就是去Bunnings了,恐怕下一步禁令不远了。

残忍的数据周五晚到周六,全澳确诊数量飙升维州一早就猛增111例全州累计确诊685例

全澳目前3636例几乎都是3天就翻倍

而澳洲最新的模型预测显示:澳洲能不能控制住疫情,抗“疫”成功,只取决于一个问题——是否有足够多的澳洲人遵从官方建议,尽可能待在家里。

这个足够多的具体数字是:至少80%的人。

这个结论来自悉尼大学做的疫情建模。

重点一共有3个:

1、除非80%以上的澳洲人待在家里,否则澳洲的疫情还会继续快速扩散;

2、这个比例哪怕稍微低一点,比如70%的人待在家里,澳洲的“抗疫”也将失败;

3、学校停课对于控制疫情没有什么效果。

接下来我们详细解释这些结论。

一、80%的数据是怎么来的?

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澳洲全部人口的信息,包括每个人住在哪,每家每户有几个大人,几个孩子,每个人平时通过什么交通方式出行,当地的学校在什么位置,机场在什么位置等等,

然后把新冠病毒的传播和这些信息结合,来绘制病例增长的曲线

同时,观测不同的控制措施对于这条曲线有什么改变。

最终模拟出了“80%的澳洲人待在家里才能控制住疫情”的曲线。

?为什么待在家里这么重要?

因为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很强,而现在一没有特效药,二没有疫苗。

唯一能阻止病毒传播的方法就是大家不要互相接触。

根据模型预测:如果80%的澳洲人都能保持社交距离,每天的新增病例数就能降到100左右。病毒的扩散在13周之内就能得到控制。

如果90%的澳洲人都能这样做,那效果就更好了,每天新增病例会降到10左右。

但是如果比例稍微下降一点,哪怕降到70%,不管这70%的人在家隔离多久,确诊病例的数字还是会以指数级的速度增加。

这个结论和英国的Imperial College上周发布的模型预测是一样的:只有所有人都保持社交距离,才能最有效地减少传染。

这张图也能说明保持社交距离的重要性。

按照全球平均数据,一个人在5天内能传染2.5个人,30天内会传染406个人。

如果减少50%的接触,一个人在5天内只能传染1.25个人,30天内传染15个人。

如果减少75%的接触,一个人5天内只能传染0.625个人,30天内传染2.5个人。只要保持社交距离,病毒的传染就会大大减少!

?保持社交距离需要怎么做?

澳洲政府给出的建议是:

  • 尽可能待在家里,除非确实需要出门,比如去买菜或者上班;

  • 不要参加大规模聚会,仅限于小规模家庭团聚;

  • 和其他人保持1.5米的距离。

各种宣传之下,很多人已经开始有了这个意识。

全球很多国家也都对民众提出了类似的建议,有些还强制要求居民待在家里。

?为什么学校停课没什么作用?

模型显示:学校停课只能将澳洲疫情的高峰推迟2周,但是不能减少总的确诊病例数。

而且,学校停课还会导致高峰期,感染病毒的儿童增加8%。

原因可能是:学校停课之后,儿童和社区的接触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会加大。

这或许也是澳洲政府坚持不关闭学校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预测模型的结论是以澳洲政府目前采取的所有措施为基础的。

也就是说,在政府采取了禁止澳洲人出境,禁止非澳洲人入境,关闭各种非必要的经营场所等等措施的基础上,80%的澳洲人再遵守建议,待在家里,才能做到控制住疫情。

这是一场全民的抗战,需要每个人都做出自己的牺牲和贡献,才能取得成功。

墨尔本人大家需要再努把力!

就像州长所说:

胜利的时刻终会来临!

但现在我们都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待在家,保持距离,相互照应!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