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友情长跑”细数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科研合作之光”

2020年07月27日 澳微帮



57年“友情长跑”细数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科研合作之光”

浙江-海外科技创新精准合作“云对接”活动现场 浙一副院长郑敏与澳方在7月2日线上交流(图/中国科技网)

【澳洲网高嘉文7月25日编译报道】近期悉尼科技大学(UTS)澳中关系研究院(ACRI)的一项研究报告可谓让人“眼前一亮”,去年与中国合著者合作发表的澳洲研究论文数量增加了13%,中国已经超过了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澳洲的“小伙伴们”,成为澳洲在科研方面的主要合作伙伴。其实,这也没什么值得惊讶的,澳中两国的科研合作“小船”早在50年前就已经“起航”,50年间双方在多项科研领域创造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和成果,造福两国和世界人民。

双方“大佬”谈出“1个亿的小目标” 澳中科研合作走过半世纪

细说澳中两国科研合作,那可能得追溯到两国建交之前,至今已走过57个春秋。

综合《澳洲人报》、新华网报道,1963年,来自澳洲科学院的射电天文学家克里斯汀森(Wilbur Norman Christiansen)访华,帮助中国建立早期的射电天文设备,开启了澳中科学界之间的交流。1964年,澳中两国科学院首次实现互访,标志着两国科技合作进入新阶段。据中国驻澳大使馆科技参赞王强所述,1980年是中澳科技合作分水岭,双边签署了第一份科技领域合作备忘录。截至2011年,来自双方的600多名科学家受益于该项目。

那么澳中两国在哪些科研领域开启了“合作大门”呢?王强称,首先澳中举办双边科技政策研讨会,让两国“顶呱呱”的科技大佬坐在一起。规划“1个亿的小目标”,即下一步澳中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

其次,两国建立国家级联合研究中心来落实重点领域的合作。澳中双方2019年公布了5个国家级联合研究中心,涉及3个重点领域,包括先进制造、医药与医疗技术、资源与能源。这些领域与澳中的国民经济和民生发展密切相关,也是当今世界的科技热点。两国还在2006年签署了《澳中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执行协议》。两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两国科技部每年共同选拔青年领军科学家参与交流,“让后浪推向前浪”,在科技发展领域吸收并启用更多年轻的声音和思想。

从“上天入地”到“呼吸安全” 澳中科研合作“方方面面”:

地球内外都有“未知之地” 用“天眼”遥望“银河世界”

综合人民网、新华网报道,先是在天文领域,第十次澳中科技论坛直接促成了中澳天体物理研究联合会的成立,推动了两国天文学研究。悉尼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萨德勒表示,澳中在天文领域合作相当密切。有中国“天眼”之称的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中应用的世界首台“19波束接收机”就是由澳中科学家联手研制的,而澳洲在珀斯设置的射电望远镜设备,则是由中国制造并调试安装的。世界最大综合孔径望远镜——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2018年在上海启动了SKA前期数据处理系统建设和相关科学预研,SKA项目则是澳中40年深度科技合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在谈到此事时,澳洲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CSIRO)首席执行官马绍尔(Larry Marshall)曾表示,澳中一直站在一起,为SKA能够取得更多科学发现而共同努力着。他说:“这么多年来,澳洲的总理、政府已经“换血”了好几次,国家政策也几经调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澳中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关系却愈加紧密了。”

南极作为地球上最神秘的大陆,也是澳中合作研究的目标,塔州大学冰川学家、气象学家阿利森(Lan Allison)称,澳中南极合作的一个项目是通过自动化气象观测站观察天气,澳中合作运营四个自动化气象观测站,记录每小时的气温、气压以及风速变化,通过卫星传输数据,并由专家分析。

57年“友情长跑”细数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科研合作之光”

2012年8月25日,中科院与澳天文联合组织签署南极天文合作备忘录(图/中国科学院官网)

澳洲“拍了拍”中国:全球性危机前合作才是硬道理

在面对种种全球性危机问题时,澳中的科研合作也在继续。如今,人类约3成食物的生产依赖于蜜蜂传粉,但现在蜜蜂出现了一些异常行为,可能将会带来全球性的粮食短缺和潜在危机。针对这一问题,澳中一起开展了全球蜜蜂研究计划,在蜜蜂身上安装芯片,追踪蜜蜂的足迹,并观察它们的行为。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尤其澳洲的维州仍在经历第二波疫情的侵袭,两国在与新型冠状病毒做斗争的研究领域也加强了合作。浙江—海外科技创新精准合作“云对接”活动(澳洲生命健康专场)7月2日在浙江杭州举行,10个优质科技创新项目完成在线对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澳洲Peter Doherty 传染病与免疫研究所就确保新冠肺炎重型患者生命安全和新冠病毒检测、疫苗研究和抗病毒方面的项目进展进行对接。

其实,两国在医疗科技领域早有合作,双方在2015年签署《澳中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卫生体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传染病预防和应对、非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包括烟草控制)、药物政策(如药品采购)以及血液安全等方面都展开了科研合作。

57年“友情长跑”细数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科研合作之光”

(资料图)

“危言耸听唱衰合作会切断澳洲的重要机会”

然而,对于澳洲有声音对两国科研合作担忧,担心中国“偷”了澳洲的科技秘密、担心对中国的依赖和担心中国对澳洲造成国家安全威胁的说法,澳洲学者发出警告:告诉你们,中国现在可是全球知识创造的中心,危言耸听的“中国干预”论调可能会切断澳洲的重要机会。

综合《澳洲人报》《澳洲金融评论》报道,阻碍澳中研究合作指数增长的因素除了澳洲研究经费的减少,还有堪培拉方面对国家安全的担忧。澳洲政府去年发布规定,要求大学披露研究项目的参与人员以及与其他国家的财务来往。还有专家担心,由于中国每年的科研投资巨大,澳洲研究人员将越来越依赖中国资源。

那两国的科研合作还能顺利进行吗?必须能!澳洲专家、学者可不吃政府“那一套”,查尔斯特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教授汉密尔顿(Clive Charles Hamilton)表示,没有证据表明政府会采取认真的举措阻止科研人员进行合作。

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劳伦森(James Laurenceson)则称:“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是应该小心,但我们有防控机制,只要经常评估这些程序,就可以恰当地平衡机会和风险。”不仅仅是澳洲学者和专家表明严肃立场,“中国通”、前澳洲驻华大使安思捷(Jan Elizabeth Adams)早在3年前就断言,“中国已经在很多领域走在世界前沿,中国已经在很多领域走在世界前沿”她说:“我认为中国无论是在尖端研究、科技实力,还是知识产权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已经在很多领域走在世界前沿,尤其是数码科技领域,我认为人们应该改变偏见,重新认识中国。”

从半个世纪前澳洲科学家克里斯汀森从南半球出发,不远万里来到北半球一个遥远、陌生的国度——中国,帮助中国建立早期的射电天文设备开始,到近日中国成为澳洲最主要的科研合作伙伴,澳中两国源远流长的科技情缘一直在继续,国际间的科学合作交流也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科研方面,如果澳中想在当今的世界大环境下更好地发展,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都应求同存异,共同谋划新的出路,这样才能促使世界人民更融洽和谐地生活在这个星球上。

收藏 已赞